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鞠躬尽瘁(11)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 若虚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16章鞠躬尽瘁(11)

这话说得帐中诸人都不禁酸鼻,赵直竟觉得心里发梗,他讨厌自己的软弱,一个参悟天命的人怎能对寻常的生老病死生出怜惜。

赵直越看这个虚弱的诸葛亮,越觉得心酸,他把目光从那张惨白无血的脸挪开,却触到那只嶙峋的手,真是躲无可躲,连目光也无处安放,他便恨起自己来。

“我在想,先帝当年强留我在你身边,他到底意欲何为。你堂堂一国之相,要我一个小小占梦师有何用,除了为你坑蒙拐骗,能做什么?我能做的事,你找其他人,也一样能做。”

“我知道,那是先帝的良苦用心哪,”诸葛亮静静地说,“先帝是何等睿智超拔,他岂能行无谓之事言无谓之语。他是想找一个人,一个能在我身边时时警醒的人,不要执于事而疏于理,不要困于旧而忽于新,有所变通方能适于势。只是,先帝当年不能违逆天命,我也不能,便是你赵元公,也不能。”

赵直倏地仰起头,不再躲避地凝视着诸葛亮:“你为什么任何事都想得如此透彻,你既知天命难违,却还要逆天而行,何苦呢?”

“天命难违,但亮从不信天命。”

“那你信什么?”

“信自己。”诸葛亮的声音变得富有力量,眼睛里的浮翳散开了,透亮得像清水。

赵直站了起来:“你……”他说不下去,转身便往外走,一面走一面说:“诸葛亮,你太骄傲太自以为是,你以为你是谁,你是神么,你敢和天斗?你信自己,呵呵,真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无耻最自以为是的大话!”

他在营帐门口停住,声音戛然从巅峰坠落,变得低沉哀伤:“可是你若死了,我、我怎么会难过呢,怎么会呢……”他发出了一声嘲讽的笑,而后,一扬手将卷起的帘幕拉下来,掩住了一阵急切紊乱的脚步声。

上遗表交代身后事稳士气忍疾夜巡营

最后一份诸葛亮病危的信札在八月中旬传到了成都,一个多月的时间,连续发了五份告病文信,第五份,也是最后一份,是六百里加急火速送到成都。

自汉中到成都的十来个驿亭备马转运时,没一个人想到邮吏背囊里的文书承载着一个沉痛得令人不忍卒读的悲伤消息。关乎季汉命运的文书在八月十三终于抵达成都,文书几次辗转人手,从邮吏到黄门,再到尚书台,最后是皇帝。

皇帝拿到印了紫泥的加急文书,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在此之前,他收到了四份文告,连续叠加着告诉他一个事实:诸葛亮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第一份里只是说诸葛亮旧病复发,正在细心调养,第二份里已经病体沉沉,痊愈恐需多日,到第四份竟是卧床不起了。

他每看一份,都会心惊肉跳一次,整颗心在战栗粉碎,百般计较下,遣了数名太医赶往五丈原诊脉治病。这一月有余,自成都到五丈原之间,快马疾驰,来往如梭,送出去的是医疗重症的杏林妙手和皇帝满心的期望,送回来的却还是一份比一份沉痛的文书。

而现在,这一份会是什么呢?

他闭着眼睛拆开了文信上的封泥,鼓了好大的勇气才看清,信的内容很简单:诸葛亮病势转重,多日不起,不知何日方瘳,愿陛下遣使来军前筹谋事宜。

文字很含蓄隐晦,然而每个字都能让人听到死亡临近的脚步声,残剩的生命似乎秋天成都飘起的枯黄叶子,飞入茫茫苍穹,永远都追不上。

相父要死了?闪入脑子的第一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他紧紧地拉住衣袍,寒冷鬼魅般偷袭着他的五脏六腑,把灵魂都冻成了冰。

