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威云居涮肉(2)
她很少到于家来,于大威和她都很少见面,李丽云和她就更不熟了。办婚礼那天,李丽云和她打了个照面,也没说上几句话,两个人基本上还是个陌生人。
张婷一看见李丽云,就笑着上来抓住李丽云的手,很热情的对她说:“祝贺你啊。那天你太忙了,咱们姐儿俩都没能多说上几句话。不过没关系,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了,以后亲热的机会多了。”
李丽云客气的说:“以后还要嫂子多照顾啊。”
张婷说:“说不上照顾。我和你大哥今天来,就是想和你们一起干点事。”她也不客气,在李丽云让给她的椅子上一坐,就说起她和于大鹏开火锅城的计划来。
说来话长,张婷和于大鹏两口子早就有做点买卖的打算。张婷在和于大鹏结婚前,两个人在一家工厂里当工人。后来,看到在工厂里的形势越来越不好,张婷的父亲就利用她的关系,把张婷调到她上班那家厂子的上级公司,当了个无关紧要的小职员。张婷自己也搞了个大专文凭,在公司里待着,没什么大发展,也没有下岗之忧。看到别人都发财了,而于大鹏在工厂里干下去也没什么前途,张婷就和他琢磨着也干点什么挣钱的事。两个人手里的钱不多,也没有别的特别本事,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开饭馆可行。于大鹏刚下岗那阵子,两个人忙着找了一阵子开饭馆的地方,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儿。这事就缓了一下。可最近有消息说,张婷待的那家公司所属的上级集团,要剥离不良资产,她所在的公司机关也要撤销了。她这才急了。张婷和于大鹏两口子以前虽然过的不算富裕,可还是比一般人强点。儿子上了大学,有房子,车也买了。不是什么好车,是两厢的夏利,可毕竟是辆车。要是突然两个人都没工作了,那日子可没法过了。
张婷拉着李丽云的手说:“你知道我的难处了吧?我清楚你们锅贴店的生意做的很好,不用我们两口子来帮把手也是红红火火的。你就当是帮你大哥和我一把,行吗?”她说着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个塑料皮的文件夹。打开。那是两份打印好的关于开火锅店的策划书。她把策划书分别递给于大威和李丽云。
这份策划书一共有13页,用a4纸打印出来,装订上,就象一本小册子。于大威和李丽云都没见过这样的办事方式,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让两个人觉得面对的是一个十分重大的事件。李丽云在手里翻着,但也不知道该看里面的什么东西。于大威干脆把策划书放在一边,对于大鹏和张婷说:“大哥、大嫂,你们别这样。大哥的事我一定要帮。你别让我看这个,你就跟我说该怎么办吧。”
张婷就把她和于大鹏办火锅店的计划说了一遍。
她说:“不瞒你们说,这几天,我和你大哥把你们这条街都看了一遍,有好几家还进去尝了尝。我就发现,凡是有客人等座、叫号的,都是大饭馆。象你们锅贴店这样的小店,虽然生意也挺好,可你们算算,这么小的地方,就是坐满了,一顿饭口进进出出的能有几个人?而且,一到晚上,你们的生意就更没办法和那些店面大的饭馆比了。人家门前停的都是汽车。你们这里来过几拨开着车的客人?那开着车来的人让你赚的钱,能和那些骑自行车的人比吗?你们想想,要赚钱,是不是该把饭馆的店面搞大?”
张婷说的这些事于大威都清楚,他也和李丽云两个人琢磨过这事。可把店面搞大就要花钱。一想到花钱,两个人就犹豫了。这些时候是赚了点钱,可穷日子过久了,两个人在花钱的事上都不敢大意。
虽然不敢花钱,可做买卖的雄心谁都有。于大威听张婷一说,心里顿时跳跃起来。他问于大鹏:“大哥,你说咱们该怎么办?”于大鹏说:“策划书里面都有。你一看就清楚了。”于大威说:“我不看了,你就跟我说吧。”于大鹏说:“那还是让你嫂子说吧。策划书都是她打印出来的,她比我说得清楚。”于大威只好又转向张婷,说:“大嫂,那你快说。”
张婷说:“我看这条街上最火的就是涮肉、羊蝎子、烤肉。这几种东西吃的人最多。咱们也改火锅涮肉。这东西北京人吃了多少年也没腻过。而且,做涮肉也省事。请大师傅的钱省了。大师傅不光费钱还要费心。做涮肉雇几个手脚麻利的小工就够了,再找十几个上菜的女孩子,就成了。我认识人,能在河北大厂上到好的羊肉。一切都不用费大力气,咱们就等着开张赚钱吧。”
于大威被张婷的话说得热血沸腾。他问李丽云:“你觉得怎么样?”李丽云说:“我听着也挺好的。”于大威对于大鹏和张婷说:“那好,咱们就这么办,把锅贴的招牌摘下来,开火锅啦!”
