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这么多钱怎么花! - 穿宋:我若出手,你们挡得住嘛 - 岳家郡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7章这么多钱怎么花!

李副巡检的心腹小吏,本来对杨铮还颇有怨言,一个醉酒误事的小孩子,竟然成了巡检衙门一把手,一上任就把大家使唤得团团转!

又是测量又是记录又是收罚款,还要和钱塘县衙的人一起,出具文书制作地契,一起跑临安府衙报批,连续加班被累了个半死!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一段时间最终会白忙活的时候,杨都司竟然发了犒赏!

而且是人人有份的犒赏!

杨都司的老部下,七十二个军巡铺,三十六座卓望楼,还有巡检衙门十几个官吏,甚至包括厨子马夫也都有!

这位姓刘的书吏,此刻看着面前,属于自己的二十贯赏钱,早已把前几天对杨铮的怨言扔到了九霄云外!

杨都司,大好人呐!

这种不吃独食还有担当的上司,在这临安官场里,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刘书吏想到这里,看看愁容满面的李副巡检,不禁也替杨铮担心起来。

其他人也都一样,领到赏钱之后,先是开心,接着又担心杨铮未来的前途。

还有人表示,为避免杨都司遭到御史言官的攻击,这赏钱我宁可不要。

最后还是杨铮出面,说赏钱必须拿,本司不会有事,这才平息大家的顾虑。

……

赏钱发下去一万多贯,钱塘县衙加临安府衙的一万贯辛苦费,也送了过去,另有四十万贯也押运到户部,巡检衙门这时还余下四万六千贯。

杨铮想了想之后,又给自己发了一百贯。

别人都拿了自己却不拿,怎么能算是自污呢!

结果赵密和乔嗣严来了。

这个时候乔嗣严转正的任命已经正式下来了。

赵密成功踢走了董先,乔嗣严也成功转正,两人都是兴高采烈,来找杨铮主要是告诉杨铮一件事,已经帮杨铮物色好书法老师了。

杨铮问赵密是哪个老师。

提起这个,赵密还有点惭愧,不好意思地说:

“鸣之啊,本想找关注教你书法,结果那老夫子拿架子,张嘴就冒酸气,说从来不教武人练字,于是我只好帮你找了一个太学生,叫张伯麟。”

杨铮听到张伯麟三个字,连忙表示这样最好,都是年轻人在一起放得开,什么都能聊两句,假如跟关老夫子练字,规矩多反而不适应。

赵密看杨铮很满意,他也很高兴,就跟杨铮聊起最近治理西湖的事,不过在得知杨铮用一万多贯,大范围犒赏下属之后,他又皱起了眉头。

“鸣之,你的下属都有犒赏,你自己有吗?”

鸣之,就是杨铮破龙王娶亲案后,赵构给杨铮赐的字,赵密作为三衙管军之一,自然要顺着圣意去称呼杨铮。

话说赵构给杨铮赐字后,也给王倾赐了个字。

扶之。

取大厦将倾,男儿力扶之意,毕竟没有王倾带领小商桥遗孤,以命作保免去杨铮的死罪,后面就不会有杨铮在关键时刻,破案立功的事了。

鸣之和扶之,也是赵构对他俩的期望和勉励。

能让皇帝金口玉言赐字,在古代是非常光荣的事。

且说赵密一口一个鸣之,又皱着眉头问杨铮,给自己发了多少银钱的犒赏。

杨铮说发了一百贯。

赵密摇摇头:“一百贯不够,最低发三千贯!”

杨铮说:“一下给自己发三千贯,是不是有点多?”

赵密非常肯定地表示:“不多,一点也不多!”

接着又扭头对乔嗣严说:“乔统制,你来说说,当年令尊在通州,做了什么事。”

……

乔嗣严的父亲叫乔仲福。

当年也是个大人物。

靖康之难那年,赵构作为汴梁城破之后,赵宋皇室的漏网之鱼,辗转至应天府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建炎。

公元一一二七年,就是南宋的建炎元年。

从建炎元年到建炎四年,赵构被金军追得抱头鼠窜,真是狼狈至极,跑到绍兴府后才得以喘口气,于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又改年号为绍兴。

在绍兴元年的时候,南宋军界排名前十的将领里,就有乔仲福的一席之地,那会岳飞还只是一个小军官。

所以乔仲福按照资历,本该有远大前程。

不过很可惜,绍兴七年刘光世交出兵权,张浚作为大都督,去改组刘家军的时候,不顾岳飞的反对,一意孤行犯下大错,导致了淮西兵变。

乔仲福和大儿子乔嗣同,当场死在乱军刀下。

淮西兵变的事以后再说。

至于导致淮西兵变的罪魁祸首,张浚张大都督,为了把他和清河郡王张俊区分开,当时大家一般称之为水张。

水张的故事后面也会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