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荀谦番外一
荀谦第一次见到巫玥,是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那是一个清谈论辩的集会,一群人在争论《庄子·秋水》里面的一场论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荀谦觉得庄子是强词夺理,最后一句更是曲解了惠子的意思,那时候的他尚有几分年轻气盛的脾气,三言两语切中要害,让众人无从辩驳。
正在众人苦思冥想不得反驳之道的时候,一个小个子的少年站了起来,他轻声问他,“子非惠子,安知惠子之乐?”少年声音不大,柔柔弱弱的,却因为周遭的寂静而让这声疑问如同惊雷一样响。
荀谦循声看过去,是个很小的少年,一直都没说话,坐在一群人当中很容易被忽视,他长得很文秀,一双眸子很好看,荀谦回道,“我非惠子,不知惠子之乐何妨,与今日的论辩无关。”
少年俏皮一笑,眉眼弯弯,带着几分狡黠,“子非惠子,不知惠子之乐。子非庄子,不知庄子之乐,子非鱼,不知鱼之乐。既然你什么都不知道,那你又是如何去评判庄子惠子谁对谁错呢?”
荀谦一哽,这是什么逻辑?简直是强词夺理。
“毫无道理可言。”
少年反驳道,“若都循着道理走,那还论辩做什么?”
荀谦又是一哽,细细琢磨一下,少年所言倒是有几分歪理,他不是固执的人。他瞧着眼前的少年分外眼生,就见礼道,“在下荀谦字言慎,还请小郎告知名号。”
少年咧嘴一笑,颇有几分无赖的样子,“我告诉你姓字名谁让你回头追着我论辩吗?那我还是不要告诉你了。”
荀谦第一次遇到这种拒绝告诉他名号的人,他面色一沉,“不告诉我又何妨。只要我想知道,我就能知道。”
少年冲着他吐了吐舌头,“那就等你知道了再说吧。”少年像是生怕被荀谦知道他是谁一样,也不管论辩还在继续,转身就跑出了亭子。
荀谦是个耿直并且言而有信的人,他说能知道他是谁就必须知道,如果不知道,那岂不是成了口无遮拦的狂妄之徒了。于是,向来很少出门的荀三郎开始在颍川各地乱转悠,本着大海捞针的原则进行扫地式搜索。
可是毕竟颍川不小,荀谦连续搜索了一个来月都没有再遇到那个少年。荀谦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回忆了下那个少年的模样,画了一张图像,然后就带到顾罗处,让顾罗帮忙去找,毕竟他人脉广。
顾罗就纳闷了,“不就是个跟你论辩过的人,你犯得着费这么大的劲儿去找?”
其实最初,荀谦只是觉得虽然是他激愤之中说下的狠话,可是若不实行倒显得他言而无信了。可是没想到这个少年这么难找,倒是激起了他必须找到的决心。
“帮我多留意一下,若是找到不要惊扰他。”
顾罗看荀谦的眼神都不对了,这么费力的找一个少年,还别去惊扰,想到最近各种男色成风,他有些担心,“言慎,你应该多接触接触人,别把自己拘泥住了。”
”这不是正在尝试接触?“
顾罗无言以对。
就这样,又是小半个月过去了,有一天顾罗忽然到访,“言慎你猜怎么着,我今日去先生家中,恰好碰到了你要找的人,不过没打听出来是什么人,应该是先生的亲戚吧。”顾罗口中的先生自然是巫学士,巫学士就一个女儿,若他家中出现年轻男子,必然是亲戚。
荀谦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巫学士。
巫潜不在家,虽然很失礼,他还是决定去他家的园子逛一逛,兴许就能遇到那少年也说不定。然而,他没遇到那个少年,却碰到巫学士的女儿,他原本是打算避让开的,可是一看到那女子的脸,他顿住了。
是这样呀。怪不得他找了将近两个月依旧没有眉目,原来是个女扮男装的小娘子,亏得他把颍川所有年龄合适的少年郎都考虑了个遍,却没想到是个女郎。
荀谦想想自己被一个女郎压制了,虽然是有些不甘,但是决定不去计较那么多。
他这一驻足,却是惊扰了那个女郎,女郎隔空问道,“什么人?”
荀谦想,既然被看到了,那么就重新认识一下吧,他站在原地,见礼道,“荀谦字言慎。”
那女郎似乎不太在意他是谁,而是说道,“我父亲刚才捎信回来说今天不回来了,郎君可改日再来。”然后施礼离去。
这女郎是不记得他是谁了吗?明明两个月之前才一起论辩过,还是说她在故意装作不认识他,毕竟两个人当时的对话不算愉快。
直到那女郎走远,他还愣愣的站在原地。荀谦想,这女郎一定不会知道就因为一句戏言,他苦苦找了她两个月。
这个事情就像是一行偶尔路过的大雁,除了一道剪影,并未留下什么。从那以后,荀谦便与那女郎没什么往来,不过偶尔听到关于那女郎的消息的时候,他总会忍不住多听两句。他知道他是巫学士家的女公子,好像还挺擅长数术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听了这个传闻,他也看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
一晃,五年就过去了,他似乎都忘记了这件事。
三月春光正好,他驾车出游,透过竹帘,恍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叫住车夫,掀起竹帘,去搜寻那一抹身影。正看到她一身男装驻足旁观这里,她嘴角嚼着笑,眼里似乎有惊艳之色。
他很厌弃别人肤浅的看他的外表,但是看到她浅笑欣赏,忽然觉得自己的长相大约真的很好吧。
荀谦撂下竹帘,虽然面上一直都平静无波,但是内心的千思百转,先是心生欢喜,紧接着他对自己心生厌恶,为何自己要一眼就认出她来,明明对方早就忘记了自己。
再次听到她的事情是从百衲兄口中。说那小娘子因为觉得继母抢了自己父亲的宠爱,就害得继母流产,她如今声名尽毁。对她的行径,百衲兄满嘴的不赞成,还说这小娘子尚未议亲,以后的亲事怕是要耽误了。而他却觉得无可厚非,要一个人对自己一心一意的好有什么错?
他只是想,那样狡黠的女子,不应困于闺阁之中。
从母说要给他定一门亲事,他是不愿意的,他这几年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会如医士所言活不过不惑之年。更何况,长期孤独已经让他享受这份孤独,他很难让另外一个人进入自己固有的生活之中。
钟氏说,“巫学士家的才女,想来会跟三郎志趣相投的。”
本来准备离去的荀谦顿住了脚。是她呀,荀谦脑海中瞬间闪过那张狡黠浅笑的脸。如果是她,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虽然自己身子不好,可是,她能嫁给他总比嫁不出的好吧,荀谦如是想。
他说,“可以。”
只简单的两个字,就让钟氏瞪大了眼睛,她原本只是想试试,没想到还真给她歪打正着了,若是三郎娶了这样一个妇人,以后他们三房还不是要被握在自己手中。
巫学士应下了这么亲事。虽然对他很不满,嫌弃他身体不好,但是巫学士也是无奈的,她因为继母的事情,如今议亲很难。
后面很长时间,他都不曾见过她,听说是被关了禁闭。
纳采、纳吉、请期,忙忙碌碌,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烦琐。他忽然对生活产生了兴趣,有些期待把她娶到家中之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