事情就这么定了。
这天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威云居涮肉”就开业了。这店名还是沿用了两个人开锅贴店时的叫法,从于大威和李丽云两个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成的。
按说,这新店是于大威和于大鹏哥俩儿商量开的,店名要用人名的话,应该从他们两个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才对。可张婷不同意用于大鹏的名字。她说:“这事本来就是我们求着你们来办的,再说这店面用的也都是你们的房子。我们两个人只是入个股,只要能按时给我们两个人分红就成了。”
李丽云本来还对于大鹏、张婷两口子来和他们开火锅店存有戒心,听张婷这么一说,心里也踏实了很多,觉得是自己小人了。
火锅的生意的确比锅贴赚钱多了。加上于大威和李丽云两口子做生意实在,没多久,威云居涮肉就成了这条街上,开饭馆的各家店中最火的一家。街道办事处的主任来找于大威说:“区里头让咱们街道推荐下岗再就业明星,你就算一个吧。”于大威推辞说:“我怎么能算明星呢?还是让别人当吧。”主任已经看好人了,不管于大威怎么想,反正是把他给报上去了。这一报还就批下来了。
于大威在参加区里的会议时,看别的代表在小组讨论会都很能说,他也忍不住说了几句,正好被来听讨论的区领导听见了。区领导认为他说得很好。在开大会时,于大威被安排到主席台上发言。于大威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荣幸。他激动的开口就说:“我们下岗的人也是英雄好汉。一人有难众人帮。一个人好了不是好,只有我们下岗的工人都好起来,那才是生活真的好了。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大本事,只会有力气就使力气。大家有什么事来找我,我能帮的一定帮。只要是下岗兄弟们的事,我于大威责无旁贷。”
没想到,下岗的兄弟们还没有找到他,区里的领导先找上门来了。开会后没几天,街道办事处的主任带着区领导到威云居涮肉看望于大威。区领导很诚恳的对于大威说:“咱们区里现在下岗的工人很多,区里的负担很重。希望你们这些已经上路的人,能帮那些下岗的兄弟们一把。”于大威问怎么帮。区领导给他出主意,说你的火锅店生意这么火,你可以用你威云居的招牌,多开几家分店。你的生意大了,既能多赚钱,也能帮区里多安排一些下岗工人。
于大威觉得区领导说得很对。从锅贴店到火锅店,于大威做生意的心也大起来。他和李丽云商量,把店开大一点。
李丽云说:“你看咱们还有地儿吗?”
于大威和李丽云开锅贴店时,用的是李丽云原来住的那两间房。四口人都住到于大威住的那两间房子里。一开火锅店,这两间房子就不够用了。于大威和李丽云就在附近租了一套房。那是一栋老楼,离于大威他们原来住的这条街很近,站在阳台上可以看见威云居涮肉的招牌。他们一家人都搬到那里去住,把于大威的那两间房子和李丽云的房子一起翻建后,改成了火锅店。他们要想再扩大店面几乎不可能了。
两个人曾想租院子里邻居家的房子。可那几家人一听说于大威要租房子开火锅店,都把租金抬得老高。于大威觉得不合算,扩大店面的事也就搁置了。此时,经领导一提醒,他觉得开威云居的分号是个路子,便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
于大威毕竟不是纯粹的生意人,胆子没那么大,要开分店,他开始也不敢走得太远。其实他有这心的时候就已经观察好了。就在他们这条街的西头,有一家卖家常菜的小饭馆。开小饭馆的两口子也都是下岗工人。男的叫钱长发,和于大威到中学时都是同学。
钱长发的老婆和钱长发也是一个厂子的。钱长发下岗的时候,因为国家不容许企业让两口子同时下岗,他老婆许红燕还留在岗上。可厂子里效率不好,一个月只给开几百块钱。而为下岗的工人自谋生路,国家可以给一万块钱,许红燕自己要求也下了岗。两口子用这点钱开了一个小饭馆,想发点财。可没想到生意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别人卖家常菜能赚个足实,可他们两口子的家常菜一开张就没什么顾客。这条街上别的餐馆都在不断的改门面,提档次。他们的家常菜就更没生意了。于大威去他们那里看过。中午,别的餐馆里都上人,那里只有两个人外地人在吃炒饼。
于大威找到钱长发和许红燕一说开威云居分号的事,两个人象见了救星似的。钱长发问于大威:“你用我们的房子开分号,我们两口子怎么办?”于大威说:“你们两口子还留在我这里,咱们一起干啊。”许红燕说:“那太好了。跟你说,这些日子没少有人来找我们,要盘下我们的店。可他们都是用了我们的店,就把我们两个人仍一边不管了。虽说那样能拿一些租金,可我们两个人还想干点儿事。光有钱没事干了,我们两个人也不愿意。你这么一说我就心里踏实了。”钱长发一拍桌子说:“大威,这店就归你了。”
于大威经过和钱长发、许红燕商量,把他们的小饭馆折成股份入进了新开的威云居分店,把两个人也都留在了店里。于大威又招了一些30多岁的下岗女工。没几天,威云居涮肉二店就红红火火的开业了。
就在威云居涮肉二店开业的第二天,于大鹏和张婷找上门来,要求增加他们在威云居的股份。
这天,于大威在二店里忙活,本店这边李丽云一个人盯着。她把于大鹏和张婷迎进来,一听他们两个人的意思,开始还很高兴。她说:“好啊。资金多了咱们可以再多开几家分店,赚钱的机会就更多了。”她问于大鹏:“你们想再入多少钱?”于大鹏看张婷。
张婷说:“100万。”
李丽云被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没听清,又问了一遍:“你说多少?”
张婷笑着说:“100万。”
李丽云就觉得眼前一黑,屁股从椅子落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