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东宫家宴 - 高端局,穿越小白成大佬 - 魏泽龙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77章东宫家宴

东宫。

今日东宫大开宴席。

皇室上至皇帝、太师,下至赵资还没断奶的小孙女儿,能来的全都来了。有些个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的也上了贺本,祝陛下万年,盼长公主早生贵子。

赵鸿满面春风,在赵散小分队的严密护卫下,亲自走向老人家,握握拳头;走向小娃儿,摸摸脸蛋。偶尔遇到嘴巴甜、胆子又大的年轻人,赵鸿还捏捏其肩膀,眼神勉励,言语慰问。

大部分皇室成员平时很难近距离接触赵鸿,不少老人甚至是生平第一次,这会儿看到赵鸿如此亲切近人,不免眼泪巴拉巴拉,双腿像是无力支撑身上的荣耀,膝盖自觉不自觉地弯曲。

年轻人见老人家跪了,懂事不懂事地也都跪下,哗啦哗啦,东宫大广场矮了一大片。

刘寻朝永平无奈一笑,也只能随波逐流,跪下高呼万岁。

只有太师赵言稳如磐石,纹丝不动。

赵鸿面带微笑,满意环顾了两分钟后,赐众平身。

众人朝拜的环节结束,赵鸿走进正殿,严肃认真地点评太子赵楷摆放在桌子上的作业。

刘寻近身不得,无缘见到赵楷的成绩。不过没关系,宗正寺稍后会从中挑选一些,装饰起来,日后传阅朝臣,作为太子学有所成的证据,也作为史官记载的素材。

至于其中有几分真假,倒也不是很重要的。

到正殿的时候,赵鸿身边还能剩个三四百人,而到了花园门口,赵散只放百十来人入内。刘寻是仅有的外人,还要再等五天,他与园中之人才是正式的亲戚。

赵浑在正殿时还亦步亦趋跟着赵鸿,进了花园,他已经无声无息落在人群的最后面,与刘寻并行。

刘寻撇嘴,示意永平先上前,然后自己跟着赵浑,慢慢挪向位置稍偏的池塘。

“救我!”赵浑脸上不动色,极力压低的声音却有些颤抖。

“杨舒已出城。”刘寻望向赵鸿后背,脸上挂着微笑,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嘴里却小声道:“不要坐船。”

赵浑心中稍定。

这是刘寻与赵浑在红怡楼时商议好的应急方案。

当时刘寻也不甚在意,只是把这当成忽悠赵浑举白旗投降的一种手段,然而在朱雀殿见到赵鸿望向宫廷屋檐的那一刻,刘寻就非常怀疑赵鸿会对赵浑下手。

之后在玄清殿,赵言问起兄弟相残怎么办的时候,刘寻也大概明白了赵言的意思。“如果你的力量太弱,那么你站哪都无所谓的”,这才是赵言把玉佩交给刘寻的原因。

至于“鸿侄不会杀弟弟”这种话,当成相互安慰就好。正所谓圣心难测,以防万一是最实际的办法。赵言要刘寻做个中间人,避免赵鸿真的痛下杀手。

从赵言的角度来看,赵鸿杀赵浑是不明智的,因为太子体弱,二、三皇子年幼,一旦赵鸿有事儿,那么皇室就会动荡,弄不好会丢了江山。而赵浑是防止那些事情发生的保险,只有赵浑适合继承大位,所以赵浑不能死。

然而从赵鸿的角度来看,赵浑已反倒是其次,毕竟自己能压下弟弟。只是万一出了什么事儿,三个儿子必定对付不了赵浑,皇权大概率就会拱手让人,这个他肯定是不乐意的。而且他自觉如日中天,可以等太子身体好起来,也可以等另外两个皇子长大,杀了赵浑是比较稳妥的办法。

而刘寻的想法很简单。杨琴说得没错,要有自己的力量。这会儿能不花钱就借用赵言、赵浑和赵资的现有力量,之后再通过江东之行真正收入囊中,思来想去都是快速有效的办法。

至于龙虎军会不会在赵浑南下的路上跟羽林军打起来,那是双方之间的事儿。而且刘寻觉得赵鸿也未必就一定是下了死命令,只要赵浑到了千里之外的永州,死与不死,又能对京城产生多大影响呢?

因此刘寻让杨舒到城外,借了两万龙虎军中的两千,一路尾随赵浑,以做保护。当然,前提是羽林军不逼着赵浑走水路,否则一切白搭。

花园。

赵鸿和皇后坐在正中,赵楷坐在他俩的侧方。

众亲戚成列,依次而坐。

刘寻再一次沾了永平的光,得以坐在外侧一排的首位,身边是李仁、李从两兄弟。

“从舅,祝贺你升官。”待得向赵鸿的恭贺酒喝完,刘寻坐下举杯,声音越过李仁,惹得李仁甩来一脸鄙夷。

“嘿嘿,刘寻,你这回可失算了,法明还是能闻到沉香的。”李从一饮而尽。

“唉...”刘寻摇头叹气,人算不如天子算,再倒一杯酒,“仁舅,也祝贺你升官,如今你是八大将军之一了。”

“嗯。”李仁猛灌。

宁国的二品大将军只有八个,杨氏杨控一个,李氏李放、李仁两个,另外五个分落在各个战区。

当然,在这八个人当中,有底气耍横的只有杨控、李放和李仁,其余的相当于招牌,大多数时候只起到震慑的作用。碰到啥大事儿,他们还是得向京城求救,然后由朝廷分配资源,最后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这也是赵鸿需要杨措的原因,资源调配不是下几个命令就ok的,它由大量而又细致的工作组成。

这同样是赵鸿一定要李仁去西边总督诸军事的原因,真等那些个将军、刺史相互扯皮,别说灭西番国了,搞不好自己就先乱成一锅粥。

“听说你另一个老丈人已经去武州了?”李仁问刘寻。

“是,不过还早着呢,我估计他得个把月后才能到。你知道的,文人嘛,遇到什么美景美人啦,总是要停下来欣赏、憋词的。”

“他会不会拖我后腿?”

“不会,他这人...从舅是知道的,谨小慎微,最怕惹事儿。”

李从笑着点头,再举杯,道:“别的不多说啊,光凭虞刺史孤身赴任,把家室都留在京城,我李从就很佩服。”

“不对吧?过些日子刘寻要带虞氏兄妹去江东的。”李仁皱眉,对弟弟道。

“咳,他一个小小刺史,还能怎么拖你这个二品将军的后腿?仁舅多想了。万一有啥,你就把他绑起来,送回京城给我嘛。”刘寻举杯饮尽。

“哼!万一有啥,我当场就砍了,还送回给你?我看你倒是多想!”李仁道。

刘寻郁闷,想着是要给虞伐写封信才行。本来李仁就是不情愿去西边的,得叮嘱老丈人,千万别被李仁找到乱杀的借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