第31章判断:一眼识破真假与对错(3) -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 霁阳编着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31章判断:一眼识破真假与对错(3)

【不诚实的老头】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要出远门。他和邻居老头平时关系处得很好,经常一起下棋、聊天。出门前,他不想带太多的钱,为了安全,他把自己的2000元钱寄存在老头那儿。老头拍胸脯请小伙子放心,等他回来,钱将一分不少地归还给他。年轻人办完事从远方返回后,需要用钱,于是去找老头想要回这笔钱。哪知老头翻脸不认账,硬说年轻人讹诈他,年轻人根本没有将钱放在他那儿。年轻人很生气,就到法院告状,想要讨回自己的钱,法官受理了此案,并派人给老头送去了传票。开庭之日,法官问老头究竟拿过钱没有?

老头在法庭上连哭带闹,矢口否认。法官又问年轻人有没有证人?年轻人回答说当时走得匆忙,又相信老头,所以没有其他人在场。法官又问他在哪里把钱交给这个老头的呢?年轻人回答说在老头家附近的一棵大榕树底下。法官说:“那就好办了,你现在就到大树那里去,就说我传它到法庭问话。”年轻人看看法官,发愁地问:“法官大人,我对大树说,它也听不懂啊?”法官说:“你可以和工作人员一起把我的传票带去,吓唬吓唬它,它就会来了。”年轻人只好和工作人员一起带着传票朝大树走去。那个老头觉得法官太笨了,年轻人的钱看来是讹定了,暗暗地偷着乐。

法官和老头在法庭上等他们回来,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法官看了看太阳,问老头他们走到大树跟前了吗?老头回答说:“还没到呢。”又过了一个小时,法官又说:“年轻人他们现在该在回来的路上了吧?”老头说:“应该往回走了。”过了一会儿,年轻人果然回来了。不过他愁眉苦脸地说:“法官大人,大树不跟我来呀,我拿您发的传票吓唬它也没用,大树还是待在那里啊,工作人员可以作证!”

法官笑着说:“诚实的年轻人,你不用着急,现在我可以判决了,这个老头不诚实,他一定要赔钱给你的。”

请问法官为什么说老头不诚实,并判决他必须还钱呢?实际上法官是用试探的方法来进行判断的。判断的过程如下:年轻人说在一棵大树下把钱交给老头。如果这话是假的,那么,老头应该不会知道什么地方会有这样的一棵大树。这样,当法官问老头“他们走到大树跟前了吗?”和“他们返回了吗”的问题时,老头应该回答说“我不知道”。然而,老头知道这棵树在哪里,可见年轻人说的话是真的。因此,可以判断出这个老头是不诚实的。

【我现在知道什么是牛奶了】

两个人走进饭店,其中的一个是盲人。

没有瞎的那个人问道:“你想喝一杯牛奶吗?”

盲人问:“什么是牛奶?”

“是一种白色的液体。”

瞎子想了想说:“好的。那么,什么是白色的呢?”

没瞎的那个人看了看四周后,向外望去,然后说:“例如,天鹅就是白色的。”

盲人又问:“天鹅是什么东西呢?”

“天鹅是一种鸟。就是那种脖子又弯又长的鸟。”

“弯是什么意思呢?”

没瞎的人把胳膊伸到盲人面前,说:“我把我的胳膊弯起来,你摸摸,就知道什么是弯了。”

盲人认真地摸了摸对方的胳膊,兴奋地说:“我知道牛奶是什么了。”

牛奶是什么样的,在盲人的“眼中”至少已经有了大概的模型。从摸到那人的胳膊之后,他便做出了结论。以盲人的判断来看:他摸到那人的胳膊,就知道什么是弯了;知道什么是弯,就意味着知道天鹅是什么样子了;知道天鹅是什么样子,就知道什么是白色;知道什么是白色了,就知道牛奶是什么了。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首先从一开始就不对,一错再错,形成了错误四连环。所以那人说了那么多,根本就是在对牛弹琴,又或者说牛在对盲人弹琴。最后,盲人所说的“知道什么是牛奶了”,恐怕也会和现实中的牛奶有千差万别。

盲人最后判断得出的结论,虽然有事实作为根据,但由于盲人看不见,在判断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点点的差别。随着差别的增多,与现实的差距就会拉大,所得出的结论想要符合现实也就变成一种不可能。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对某件事或某个物体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头脑清晰、思维缜密的基础上,不要因为某某像什么或某某是什么,做出草率的判断,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科学的推理,力求使自己的判断接近现实,只有这样,判断才能准确、真实。

【搓澡工的精准判断】

在一个公共浴池里,警察和搓澡工进行下列对话:

搓澡工一边搓澡一边问:“大哥,你是做什么的?”

警察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你认为我是做什么的?”

搓澡工说:“能不能给大致的范围?”

警察说:“公务员。”

搓澡工说:“哦,那我知道了,你是一位人民警察。”

警察有些奇怪,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搓澡工说:“我发现你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现在社会上流氓多,公务员中只有警察身上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且你的伤多集中在四肢上,面积小,分布的地方多,前后都有,大多是瘀伤。形成这种瘀伤,不是被他人打的,就是自己主动弄伤的。我听说,现在的公务员中,只有警察还在刻苦‘练兵’。这几天有不少警察来这里泡澡解乏,所以我认为你的警察。”

警察对搓澡工的判断比较满意,问:“你知道我在公安局里做什么吗?”

搓澡工说:“你的工作是在基层派出所里。”

警察说:“凭什么说我在派出所工作?”

搓澡工说:“你的手、脚都有一定的茧子,说明你每天都得干一定的体力活儿。手脚有茧子应该是方向盘、巡逻、走访时磨的。茧子和肌肉的发达程度不一致,说明手脚使用的频率要高于其他部位。”

警察说:“既然你判断出我在派出所工作,那你知道我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搓澡工笑笑,说:“你不是普通的民警。”

“为什么这么说?”

搓澡工说:“普通的民警都是白天来,都是借口下社区偷偷跑来的。他们一般也就简单地冲一冲,很少有搓澡的。即便需要搓澡,一般也都是先坐在床上,等到搓澡工过来后再躺下。有职务的,通常情况下,都是晚上来。因为总洗澡,不怎么泡,就直接躺在搓澡床上闭目养神。”

警察说:“根据你上面的判断,说明我是所长?”

搓澡工微微摇了一下头,说:“你是副所长。”

警察问:“为什么?”

搓澡工说:“很简单,手比脚的茧子厚。”

警察说:“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搓澡工说:“说明你带头干活,但开车的时间比巡逻的时间长。”

警察问:“那所长又有什么明显特征呢?”

搓澡工说:“所长的面部肌肉比较发达,因为天天需要开会汇报,真的也说,假的也说,好的也说,坏的也说。由于长期滔滔不绝地说,就把面部的肌肉练出来了。”

警察说:“你刚才的判断是错的。一个月前我的确是副所长,现在是教导员。你能猜出我以前是干什么的吗?”

搓澡工说:“你以前是刑警队的。”

警察有些惊讶,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搓澡工说:“刑警队的人想套感兴趣的话题,基本上会给我钱,派出所的就是拿嘴‘干拉’,看来你的老传统没有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