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时间不多了
春末的京城总是在下雨,醒过来后,刘寻听到雨滴噼里啪啦敲打窗户的声音。
穿越不到一年的时候,刘寻就非常确定了自己并没有离开地球,因为宇宙天体完全对得上号,只是这里的历史进程不太一样。
比如太尉府已经用上了无色玻璃,虽然只有几块。
刘寻去过位于京城郊外的琉璃厂,那里由京甲营守卫,防守的严密程度不亚于皇宫,没有赵鸿或杨服的亲笔手令,靠近者一律射杀。
琉璃厂的无色玻璃产量低得可怜,按他们的进度,要想将皇宫的窗子全部装上无色玻璃的话,可能要上百年。
然而这也足以让刘寻震惊。
“在想什么?”杨琴端着一碗面条进门,看到刘寻发呆,笑道。
“嗯,没啥。”刘寻赶忙起身,套上衣服去洗漱。
杨琴放好碗,过来帮刘寻梳理头发。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嗯?”刘寻一边吐出脏水,一边拿毛巾擦脸。
“你一定在想,这些无色琉璃是怎么回事儿。”
“我滴乖乖!你也太神了吧!难道你住在我心里?”
杨琴被刘寻的土味情话弄得瞬间脸红,道:“你以前经常那样的。”
“好吧。那么它们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不知道。但阿翁说过,你一定知道。”
“老师藏得够深的啊,他从来没问过我。”
“你能告诉我吗?”
“我也不清楚具体的,但是我能确定琉璃厂有一点没有做到,温度。”
“温度是什么?”杨琴又一次瞪大眼睛。
“呃...热的程度。熔炉一定要非常热,现在的炉子还不行,还要更热。”
“多热?”
“至少要两块竹炭加起来,我意思是竹炭热度的两倍。”
“好吧,我不懂。说到倍,你还会术算啊,以前咋不告诉我们?”
“玉函跟你说了?”
“何止跟我说?你不知道吧,杨管家今个儿出门,街上的人都跟他说你是术算星呢,连李司农都自愧不如。”
“哈哈。我明白了,大公子连夜发功,差人给我弄名声去了。”
“他们还说你诗作得好,而且你为了维护阿翁的声誉,不惜得罪天下文人。”
“这也太夸张了吧。嗯,好吃,谢谢你。”刘寻坐下吃面。面条半生不熟的,关键是一点儿咸味没有,估计是杨琴忘了放盐。
杨琴再次脸红,道:“乱讲...我自己都试过啦,难吃死了。”
“哈哈,我吃的不是面,而是心意呀。心意好,面就好。”
“呸!滑头!”杨琴面红耳赤,起身去帮刘寻整理被子——其实她哪里会?她只是害羞,然后既不想让刘寻看到她的尴尬,又不舍得离开刘寻房间罢了。
刘寻忍住想吐的感觉将面条吃完,走出房门。
杨氏的族人和仆役看待刘寻的眼光已经完全不同,惊诧者有之,欣慰者有之,更多的人是神情自豪,与有荣焉。刘寻微笑着对大伙儿一一点头示意,与杨琴去到灵堂祭拜。
完了之后杨琴在灵堂守着,刘寻要进宫。
五百龙虎军将士在府门外等候,刘寻这回不坐轿子,直接上马。他断定杨控已经办好了手续,因为京城尹是杨服的侄子。
一路上行人指指点点,有高呼“术算星”的,有喝骂那些高呼者,说“哪里是术算星?明明是文曲星!”的。
刘寻面露微笑,频频招手。他心里明白得很,这些都是收了杨氏好处的托儿,好比去机场接小明星飞机,还哭得一塌糊涂的粉丝,有几个没收钱?
到了文武门,羽林军侍卫示意刘寻下马进去。
刘寻下了马却不挪脚步,只在门外站着。
城头将领尴尬了好一会儿,然后转头跑下城墙,到里面去找高级将领汇报。
等了大约一个小时,梁二牛从城门里出来,刘寻这才跟他进去。
“刘侍郎,陛下生气了,你小心些。”进门不远后,梁二牛小声提醒道。
“嗯。这几日除非你来接,否则我不会进宫。”
“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我跟皇后杠上了,她有可能会在宫内杀我。”
“啊?那可如何是好?”梁二牛吓得脸色发白。
刘寻明白,倒不是梁二牛怕死,而是这年头的人就这样,对皇权有着天生的畏惧心理,于是缓慢问道:“如果陛下同意,我能把性命交给你不?”
“可以!”梁二牛一秒都没有犹豫。他又不是傻子,如果是赵鸿与杨氏之间,他可能还有些迟疑,然而皇后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我待会儿就跟陛下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