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恐怖谷理论
###一、来源与简介
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masahiromori)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恐怖谷理论”。这一理论描述了当仿人类的造型与人类在外表等方面足够相像但又做不到完全相同时,微小的差异会格外明显,从而使造型失去亲和力,人类会对其产生反感、恐惧和厌恶等情绪。这种效应不仅适用于静态的仿生造型,动态的仿生造型如果逼近真人的姿态和动作,会产生比静止造型更剧烈的恐怖谷效应。
###二、解析
**心理反应机制**:
-**认知失调**:当一个物体或实体看起来几乎像人但又不完全是人时,我们的大脑会感到困惑和不安。这种认知上的不协调导致我们感到不适甚至恐惧。
-**移情作用**:如果我们能够对一个非人类实体产生移情作用,我们会更容易接受它。然而,当这个实体接近但不完全是人类时,我们的移情作用会受到阻碍,从而引发负面情绪。
**进化心理学解释**:
-**本能反应**: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对那些看起来像病弱或死亡的个体会产生本能的排斥反应。这种反应有助于我们避免疾病和死亡的威胁。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几乎像人但又不完美的实体时,我们的大脑可能会将其视为潜在的威胁。
-**基因库保护**:进化论心理学的理论认为,经过数百年的物竞天择,没有被大自然淘汰的现存人类脑部中有一种逻辑偏袒性,提供一种高度能力去感应并且排斥那些反应遗传性疾病或缺乏健康,整体外表上的人类畸型。因此在有意或无意间,那些反常的类人个体在人类基因库中会有的潜在冲击,同样会引起观察者的警惕。
**行为上的畸形**:
-**疾病的行为特征**:一些类人机器人的行为可能表现出疾病的特征,如颤抖、抽搐等,这些行为会唤醒观察者的严重负面情绪。
-**神经学上的状态**:某些机器人的行为可能模仿了人类的神经学状态,如痴呆、癫痫等,这也会引发观察者的不适感。
-**精神上的机能障碍**:如果机器人表现出类似于人类的精神机能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这同样会引起观察者的恐慌和情绪反应。
**技术挑战**:
-**细节处理**:为了避免落入恐怖谷陷阱,设计师需要特别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在电影《玩具总动员》中,胡迪的形象就非常接近人类但又保留了足够的卡通元素以避免触发观众的不适感。
-**情感连接**:为了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机器人或其他非人类实体,设计师需要努力建立情感连接。这可以通过赋予机器人更多的人性化特征来实现,如温柔的声音、亲切的表情等。
三、生活中的举例
电影中的恐怖谷:纵使一般的实验结果及应用仅限于机器人身上,恐怖谷的原理甚至可以伸延应用于计算机动画的角色上。美国的电影评论家rogerebert曾应用恐怖谷的概念于电影中类人角色的化妆及服装上,特别在《活死人之地》中。有些人认为恐怖谷是制作电脑动画的难处。很多对于电脑动画的影评都引恐怖谷为他们不喜欢某特定电影的原因。这个理论引申出如果希望令人类对某物件好感增加的原因,是尽量在卡通人物的外表上加入少些人类特征,以免堕入“恐怖谷陷阱”。电影中恐怖谷的例子,可以在彼思公司的玩偶提尼历险记中找到。电影中婴孩的脸全由电脑绘出,跟人类差别不大,但却惹起小孩子的恐惧和反感。二维的影像令恐怖谷的效果减少,但婴孩的脸的细节依然令人物看起来既邪恶又世故。而《玩具总动员》中的胡迪也被视为恐怖谷的例子。
艺术作品中的恐怖谷:对于恐怖谷,作家scottmccloud在他的作品认识漫画(understandingcomics)中提出另一个版本的剖析。他指出,一些结构简单的卡通人物,更能让读者保留想像空间及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因此,一个简单的卡通人物能使读者代入他们的自我认知;相反,要是卡通人物的结构渐趋复杂甚达接近照片的程度,人们会感到那是远离自己的“他”,对于认知感到困难。mccloud主要从事具像派艺术,例如电子游戏、漫画与动画,而非像森昌弘般探讨真实世界中的类人实体。森昌弘的一篇短论文也曾提及过艺术作品上的恐怖谷理论:他提出人类图案的艺术“理想化”会比真实人类的脸孔更能令好感回升(以佛的传统表达方式作为例子)。
游戏中的恐怖谷:随着游戏机与个人电脑的发展,电子游戏中的恐怖谷将会越来越常见,特别在“次世代”的硬件中。图形处理器的制造商nvidia及ati(现已并入amd)制造了技术展示样本,描绘出更真实的人类特征。在过去的e3电子娱乐展览中,索尼公司曾展示一些绘像已步入恐怖谷的预售硬件。在2000年,索尼公司以playstation2的情绪引擎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老人脸孔。在2005年,索尼展示了影星alfredmonlina在真实灯光散射下的脸孔表情变化。2006年,美商艺电公司展示了以一种崭新表情捕捉技术所绘画的泰格·伍兹头部,而这正是她在市场上称之为playableuniversalcapture(或简称为ucap)的技术。另一个展示则来自预售的“heavyrain”。电影中展示一个女人正聆听游戏的一部分。
交通安全中的恐怖谷:恐怖谷效应往往还被应用在交通路口中,通过仿生交警,以此来警示驾驶员,从而起到提升驾驶员专注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恐怖谷理论揭示了人类对于高度仿真机器人或非人类物体的特殊心理反应。当这些物体的外观和动作与人类相似度达到一定临界点时,人类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恐惧。这一理论不仅在机器人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还在电影、艺术、游戏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