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碌碌无为的郡守 - 高端局,穿越小白成大佬 - 魏泽龙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94章碌碌无为的郡守

太子营帐。

帐外凉,帐内暖。

清晨。

一夜之间,赵楷从少年变为男人。

此刻他正坐在匠部专门为他东巡而打造的床上学习桌,认真翻阅奏本,姿势与赵鸿如出一辙。

只不过赵楷手中并没有握笔,奏本是赵鸿批注过的副本,只供参考学习使用。

刘寻端着一碗面条走进营帐,放在赵楷桌子上,微笑道:“先吃东西吧。”

赵楷轻轻嗯了一声,屁股不动,身体向外侧倾,手中的本子舍不得放下,脸朝面条,眼珠子斜瞄。

刘寻回忆起自己在另一个世界备战高考的岁月,心中暗想,属于赵楷的大考可能已经迫在眉睫,而他的试卷,名为宁国。

“刘寻,你来看看这个。”赵楷将手中的本子递给了刘寻,然后埋头,嘻嘻索索,大口吃面。

刘寻接过本子。

这是杨控所上,说是燕军分布在临海的三个州,估计有精兵六万,杂兵八万,加上后勤人员和在江东临时雇佣的人员,总人数大约接近二十万。而龙虎军退守外围,已经将三个州的出路全部封锁。

杨控问接下来如何处理。赵鸿回的是:“燕军必不会轻动,将军可酌情提供辎重。”

“嗯?有什么问题吗?”刘寻问。

“你认为精兵和杂兵的区别在哪里?”

“精兵能够冲锋陷阵,进则同进,退则同退。而杂兵只能打顺风局,若遇逆风,则一触即溃。”

“退守是什么意思?”

“二公子不好与李放见面的,两位二品将军若联手,京城的安全将受到威胁。二公子主动与燕军脱离接触,是为了避免引起陛下的猜疑。当然,也是为了防止李放误判。”

“不怕燕军在江东落地生根吗?”

“燕军人生地不熟,扎根也需要时间的。那三个州的刺史都是杨氏的人,一旦燕军有耍赖的迹象,那么二公子就会立刻杀回去。”

“所以父皇才说要杨将军提供辎重。”赵楷恍然。

“是的。”

“刘寻啊,我有个问题想问你。”赵楷犹豫道。

“太子请讲。”

“杨氏对燕军持何种态度?”

“防范和观望。”

“具体来说呢?”

“杨氏的根子在江东,所以正如太子所说,二公子当然会防止燕军赖在江东不走。然而燕军也不能走向京城的,杨氏不会允许李氏在京城呼风唤雨。”

“若是父皇强行要燕军进京呢?”

“杨氏必反,而且以王老为代表的士族、以资叔为代表的皇族、甚至包括虞氏之类的没落家族也会反,京城的所有利益集团都会放下过往的一切,联手逼陛下退位。”

“一点儿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吗?”

“恕我直言,立你为太子、将皇后的位置留着、立永平为长公主、让从舅出任仆射,已经是各家容忍李氏的极限。”

“仁舅呢?”

“他去灭西番国,那么朝堂上下都会支持他,甚至舍生忘死。然而若是他想杀回京城,那么除了他从燕地带来的亲兵,估计没人会理他,营变是一定会发生的。”

“李氏应该会明白这些道理吧?”

“这是自然。燕军在江东登陆,是主动将自己放在杨氏的眼皮子底下,防止杨氏误判;仁舅之所以愿意去西征,也是舍去自己,保住你们母子的位置。”

“京城的争斗有些复杂啊...”

“是的,地方的相对简单一些。”刘寻笑道:“你应该见第一个地方官了。”

“好!叫王允德进来吧!”赵楷放下筷子,用衣袖抹嘴。

——

按理说郡守是六品官职,但上乡郡距离京城比较近,为了凸显其拱卫京城的地位,朝廷将上乡郡守的品级往上提了提。

王允德大约四十来岁,在上乡郡守的位置上已经待了五年有余,根据杨琴收集的情报显示,此人在任上没做过啥大事情。

刘寻不认为王允德碌碌无为,反而觉得此人精通为官之道。京城周边嘛,不做事就是做好事,瞎折腾才让人头疼。

王允德进帐,行跪礼,“臣王允德,叩见太子!”

“起来吧,王郡守,辛苦你了。”

“谢太子!不辛苦,此乃臣子本分。”王允德起身,头依旧低着。

“王郡守,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啊?”赵楷笑问。

“回太子,王廷内是臣的叔公,臣的阿翁与王廷内是堂兄弟。”

“噢,你在上乡郡有些年头了,怎么不让老师给你在京城谋个职位?”

“回太子,臣是陛下和太子的臣,陛下和太子要臣在哪儿,臣就在哪儿。”王允德的回答滴水不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