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胆大包天
前朝在末期的短时间内换了五次皇帝,有的是权谋智斗,外加血腥厮杀,胜者提刀朱雀殿,想立谁就立谁;
有的却搞笑得不行,比如后主的继位就是如此。
当时的皇帝被王轩骗到玄清殿,然后王轩让手下将殿门关上,转头就去朱雀殿,将后主扶上龙椅。
等王轩再回到玄清殿时,皇帝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前任,而且已经被王轩宣布驾崩。他没办法,只好爬上凳子、挂上白绫,潦草结束至尊生涯。
王轩开了个恶头,这才让高祖对皇宫的管理进行了高管严控,逢门必有人守,遇口必定设哨。
赵鸿继位之后,再次提高皇宫的管理标准,规定没有文书不准通行,弄得前后隔绝,这便是皇后与太子难以见面的原因之一。
“让你把脉呢,小朋友!”赵言看到刘寻神游天外,出言轻声叱喝,面上却充满笑容。
“噢噢噢,太师,你的身体极好。”刘寻反应过来,松开捏着赵言手腕的右手,饶头尬笑。
“你是不是在想,前面那个皇帝是吊死在这玄清殿的哪根梁上?”
“是啊。太师,我就想啊,让一个人自愿去勒脖子,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吧?何况对方还是皇帝。”
赵言示意刘寻坐下喝茶,道:“你在宫外,如何知道宫里的事情?”
“传消息的呗。”
“诀窍就在这里。谁知道那个皇帝是吊死的,还是毒死的?或许是气死的呢?王轩的一句话罢了。”
“名声还是有好处的,王老说话,无人不信。要是换成老师来做,那就没人管真相是啥了,非得混战不可。”
“哈哈,杨公有刀嘛。杨公的刀比王轩的话更有份量,别人也怕的。”
“呃...太师,我今日是奉陛下之命而来。”
“浑侄的事情定下了吧?”
刘寻惊奇:“太师如何知道?”
“我老了,却没糊涂。鸿侄让你去接管京卫营,为的不就是浑侄么?”
“我建议陛下让豫阳王出镇永州。”
“唉,那里穷山恶水的。”赵言叹气,仿佛一下子又老了些,道:“浑侄这回怕是难以回京咯。”
“他暗中掌握了上万兵马,我觉得吧,有点儿过分。”
“嘿,你在说我纵容他。”赵言递过跟太子同款的小锤子。
“太师,我有一说一啊,你给他的钱也太多了些。”刘寻一边用家人的语气埋怨,一边接过锤子,帮他轻敲肩膀。
“当时情况不同啊...”赵言闭眼仰头,将背部贴在靠枕,像是享受,又像是回忆,“那会儿宫内的羽林军逐渐有向皇后靠拢之意,宫外的龙虎军又虎视眈眈,赵氏不能没有自保之力啊...”
“那时你还不信任陛下。”
“鸿侄的能力自不必说,可是形势比人强。杨公要是愿意保赵氏,那还好说。万一他不愿意呢?谁知道皇后立了楷儿之后,这江山是姓赵、姓李,还是姓杨?搞不好姓王也未可知。”
“那么后来陛下已经掌控羽林军了,为何你还是不断给豫阳王钱财呢?”
“你是杨公的弟子嘛,再想想?”
“呃...那会儿豫阳王已经成势,你怕他暴起,然后会兄弟相残。”
“浑侄的兵马比你想象的多。”
“啊?”刘寻再次吃惊,道:“那他昨日为何还故意被我灌醉?”
“他为什么不在你动手的同时,直接起兵?”
“太师,我不明白。”
“因为动手的人是你啊...小朋友,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吗?”
“请太师解惑!”刘寻先放下锤子,认真行礼,然后再捶。
“我问你,若是杨控要鸿侄的命,你是帮杨控,还是帮鸿侄?”
“......”刘寻想了又想,道:“我会站在两人中间。”
“若是鸿侄要杀浑侄呢?”
“我还是站在两人中间。”
“这便是了。但如果你的力量太弱,那么你站哪都无所谓的。”
“为何大伙儿都对我比较放心呢?”
“你知道那天在你进议事厅之前,鸿侄对我说了啥事儿不?”赵言笑道:“他说杨琴煎的饼像块炭,根本不是人吃的,可是你吃了一大半。我原本是不信的,你虽然来历不明,但也在太尉府过了几年锦衣玉食的生活,如何吃得下炭?不过嘛,今个儿看到你的脸,我想不信都难。”
“......”
“你是一个重情义,而且是愿意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的人。有你这样的人在两家之间做润滑,浑侄又何必暴起呢?暴起了又能如何呢?说句不好听的,因为你的存在,鸿侄和杨控反倒成了一家人,他这时候跳出来,是打得过羽林军,还是打得过龙虎军?”
“因此他愿意交底,换陛下的不杀。”
“鸿侄不会杀弟弟,但两兄弟终归不好见面的,吵起来了咋办,总是不好下台。由你来做个中间人,正好合适。”
“我刚才离开朱雀殿的时候,看到陛下似乎很伤心。”
“唉,当皇帝是这样的了。他是个脑子非常清楚的人,但是内心也不好受的。”
刘寻笑道:“所以太师才不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