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做人如何决定出路如何,树起人生路上 - 思路决定出路 - 牧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思路决定出路 >

第17章做人如何决定出路如何,树起人生路上

第17章做人如何决定出路如何,树起人生路上的丰碑(2)

也许很多企业家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仅仅看到了吃亏所给他带来的当前损失,而没有高瞻远瞩,没有战略性的商业头脑。他们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而无暇去领悟它的另一面,只埋头于眼前利益,却忽略了长远利益。他们唯恐此时此刻自己吃亏了,想象不到如今的退让也许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对于如今在职场上打拼的年轻人而言,吃亏更是频繁出现在他们的生涯里,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样的现象,对于年轻人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年轻人刚大学毕业就进入某一产品的销售部,负责产品推广。他拥有一流的口才,但更可贵的是他的工作态度和吃苦精神。那时公司正在着手新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新老产品都同时赶着销售,每一位员工都很忙,但领导并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于是负责旧产品销售的人员总是被指挥去新产品销售团队帮忙。不过整个销售部只有那个年轻人欣然接受老板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两次就抗议了,觉得超过了自己的负责范围。那些自以为有社会经验的老将们有意无意地嘲笑他傻,他听了以后则不以为然:“吃亏就是占便宜嘛!”

老员工们很奇怪,他有什么便宜可占呢。总是看到他跟个苦力一样四处奔波,为新产品贴广告,发传单,暗自想这真是一个傻人。后来他又常去下层生产部,参与现场的生产,只要哪缺人手,他都乐意去帮忙。

两年过后,正是这位被嘲笑的傻人,积累了很多经验以后,自己成立了一家设备销售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前景很乐观。原来他是在以前公司任劳任怨的时候,把销售公司的基本流程都摸透了,这样说来,他真是占了大便宜啊!现在,他仍然抱着这样的态度做事,对下属、对客户、对合作方,他都以吃亏来换取合作者和客户的信任,换来下属员工的一致拥护。这样的高尚修养使他在年轻一辈中脱颖而出。

吃亏就是占便宜,养成这样的正面思维,会使你受益匪浅。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宁愿自己吃亏,而为民谋福,到最后,大家公推他为帝,名传历史;还有著名的“管鲍之交”,旁人都说管仲在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却处处为管仲说话,后来还推荐他作宰相。正是因为鲍叔牙肯吃亏,才交到一位挚友,而且为国举才,利益了全国人民。所以一个人懂得付出,不计较吃亏,才可能有一个多彩的人生;相反,过于精明,锱铢必较,只知道接受,却吝于付出,必定是一个贫穷的人生。尤其是年轻人更应该记住这一点,这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做事能力,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的最好途径。年轻人在最初涉世之时,应该吃点亏,如果样样想占便宜,让周围的同事感觉到你寸土不让,精明而又吝啬,那最后一定是你吃亏。所以有时候,放弃一座金山让予别人,反而会拥有一个可以点石成金的手指,这时你怎么选择才是明智的选择呢?

尽心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一位穷苦学生为了凑足学费,不得不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由于他一心一意想凑足学费,只好硬着头皮乞讨食物度日,以便尽可能少花每一分钱。

年轻人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气,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讨东西吃的?于是他只要了一杯开水解渴。小女孩看出他非常饥饿,于是拿了一杯开水与几块面包给他。他把食物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着。一旁的她看到他这种吃法,不禁偷偷地笑了。吃完后,他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我应该给你多少钱?”她满脸开心地笑着说:“不必啦,这些食物我们家有很多。”

年轻人觉得自己很幸运,在陌生的地方还能受到他人如此温馨的照料,真让人感动。

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却感染了罕见的疾病,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女孩的家人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高明,找他看看或许有治愈的机会,便赶紧带她去接受治疗。在医生的全力医治和长期的护理下,女孩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康。

出院那天,护士把医疗费用账单交给了她。女孩几乎没有勇气打开来看,她知道可能要一辈子辛苦工作,才还得起这笔医疗费。最后,她还是打开了,却看到签名栏写了这样一句话:“一杯开水与几块面包,足够偿还所有的医疗费。”

女孩眼里含着泪水,原来她的主治医生就是当年那个穷学生。

一次小小的给予,却帮助女孩渡过了人生的一大难关。如果我们能够时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在我们遇到难关的时候,同样也会有人帮助我们。反之,如果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未能伸出援手,那么等到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很可能也得不到想要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过一件被广为传诵的故事:一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正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忽然,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马路旁边,冻得簌簌发抖。他立即命令身边的翻译官下车了解详情,可一位参谋急忙阻止说:“我们得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艾森豪威尔却坚持说:“等到警方赶到的时候,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已冻死啦!”

原来,这对老夫妇准备去巴黎投奔自己的儿子,但因为车子抛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艾森豪威尔立即把这对老夫妇请上车,特地绕道将这对老夫妇送到家后,才风驰电掣地赶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结束了,总部的一位参谋走过来,向艾森豪威尔将军表示祝贺:“将军,您真幸运!”原来,那天几个德国纳粹狙击手早已虎视眈眈地埋伏在艾森豪威尔原本必经的路上,如果不是因为助人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那场劫难。

故事听起来有些宿命的色彩,但又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得失取予归因于冥冥的力量,因为它实在是社会互动的必然。可见,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我们的善意、爱心终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有一位邮递员在送邮件时,经常会看到一位瘦小的老夫人从她那美丽的大房子中走出,借助一辆四轮助行车,挣扎着走上房前的小路,去信箱取她的邮件。她每向前走一步都非常吃力。他估计老夫人从她房子前门走到信箱再返回去,至少要花20分钟,因为她每走几步都要停下来歇一歇。

一个周末,这位邮递员光顾了当地的一家五金商店,买了一只铜制的信箱。然后,他驱车来到老夫人的家,敲响了房门,并站在门口耐心地等待。当老夫人终于把门打开时,邮递员礼貌地问她是否允许自己把这个信箱钉在她的门上,以省去她每天走到原来那只信箱取信的辛苦。获得她的同意之后,他就把那只信箱钉在了她的房门上。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当邮递员发送老夫人的邮件时,他便径直走到她的前门,把邮件塞进那只信箱。但从此以后,他再没有跟老夫人打过照面。

有一天,当邮递员走上老夫人家房前的小路时,发现一个男人正站在台阶上等他。那个男人介绍说,他是老夫人的代理律师。他告诉邮递员,老夫人已经去世了,并且问他今后能否将老人所有邮件转送到律师事务所。随后,他递给邮递员一个信封,里面是老夫人留下的一封信——老夫人把她的房子、家具等所有物品,都留给了这位邮递员先生。在信中,老夫人写道:“邮递员先生,你对我的友善甚至超过了我的家人所给予我的。我已经有20年没有收到他们的消息了,他们不肯为了我而暂时放开他们手中的工作,而你却做到了这一点。愿上帝保佑你的余生幸福安康。”

以上诸多故事,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这样的道理:帮助别人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双赢的基础是施与,当人们尽心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时,给他们带来的是方便,留给自己的是欣慰。有时即使助人的人并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但最后他所获得的却可能会远远超出他所付出的。

施与比接受更幸福,因为那代表你有这个能力帮助别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肯付出,就能得到回报。只有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能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在你陷入困境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生活中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就会体验到快乐,因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为别人付出你的爱心,就会种下一片希望,就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就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做人要能屈能伸,能进能退

很多人都看过跳远比赛,跳远选手们为了跳得更远,都要往后退上好多步,然后助跑上一长段距离,这样才可以跳得更远。然而,大多数人不懂得把这种简单的道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为了一些小的利益与别人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