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第十九
孔子家语:颜回第十九——颜回之德(白话文)
孔子对鲁哀公说:“颜回这个人,真是品德高尚啊!他从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也从不犯同样的错误。他不幸短命而死,现在再也没有像他这样的人了。”
鲁哀公问道:“他具体是怎样的呢?”
孔子回答说:“颜回这个人,为人谦逊,从不迁怒于人。他犯了一次错,就不会再犯第二次。不幸短命而死,现在再也没有像他这样好学的人了。”
鲁哀公又问:“他具体好学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孔子回答说:“颜回这个人,不迁怒,不贰过,这是很难得的品质。他为人谦逊,从不以能者为师而感到羞耻。他对人有礼貌,从不轻薄、怠慢别人。他学习努力,从不觉得学习有什么苦,反而以此为乐。颜回听了我讲的道理后,回去就努力实践,从不违背。他对于我所传授的学业,总是默默地记住,始终不懈怠。不幸短命而死,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这样好学的人了。”
孔子又说:“颜回这个人,真是贤德啊!他只用一个竹简,就盛下了他所学到的全部知识。他不但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学问,反而常常觉得自己学得还不够。他对待别人总是谦逊有礼,好像自己什么也不懂似的。他从不追求物质享受,只看重道德的修养。他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却毫无怨言,仍然快乐自得。他对于自己的志向,总是坚定不移,从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改变。颜回这个人,真是难得啊!他的品德,真是太高尚了!”
有一天,颜回对孔子说:“我曾经坐船经过深水急流的地方,艄公驾船的技巧非常娴熟。我问艄公:‘驾船可以学习吗?’艄公说:‘可以的。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驾船,而那些善于潜水的人即使没见过船也能熟练地驾驶。至于那些不会游泳、不会潜水的人,即使学习一辈子,也学不会驾船。如果勉强他们学习,他们只会头晕目眩,内心恐惧,哪里还顾得上掌握驾船的技巧呢?’孔子听了颜回的话后,说:‘颜回啊!这正是君子不学习的道理啊!’”
孔子又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地是多么纯洁啊!他对于物质享受,从不追求;对于道德修养,却孜孜不倦。他安贫乐道,从不因贫困而改变自己的志向。他对于学问,总是那么渴求,好像永远也学不够似的。他对待别人,总是那么谦逊有礼,好像自己什么也不懂似的。颜回啊!真是一个难得的贤人啊!”
颜回曾经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善于用兵的人?”
孔子回答说:“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团结人心,使大家像一个人一样。他们懂得利用地形和时机,使敌人无法捉摸。他们打仗时,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弱点,然后设法弥补。他们总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努力上,而不是敌人的失误上。颜回啊!这就是善于用兵的人啊!”
颜回又问:“请问怎样才算是君子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啊!他们心胸开阔,能够包容一切;他们行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他们言辞谨慎,从不乱说话;他们举止端庄,从不轻浮放荡。他们善于交友,选择有道德的人作为朋友;他们善于用人,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利用。他们总是以身作则,为别人树立榜样。颜回啊!这就是君子的品德啊!”
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按照这些话去做。”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后,非常高兴,说:“颜回啊!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学生啊!你的品德和志向,都让我感到很欣慰。你要继续努力啊!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有一天,孔子对颜回说:“颜回啊!你听说过用六种德行来教化百姓的方法吗?”
颜回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
孔子说:“所谓六种德行,就是:智、仁、圣、义、中、和。智就是明白事理,仁就是爱人,圣就是通达事理而无所不知,义就是做事合乎道义,中就是做事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和就是团结和谐。这六种德行,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啊!一个君主如果能够用这六种德行来教化百姓,那么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
颜回听了孔子的话后,说:“您说的太对了!这六种德行确实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啊!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这六种德行,并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后,非常高兴,说:“颜回啊!你真是一个好学的学生啊!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学好这六种德行,并用它们来造福天下百姓。”
有一天,颜回请教孔子说:“我想听听您关于明君治理国家的道理。”
孔子回答说:“明君治理国家,就像农夫耕地一样。农夫耕地,先要除掉杂草,疏松土地,然后才能播种庄稼。明君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先要清除奸邪之徒,选拔贤能之士,然后才能实施德政。就像耜这种农具,它的刃部宽阔而锋利,它的柄部坚固而耐用。明君治理国家,就要像使用耜这种农具一样,清除奸邪之徒,选拔贤能之士,使他们各尽其才。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啊!”
颜回听了孔子的话后,说:“您说的太对了!治理国家确实需要像农夫耕地一样,先清除杂草和奸邪之徒,然后才能播种庄稼和实施德政。我一定会牢记您的教导,努力学习治理国家的道理。”
孔子说:“颜回啊!你的志向真是远大啊!你能够虚心向我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或臣子。”
颜回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的!请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