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迷雾初现
繁华的都市,霓虹灯在夜空中闪烁,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在忙碌了一天后,尽情享受着夜生活的喧嚣与热闹。然而都市的夜晚,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在玻璃幕墙间,映照出街道的繁华与喧嚣。然而在这流光溢彩的城市角落,却弥漫着一股异样的紧张气息。
“叶教授,这已经是本月的第三起了。”张警官一边翻着手中的档案,一边朝坐在对面的叶瑾低声道。
叶瑾没有急着回应,只是微微皱起眉,专注地盯着档案中一张照片。照片上,一具尸体蜷缩在一处阴暗的角落,周围散落着一些无法解释的杂物——硬币、破碎的镜片和一小截未燃尽的蜡烛。
“这个案子……依旧毫无线索吗?”叶瑾的声音不高,却透出一丝冷静的质疑。
张警官点点头:“凶手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案发现场也没有发现指纹、脚印,甚至连摄像头都提前被破坏。我们一度怀疑,这不是普通的犯罪,而是某种……带有仪式性质的活动。”
叶瑾闻言,若有所思地抬起头:“仪式性质?你们是因为这些现场布置而得出这个结论的?”
“确实是这样。”张警官叹了一口气,“叶教授,这些死者之间似乎毫无关联,既无交集也无明显的共同点。而且每一起案发现场的布置都不同,但总有一些古怪的东西,比如第一起案件,现场有一堆排列整齐的铁钉;第二起案件,有几张被涂画过的扑克牌,而这次是这些奇怪的杂物。总让人觉得……凶手似乎在传递什么讯息。”
叶瑾闭上眼睛,默默地思索片刻,随即低声问道:“你们有没有想过,或许这正是凶手有意留下的线索?这些物品,很可能暗示着他的某种心理动机。”
张警官摇了摇头:“我们当然也想到过,但实在是看不出这些物品之间的联系。正因为如此,才会请您来协助调查,希望能通过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找到突破口。”
“如果这是凶手在向我们传递信息,那他一定不希望被轻易解读出来。”叶瑾将照片推回桌面,“他想让警方困惑,想要营造出一层难以捉摸的谜团。每个现场的布置,或许正是他个人的‘签名’。”
“个人的签名?”张警官重复了一遍这个词,似乎在咀嚼叶瑾的含义。
叶瑾点点头:“每一个案发现场的布置,实际上是凶手有意在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他可能是一个极其谨慎、喜欢掌控一切的人,而这些布置,就是他留下的象征——一种他自我表达的方式。”叶瑾停顿了一下,深邃的目光扫视着张警官,“他也许并不在乎这些死者,而是更在乎这种表达。对他来说,这是一场游戏。”
张警官若有所思,忽然低声道:“叶教授,您觉得这类犯罪会不会持续下去?”
叶瑾沉吟片刻,平静地说道:“如果凶手确实是在玩一场游戏,那么在游戏结束之前,他不会停止。”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一个干练的女子快步走了进来。她留着利落的短发,身穿深色风衣,眼神坚毅且带着一丝锐利。张警官一愣,随即站起身来。
“林晓?你怎么在这儿?”张警官带着些许意外。
林晓自信地微笑,直视着张警官道:“张警官,我是记者,我当然关心这样的案子。”她转向叶瑾,显然对眼前这位犯罪心理学教授早有耳闻,“叶教授,我是林晓,《晨报》的记者,特意来采访您。”
叶瑾略带好奇地打量了一眼林晓,并没有急于回应。他清楚眼前这个女子的锐利眼神中,透出的是坚定和一丝不易动摇的意志。
“叶教授,既然您受邀协助警方,能否简单谈谈您的看法?我听说,您认为这些案件背后是同一凶手所为,而且他似乎是在刻意挑衅警方,对吗?”林晓果断地抛出问题。
叶瑾沉吟片刻,点点头:“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认。凶手在每个案发现场都布置了物品,像是他与警方之间的一场心理战。”
林晓的目光闪烁,敏锐地追问道:“也就是说,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吧?那叶教授,您觉得凶手到底想传达什么?或者说,他下一步还会制造更大的事件吗?”
“凶手的心理动机暂时还无法完全摸清,但他的行为特征表明,他渴望被理解,甚至渴望被追逐。”叶瑾的声音淡然,但每一个字都让人感到寒意,“至于他的下一步会如何行动,我想,他还会继续,以确保他在公众视野中的存在。”
张警官轻咳了一声:“林记者,我知道你关心案件的进展,但很多细节还不便公开。”他转向叶瑾,似乎想要结束这段对话。
但林晓并未退缩,她看着叶瑾,语气诚恳而坚决:“叶教授,我知道这些信息敏感,我并不是来追问警方内部的消息。我只是想知道,这类犯罪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理驱动。”她微微一笑,继续道,“另外,您也许需要一位了解媒体运作的人来帮您分析公众的反应,这或许有助于了解凶手的心理动机。”
叶瑾沉默了片刻,仔细打量着这个大胆的女子。她的眼神中,既有对真相的执着,也透出对危险的无畏。
“林记者,”叶瑾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些许赞许,“既然你有意了解这个案子,不妨一同探讨。或许,我们的看法能互相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