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像观赏珍园里的飞禽走兽一样,几个妃子用团扇挡着下半张脸,用眼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不停的打量着站在亭子里的金宝,目光中不禁有些挑剔蔑视。
“还以为是多漂亮迷人的寡妇才让富供奉甘愿娶为正妻,不过是个刚长开的小丫头啊。”左妃对坐在一旁的王才人低语道。
王才子也点点头,“长得倒有些福相,圆脸圆眼的。但比起皇甫家的小姐来还是少了些灵气,比崔家小姐少了些贵气。”
妃嫔们七嘴八舌的悄声议论着,只有武惠妃坐在正中的位置上吃着宫女递上来的剥皮葡萄不动声色。
“你闺名叫什么?”见武惠妃不说话,关美人仗着胆子问金宝。
看了一眼坐在主位的武惠妃一眼,金宝没敢吱声。
关美人见金宝这个乡下来的粗妇倒也懂得谁是主子,看人脸色,便有些不悦的白了一眼把头扭向一边。
武惠妃很满意金宝的表现,装作大度的模样道:“富陈氏,关美人问你话呢,怎么不答?”
金宝低下头轻声道:“民妇闺名陈金宝。”
几个在场的妃子们掩嘴低笑起来,“这名字真够俗气的,金啊宝啊的。”
“你可有弟妹,都叫什么名字?”王才人不禁好奇地追问道。
又偷看了一发武惠妃,见她也正看着自己好像在等答案,金宝咽了口唾沫道:“有一个妹妹叫陈金珠,一个弟弟叫陈金贵。”
妃子们笑成一团,觉得金宝姐弟妹起的这几个名字很是有趣。
武惠妃也笑起来,“你爹娘倒是很实在,就想着金银珠宝,大富大贵了。”
一旁侍候着的小太监也叽叽地笑着,“可不是嘛,娘娘。这乡下人啊起名字要么就土得掉渣儿,要么就俗得可笑。像良顺儿我进宫前的名字叫梁狗娃儿,还是进宫后娘娘您赐的名呢。”
武惠妃点点头,对小太监拍的马屁很是受用,“给富陈氏赐座。”她挥挥手,马上有宫女抬过一个绣墩子让金宝坐。
金宝迟疑了一下还是坐了。
“富陈氏,说说你是怎么嫁给富供奉他二哥,又是怎么嫁给富供奉的。”武惠妃将腿放到软榻上,舒服的靠在软垫上,一副准备听故事的模样。而其他的妃子则没地么舒服了,只能坐在软椅上。
“是……是很长……很长的故事。”金宝坐下后便扭着衣带子低着头。
“上次富供奉像说书似的讲了遍,我们也听了个大概,但还是想听你说说。”武惠妃笑着说,她倒要听听这夫妻俩说的“故事”可是一样的!
说什么?怎么说?进宫前,三公子叮嘱她少说话,但娘娘让她讲故事,她该怎么办?汗水从额角冒了出来,金宝不知所措起来。
**
太子府修缮好了,太子便不能再住在宫了,这也正是太子求之不得的事,他早就想回太子府了。
离开前还需要向皇上、武惠妃、皇甫淑妃行礼知晓一声,太子李瑛决定当天便搬回太子府,所以午膳后与退朝的唐玄宗聊了一会儿,又与鄂王爷李瑶一同去探望了染病卧床的皇甫淑妃。
“恭贺皇兄可以搬出这大明宫啊。”鄂王李瑶打趣道。
太子瑛看了看左右,才微嗔道:“瑶,在宫中你我都当谨慎言行,有些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瑶不屑地哼了一声,“你这太子当的未免太小心了。”
迎面走来一名老太监,见到太子瑛和鄂王李瑶后行礼道:“太子殿下、鄂王爷,惠妃娘娘在御花园和几位才人、美人听一个民妇说故事呢,不在自己的宫里。”
“听故事?”鄂王李瑶好笑的看看太子瑛,这武惠妃又玩什么把戏?难道是听够了她那女婿和李林甫的嚼舌根,又迷上了民间故事?
太子瑛想了想,对老太监道:“那就算了,稍后娘娘听完故事你就说太子来过便好了。”
“是。”老太监恭敬的应声而退。
看着老太监向御花园的方向走去,鄂王李瑶用肩膀顶了顶太子瑛,问道:“你不想去听听我们惠妃娘娘在听什么样的故事吗?”
“不想!”太子瑛转身就准备离开,他想立刻出宫回太子府。
看着太子瑛急欲离开的架式,鄂王李瑶却兴致勃勃地说:“我倒想听听。”说完便追着那个老太监向御花园走去。
“瑶!”太子李瑛气恼的跺脚,他这个弟弟还真是吊儿郎当,明知道武惠妃想方设法对他们不利,他还偏要去惹那只母老虎。
**
鄂王李瑶偷偷跟在那个老太监身后,很容易就找到了武惠妃等一干妃子,意外的发现一名不是妃子也不是宫女的素衣女人也坐在赏丹亭里。
老太监本想上前向武惠妃禀报什么,却见她身边的宫女连连摆手不要他上前。
亭子里五六个妃子个个哭得妆容不整,年轻纪的王才人和关美人更是连连哽咽,连身处宫闱历经争宠、整日算计的武惠妃也频频擦拭眼角。
这是怎么了?鄂王李瑶躲在一棵参天木下偷眼看着亭中的动静。
“只道是平民百姓家夫妻和乐,不似我们这种日日思君不见君的愁苦,没想到金宝你这命倒比我们还苦。”武惠妃不禁掉下几滴情真意切的泪来。
金宝也拭着脸上的泪,虽然知道那个口中的“亡夫”还活着,当年那痛彻心扉、茫然无归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的。
莫名的,这些个妃子就对金宝有了几分同情和好感,觉得她真是值得好好疼爱的女人,什么丰姿艳美的崔蝶儿、灵蕙秀美皇甫萱,都不如眼前这朴实的小女人惹人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