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一网打尽杀手锏:太后选夫(下)
一听前面跪着的这个男人只有八岁,王婉她们便不是震惊而是震怒了。几个姑娘心里想着:当姑奶奶傻呢,分明就一大男人便要装傻充愣装仔鸭。
王婉气大揪住刘二娃的衣衫将他一把提起骂道:“你是狗变的吧,长一岁就成年了?”
“美女姐姐,我就是一年便长大的呀,真的,不信你问问我们刘家庄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事儿。”刘二娃眨巴着那双天真中带点淫邪的大眼睛辩解道。
华浓仔细打量着他的模样,乍一看并没什么特别,但细细瞧来,他的眉宇方阔,面目俊美,而且耳垂厚实洁白的面容后面隐隐透着一道红光。心里就想着,难道他就是女皇命中注定要遇到的人?
正思量着,后面的人看见队伍卡住了不再稳动,等得久了变得烦躁不安。一个个的活像长颈鹿似的把脖子伸得老长来观望,就想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让太后刮目相看。
“刘二娃,你个混世魔王跑到这里来干什么?”队伍中突然传出大声的责骂。
武曌听见便告诉王婉:“去把叫骂那人带到这儿来。”
与王婉同来的是一个年过不惑的男人,嘴角剪短了的胡茬已白了许多。他先向武曌行了跪拜礼,然后就直直的盯着刘二娃看,眼中满腔的怒火。
“你认识他?”武曌问中年男人。
那男人便开始介绍:“他叫刘二娃与草民同村,今年刚满八岁,是个顽劣孩童。”
“他真的只有八岁?”武曌吃惊道。
男人据实回答:“是的太后,此孩是伴着雷声出生的,而且一生下来就与常人不同,他不但不哭还见人就笑,长得也快,当时我们都以为他定是将相之才,长大后必大有作为。谁知道他一岁之后便长成了如今这模样,之后骨子里的恶根也露了出来,他好吃懒做,成天胡作非为,没少给村里的乡亲们添麻烦。”
武曌听完笑了,就叫那人退了下去,转身问二娃:“孩子长大后的这七年你都干了些什么坏事呀?”
刘二娃回答时的神情看上去更天真了,淫邪的眼神变得无邪了,他回道:“太后,我没有干坏事,我只是喜欢和漂亮姐姐一起玩,她们给我酒喝,给我肉吃,然后就让我给她们讲故事,陪她们睡觉。”
“只做这些不会防碍村民吧,告诉我你还做了什么?”武曌听得别有意思,就继续问他。
刘二娃红脸垂下头道:“我的牛不听话会在乡亲们的地里乱跑,谁家树上的果子好吃我就去摘,有的漂亮姐姐不理我,我会鼓起勇气将她追到手。”说完刘二娃想了半天,又拴了一句“就这些了吧。”
大家算是听明白了,眼前这位也并非什么大奸大恶之人,也就是一个顽劣的孩童罢了。
不知为何,武曌与他说得越多就越喜欢他,便伸手将他拉过来坐进自己怀里。
后面的男人不明原因,简直看不下去了,迂腐一点的干脆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不屑地离开了,留下来的琢磨着自己也没了机会,只是还不死心仍旧干等着。
刘二娃的样貌好看,身体更很温暖,有股像火一样的热流袭遍武曌的身体,让她觉得既赏心悦目又容光焕发。
这人是不错,可不知有无什么特别的本事?
武曌想了想指着天边的一朵云问他:“你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
刘二娃只望了一眼便回道:“那是一朵云,也是一匹马,还是一头驴。”
“哦,怎么讲?”武曌听他的声音从先前的天真变成了如今的沉稳就问他。
刘二娃回过头意味深长的告诉她:“这要看太后想它变成什么,太后若想它驰骋沙场它就是一匹战马,太后若想它为家人出点力他就是一头磨面的驴,太后若只想茶余饭后养养眼,那么它就是天边的一朵云彩。”
话毕,先前还想揍他的王家姐妹便另眼相看了。
武曌更是乐开了花抱着他的手紧了紧惊道:“好,那老身再问问你,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刘二娃指着天边毫不犹豫的答道:“我就是为太后而生的那朵云。”说完他蓦地从武曌怀里站起,又冷不丁的跪到地上肯求“贵人,我已在这里等候你八年了,快快带我走吧。”
华浓兴奋不已,开心道:“一定是他,一定是他,没想到这个传说是真的!”
早已习惯了她疯言疯语的武曌知自己这趟没有白来,终于如释重负的站起身,伸个懒腰舒展,舒展筋骨。知府见状心知她得了可心的人儿,便是乐滋滋的跑过来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竟有这般好运。
他端详了刘二娃良久,阅人无数的他到也觉得此人面相非凡,能被太后相中也算是为利州争了颜面,散了之后便去寻了他的家人当成全州老百姓的祖宗供奉起来,这已是后话。
几个女人相视一笑,华浓心领神会便对那知府说道:“都散了吧!”
“嗯、嗯”知府应着迅速驱散了人群。
太后高调选夫,得了刘二娃后又一刻不离的带在身边,举止亲密恰符了新婚燕尔的名头,因而这件事很快就传遍天下。对此什么的都有,有欣赏引以为美谈的,也有觉得她不守妇道引以为耻的。老百姓们的评价多是些不痛不痒的闲话,而李氏宗祖和大臣们的看法就可以动荡江山了。
这件“丑事”一出就完全斩断了李家最后的底线,成为别有用心者最好的借口。
这一次武曌打开的是叛乱的魔盒,她仿佛已不想将这些不安的灵魂囚禁在盒子里,她要把他们放出来,再甄选一番,看看哪些灵魂经过多年的囚禁后已失了魔性成了自己的信徒,哪些灵魂只是假装臣服,偷偷等待机会给自己致命一击。对于前者可活,对于后者,她便要趁这个机会让他们彻底的灰飞烟灭。
果然潜伏者开始行动了,是狐狸的全部恢复真身显出了原形。
借讨伐武曌为名兴兵造反的一共有三拨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李唐宗室,这里面又以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为首率先起兵,接着就是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常乐公主等十多个王爷公主勾结在一起与之呼应;第二拨人却是武曌没有想到的,也是让她最为愤慨的,这拨人的声势也最为浩大,举起大旗来攻打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恩公李勣的亲孙子李敬业,当年那个光着屁股就敢挖人家祖坟的混蛋小子;还有第三拨人就是以裴炎为首的心怀二主的朝中大臣。
官场、皇族、贵族、百姓、游侠、道士、和尚……沸腾的大唐正酝酿着一场血雨腥风来一次完美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