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是时候见李成才了
李暖春又惊又喜的拉着外孙佑宣的胳膊,上下打量了一番,关切地问道:“好孩子,你母亲传信儿说你病了,让外祖母在宫外头好生担心,如今可康复了?”
说话间,李暖春自然瞧见了衡儿手里的东西,但也没阻拦什么。
既然是佑宣给衡儿的,那对衡儿来说便是恩赐,等会儿宋予城和何芝回来也不好说什么。
佑宣摇了摇头,道:“劳烦外祖母担心了,在母后和陆院首的照顾调理之下我已经大好了,今日过来便是探望您,让您放心的。”
见外孙子没什么大碍,李暖春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拉着佑宣的胳膊走到桌子前,拿起方才缝制的衣服比划了一番,感慨道:“我便寻思这衣服要比往年做的再大一些,佑宣果然又长大了许多。”
“等会儿留在家里用过午膳,外祖母便加紧缝制好这棉马甲,你正好穿在外衫里头,暖和。”
“外头风大,你这刚好全的身子可不能再受着冷风了,你母亲一人在深宫不易,你和两个弟弟妹妹健健康康的便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李暖春冲着门口守着的丫鬟摆了摆手,意思不必言语也很明确。
太子爷今日午膳要留在宋府,便得好好准备多一些的膳食才好,也得通知这几日时常在外繁忙的老爷宋至书回来。
闻言,佑宣的心头一颤。
从前他是孤身一人,冷漠的像是一块没有感情的石头,被深宫中的阴谋算计、人情冷淡磨平了棱角,形成坚硬的外壳保护自己。
可自打重生遇到了母后,便什么都不一样了。
不单单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还有皇奶奶、舅舅和外祖一家人的关心,让他即使依旧生活在深宫之中,也能体会到家的温暖。
“好。”
说着李暖春便又拿起了针线活加紧功夫缝制,嘴上还不忘交代佑宣。
“回宫之后,你可别把此事告诉阿蓁和瑾儿,外祖母的针线活求精不求快,你们几个得挨个儿来慢慢缝制。”
李暖春每年都会亲手给宋予城和宋予烟的几个孩子们准备过冬的新棉衣。
家里的两个年龄小,耗费的时间也短便先准备好的,宫里的三个便算着时间于腊月初雪前一块儿送进宫里。
李暖春也借着送衣服的理由,进宫去陪烟儿说说话,瞧瞧几个外孙。
今年有些例外和不同也不过是佑宣恰巧过来碰到,又恰逢前几日‘负伤’身子孱弱才有的‘特权’罢了。
若是让阿蓁和瑾儿那两个小家伙提前知道,指不定要怎么撒娇讨要呢。
一想到宫里那两个活宝,李暖春的嘴角便是带着笑意的,从前她担心女儿一个人在深宫里寂寞,如今有几个孝顺懂事听话的孩子陪伴,也好多了。
在屋子里坐了一会儿,宋老爷才领着儿子宋予城、儿媳何芝回到了后院儿准备用午膳,还未进门便瞧见了齐向明和芙蓉二人守在门口。
不必家丁禀报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准备传菜吧。”
宋予城吩咐了身后的家丁一句之后,三人才齐齐走了进去。
佑宣连忙站起身道:“外祖父,舅舅,舅母,你们回来了。”
而站在一旁的小衡儿也连忙伸出手,道:“娘亲,娘亲,衡儿吃了佑宣表哥给的糕糕。”
这小子倒是实诚,都不必何芝开口询问午膳之前有没有吃零嘴儿,自己便招供了。
何芝半蹲在地上,将三岁多的宋靖衡抱在怀中,耐心的教导道:“那你有没有向佑宣表哥道谢?”
面见太子不必行礼,这是佑宣很早之前还是五皇子的时候便对舅母何芝提过的事情。
他们都是母后的血亲,私底下在宋府见面不必有太多虚礼的。
这厢何芝和宋靖衡母子俩正说着悄悄话,李暖春便张罗着众人落座准备用膳。
虽然寻常宋府的膳食便不错,有荤有素合理搭配,但今日毕竟是太子殿下佑宣前来,李暖春也是特意吩咐过得。
厨房准备的菜色比以往多了许多,桌子都快要放不下了,有许多佑宣喜欢的菜肴。
饭桌上,宋至书开口询问道:“你母亲这些日子可还好?”
“她在家书中只说了你负伤的消息,对自己倒是只字不提,可即便是不说,也让我们两个老家伙担心啊。”
深宫虽然也代表着权势,可宋老太爷更担心的还是女儿的健康和安危。
佑宣则难得摒弃了宫中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咽下了口中的鱼肉之后,开口说道:“母后这段日子与刚怀上瑾儿时一样,吃不下什么东西。”
“好在有纯贤妃娘娘和姈淑妃娘娘时常陪伴,父皇也格外重视,还是挺好的。”
而后,佑宣又与外祖父外祖母说了许多这些日子坤宁宫、上书房和长乐宫发生的趣事,讨得他们欢心。
不过说的也都是实话、真的。
毕竟现如今在宫中没有人敢在皇后娘娘面前添堵,唯一还让宋予烟一直记挂着便是夺嫡一事了。
*
一顿丰盛的午膳结束之后,何芝便抱着衡儿回到院子里清查账本,身为管家主母,宋府上下的所有开支她都得每日过目。
而李暖春瞧着三个老爷们有事要谈,便坐在内室中加紧缝制着棉马甲。
让他们三个去书房好好商讨正事儿。
宋府后院的书房是世家大族都存在的禁地。
唯有老太爷宋至书与老爷宋予城能出入的地方,有家丁守卫日夜巡逻看守,平日里打扫都是夫人何芝得了老爷的吩咐之后才能进去亲自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