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诚实守信(2)
诚实是人类优秀品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做人的美德,是成就事业、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法宝。
给孩子讲的故事:
有一位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医院做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在这一个月内,如果能让院方满意,她就可以正式获得这份工作;否则,她就得离开。
一天,交通部门送来一位因车祸而生命垂危的人,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该院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这位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院长说:“亨利教授,我们用的是12块纱布,可是你只取出了11块。”
“我已经全部取出来了。一切顺利,立即缝合。”院长头也不抬,不屑一顾地回答。
“不,不行。”这位实习护士高声抗议道:“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12块纱布。”
院长没有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
这位实习护士毫不示弱,正直诚实使她几乎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直到这时,院长冷漠的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握着的第12块纱布,当场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
这位实习护士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这份工作,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爸爸妈妈的话:
实习护士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想获得成功,仅有敏锐的头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性。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人会喜爱和接纳不诚实的人,哪怕是善施虚伪者本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哪怕一点点的实际行为,揩拭积淀在正直诚实品性上的世俗尘垢,让人性的正直、诚实之光绽放出温煦的光辉,驱散人性的阴霾。
正直诚实的品性,是成功者的优良品格,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诚实者本身就是成功者的写照。
6.诚实地认错会赢得他人尊重
诚实表现的是自尊与对别人的尊重,不诚实者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
给孩子讲的故事:
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住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农场里。他的父亲经常教他骑马,也经常带着他到农田里干活,父亲要让儿子长大后能学会种田、放牛、养马。
老华盛顿的农场里有一个果园,里面种着苹果树、桃树、梨树、李子树与樱桃树。有一次,老华盛顿从大洋彼岸买了一棵品种上佳的樱桃树。他把树种在果园边上,并告诉农场上的所有人要对它严加看护,不能让任何人碰它。
樱桃树长势很好。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白花。想到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吃到樱桃树结的果子,华盛顿先生心里非常高兴。
大约就在此时,有人送给乔治一把明亮的斧子。他拿着它到处砍树枝,砍篱笆玩,可以说是见什么砍什么。一天,他一边想着自己的斧子有多么锋利,一边来到果园边儿,举起斧子砍向那棵樱桃树。树皮很软,乔治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树砍倒了。接着他又去别的地方玩了。
那天傍晚,老华盛顿先生忙完农事,把马牵回马棚,然后来果园看他的樱桃树。看到自己心爱的树被砍倒在地,他站在那里惊呆了。是谁胆敢这样做?他问了所有人,但谁都说不知道。
就在这时,乔治恰巧从旁边经过。
“乔治,”父亲用生气的口吻喊道,“你知道是谁把我的樱树砍死了吗?”
这个问题可把乔治给难住了,他哼哼叽叽了一会儿,但很快恢复了神志。“我不能说谎,爸爸,”他说,“是我用斧子砍的。”
老华盛顿先生看了看乔治。那孩子脸色煞白,但直视着父亲的眼睛。
“回家去,儿子。”华盛顿先生严厉地说道。
乔治走进书房,等着父亲。他心里很难过,同时也感到非常惭愧。他知道自己太轻率,干了件傻事,也难怪父亲不高兴。
一会儿之后,老华盛顿先生走进书房。“到这里来,孩子。”他说道。
乔治走到父亲身边。老华盛顿先生静静地看了他很长时间。
“告诉我,儿子,你为什么要砍那棵树?”
“当时我正在玩,没想到——”乔治结结巴巴地说道。
“现在树就要死了,我们永远也不会吃到樱桃了。但比这更糟的是,我嘱咐你要看护好这棵树,你却没有做到。”
乔治羞愧难当,脸一红,低下了头。
“对不起,爸爸。”他说。
老华盛顿先生把手放在孩子肩头。“看着我,”他说道,“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儿子。”
乔治·华盛顿从未忘记这一点。他一直像小时候那样诚实和勇敢,并因此而倍受人们的尊敬,直至生命结束。
爸爸妈妈的话:
诚实的人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不诚实者则生活在虚假的世界中。诚实使人生充满开放、可靠与坦诚,展现的是一种向往光明的性情;不诚实追求阴暗、遮掩或隐蔽,这是一种走向黑暗的性格。
如同大多数美德一样,诚实的培养应与其他人一起合作进行。你在生活中以诚待人的次数越多,你就会逐渐养成诚实的性情。
所以,孩子们,培养诚实的品质吧,做一个像乔治·华盛顿一样诚实的人,这种美好的品质会引导你走向幸福的人生。
7.勇敢真诚地向他人道歉
真诚使人变得崇高,它是使一个人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它能使一个人的缺点或错失被他人接受或原谅。
给孩子讲的故事:
恩格斯的夫人玛丽·白恩士因病逝世。恩格斯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写信通知马克思。马克思当时正处于严重的家庭经济危机中,他在回信中除了开头的“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外,没有表现出恩格斯所期待的那样的同情与安慰,反而大念自己的苦经。恩格斯读完信,又气愤又伤心,几天后给马克思写了封信。
“你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回信。”
“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而你却认为这正是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刻,那就悉听尊便吧”。
马克思收到这封措词严厉的信后,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沉重,眼看20年的友谊已经发生了裂痕,他深深感到自己写的那封信是大错特错,而现在又不是马上能解释清楚的时候。过了10天,他估计朋友已“冷静”下来了,就写信认错,解释情况,表明心迹:
“在给你回信以前,我想还是稍微等一等为好。一方面是你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我的情况,都妨碍我们‘冷静地’考虑问题。”
“从我这方面来说,给你写那封信是个大错,信一发出我就后悔了。而这决不是出于冷酷无情。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可以作证:我收到你的那封信时极其震惊,就像我最亲近的一个人去世一样。而到晚上给你写信的时候,则是处于完全绝望的状态之中。”
恩格斯接到这封信,气就消了,心头的疙瘩解开了,他立刻深情地写信告诉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