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附录 - 孔子家语 - 刘智航音乐家文学家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孔子家语 >

本书的附录

《孔子家语》研究综述

《孔子家语》一书,在汉代被称为《孔氏家语》,魏晋以后始简称为《家语》。其书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七卷,颜师古注曰:“非今所有《家语》”。颜氏所言“今所有《家语》”,即今本《孔子家语》,或称王肃注《孔子家语》。关于今本《孔子家语》的真伪及成书问题,学界素有争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地下文献资料的出土,尤其是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竹简《儒家者言》与河北定州八角廊汉墓竹简《儒家杂抄》的出土,为《孔子家语》的真伪及成书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佐证,推动了《孔子家语》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拟对学界关于《孔子家语》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关于《孔子家语》的真伪问题

关于《孔子家语》的真伪问题,学界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伪书说

此说以宋代的王柏、朱熹及清代的范家相、姚际恒、崔述等为代表。王柏认为《孔子家语》是“王肃伪造以乱经”之作,他在《家语考》中说:“《家语》之伪久矣。王肃为之注,托以安国之名,以行其学。今考其书,盖多出于依托。”朱熹在《朱子语类》中也说:“《家语》只是王肃编古书为之。”范家相在《家语证伪》中说:“《家语》之伪,实始于肃,肃本好伪造之书,欲尊素王,故为此以实之。”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说:“《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伪撰。”崔述在《洙泗考信录》中说:“《家语》之书,其伪不待辨而明矣。”近人顾颉刚、钱穆等也持此说。顾颉刚在《春秋三传及国语之来源》中说:“《家语》之伪,更不成问题。《家语》乃王肃所伪造,这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也说:“《家语》一书,乃王肃所伪造。”

伪书说在学界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此说提出质疑。

(二)真书说

此说以清代的陈士珂、孙志祖、黄震、宋翔凤、陈澧等为代表。陈士珂在《孔子家语疏证》中说:“《家语》一书,为七十子后学者所记,而王肃为之注,以行于世者也。”孙志祖在《家语疏证序》中说:“《家语》一书,实孔子家传旧典,自汉以来,儒者皆相尊信。”黄震在《黄氏日钞》中说:“《家语》之来,远矣,非创于肃也。”宋翔凤在《过庭录》中说:“《家语》者,皆当时弟子所记,与《论语》《左传》相表里。”陈澧在《东塾读书记》中说:“《家语》之真伪,自宋以来,聚讼纷纭。然以余观之,则《家语》实可信也。”近人杨朝明等也持此说。杨朝明在《〈孔子家语〉成书问题新考》中说:“《孔子家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三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诸国故事的汇编,是一部可信度很高的孔子及孔门弟子史料集。”

真书说虽然得到了一些学者的支持,但并未成为学界的主流意见。

(三)非伪亦非全真说

此说以近人胡适、李学勤、周秉钧、王铁等为代表。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家语》这部书,不是伪书,也不是‘全真’的书,它是一部‘杂凑’的书。”李学勤在《〈孔子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中说:“《孔子家语》一书,是孔氏家学的产物,经过历代传述增益,至王肃为之注,乃流传至今。”周秉钧在《〈孔子家语〉真伪考辨》中说:“《孔子家语》一书,既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也有后人的附益窜改,不能一概而论。”王铁在《〈孔子家语〉研究》中说:“《孔子家语》是一部真伪杂糅的书籍,既有孔子及其弟子的原始资料,也有后人的加工整理。”

非伪亦非全真说目前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同,成为学界的主流意见。

二、关于《孔子家语》的成书问题

关于《孔子家语》的成书问题,学界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王肃伪造说

此说认为《孔子家语》是王肃伪造以乱经之作。王肃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经学家,他注《孔子家语》的目的是为了与郑玄争胜。此说以宋代的王柏、朱熹等为代表,近人顾颉刚、钱穆等也持此说。但此说存在诸多疑点,如《孔子家语》的内容与《论语》《左传》等先秦文献多有相符之处,且其语言风格也与先秦文献相近,难以用伪造来解释。此外,王肃注《孔子家语》的时间是在三国时期,而《孔子家语》的内容却涉及到了汉代的事情,这也难以用伪造来解释。

(二)先秦遗著说

此说认为《孔子家语》是先秦时期孔门后学的著作。此说以清代的陈士珂、孙志祖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孔子家语》的内容与《论语》《左传》等先秦文献多有相符之处,且其语言风格也与先秦文献相近,因此可以断定其为先秦时期孔门后学的著作。但此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孔子家语》中涉及到了汉代的事情,这与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不符。

(三)汉魏孔氏家学产物说

此说认为《孔子家语》是汉魏时期孔氏家学的产物。此说以近人李学勤、周秉钧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孔子家语》的内容既有孔子及其弟子的原始资料,也有后人的加工整理,是孔氏家学长期传承的结果。此说得到了较多学者的支持,因为《孔子家语》中确实保存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的原始资料,同时也涉及到了汉代的事情,这可以解释为孔氏后学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工整理的结果。此外,从《孔子家语》的语言风格来看,也符合汉魏时期的文献特点。

三、关于《孔子家语》的价值与意义

尽管学界对《孔子家语》的真伪及成书问题存在争议,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孔子家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一)史料价值

《孔子家语》保存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的原始资料,对于研究孔子的思想、生平事迹以及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孔子家语·相鲁》篇记载了孔子为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以及摄行相事的事迹,为研究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又如《孔子家语·致思》篇记载了孔子与子路、颜回等弟子的对话,为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以及人格魅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