他虚脱般一跤坐在地上,任性地挡开搀扶他的内侍,抱住双膝呜咽起来。

成都在八月十五这天派了李福去五丈原。

本是中秋团圆的日子,皇帝却下了这个命令,实际上,派谁去,是不是要派人去,都是蒋琬的主意,临到商榷妥当才呈递皇帝请示,皇帝什么都没有反对,仅仅吩咐了个日期。

圆月当空的八月十五,李福走出了蜀宫,在宫门口,皇帝坐在御辇里呆呆地交代了几句,歪了歪头,没精打采地出神。

李福磕了个头,起身牵马离去。

灯火黄昏的时辰,成都的街衢巷陌都是匆匆归家的人流,唯有这一乘马奔去相反的方向。

李福走了很远,回头一望,皇帝仍在宫门口。

翠绿的车辇流苏下,那张年轻的脸像没有轮廓的雕塑模子。

八月十五的月亮极圆,月光碎玉般零碎四野,有的落入草丛中,有的漂浮在渭水上,有的洒在稻田里。垂天幕布上还有点点星光,却都比不上月亮的光辉,只为月亮做了光芒的陪衬。

“真是一轮好月亮!”司马懿抱着手臂,眺望着圆得像玉盘的月亮。

“果是好圆月亮!”众将跟着附和。

今夜魏营摆起了中秋宴,因为赏月,宴席便露天而设,一溜摆了两排酒案。魏军将领各自落座,都喝得酡红了双颊,嘴里冒出的酒气喷出来,在空气里凝成圆圆的一个圈。

司马懿举杯小口一酌:“如此好月色,如何渭水对面竟毫无动静,这好景致,隔着水和敌人对酌,也不失一桩雅事!”

郭淮醉意蒙眬地笑了一下:“诸葛亮那没情调的死板人,他哪有雅兴对月饮酒,岂知人间风流快慰,哈哈!”

“那是!”胡遵一拍大腿,“那个老古板,一辈子没享过人生至福,活活得憋死!”

顿时糙话满天飞,喝得东倒西歪的魏军将领扯嗓子乱嚷一气,话说得越发地不堪入耳,司马懿却满不在乎,自顾自斟酒品味,听得耳中脏话如潮涌动,还当是酒宴奏乐。

“诸葛亮是不是染疾在身,一病不起?自上个月起,蜀军营垒则如死水一潭,上次蜀军遣使者来营挑衅,大将军不是问出诸葛亮食少事烦么。他这般劳苦终日,又颠沛苦寒军营,怕真是不行了!”喧嚣中传出夏侯霸的声音。

司马懿手中的酒盏一停,缓缓地放下,案头的光影流溢在眉宇,像阴翳般久久不去。

“诸葛亮,是不是真的病了?”他自言自语地问道。

“那老东西病了才好,最好一命呜呼!”郭淮拍着巴掌笑喊道,引得一席的将领都跟着像疯子似的狂笑。

司马懿满席溜了一眼,众将都烂醉如泥,满口的话愣不成了样子,只有夏侯霸还清醒着:“仲权,”他拿定了一个主意,“中秋之夜,恐要劳烦你一二了!”

夏侯霸隐隐有所体悟,侧身拱手道:“大将军尽管吩咐,末将无有不遵。”

司马懿赞赏地一笑:“夏侯将军果真深明大义!”他凝了面色,叮咛道,“你立刻遣兵五千潜往蜀军行营,到了中军行辕,只在营外擂鼓造势。若蜀军不出营,则奔赴攻伐,再传信中军,我军立刻大举进逼;若是出营会战,可立刻收兵,不得交锋!”

夏侯霸细细地斟酌着:“大将军莫不是想试探诸葛亮病情?”

司马懿阴阴地眯起了眼睛,却不说是或不是,两只手指夹住酒盏,暧昧不明的笑在微红的脸上荡来荡去:“可速去遣兵。”

夏侯霸再不问了,他整整衣冠,起身长拜,甩开手臂,大踏步走去遣兵点将。

酒爵送到了口边,司马懿久久地举着,却一直没有饮下,笑容缓了下去,淡淡的忧郁浮了上来。

“诸葛亮,你不是真的要死了吧?”他低低地说着,将那一爵酒饮得滴水不剩。

蓝黑的夜空中黏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笑脸,月光一缕一缕如秋风般揉在五丈原上,光芒柔和而皎洁,纯白得似乎在莽原上下了一场初冬的雪。

夜风习习,绕得人满面清冷,魏延烦躁地来回摆手扇走空气里飞舞的尘土,还未到中军帐,便见一个人从里间出来。映着月光,那人的脸极像战场上死去许久的死人脸,惨白、浮肿、阴冷,他走得极快,一不留神和魏延打了个照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