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田地问题
颍州城。
卢氏庄园。
赵楷与卢氏家主卢俊并排而坐,握着卢俊的手,仔细聆听卢俊的喃喃自述,不时点头。
赵楷眼角斜到刘寻和永平进来,抽空白了两人一眼。
卢俊仿佛老糊涂,又似是装傻,对这些小动作丝毫不觉。
“当初作素让我进京,我也想啊,可是这家子那么大,我能放心离开么?”刘寻听得卢俊说道。
“是,维持一大家子不容易的,父皇常为此头疼。”赵楷附和。
“罪过罪过,老臣说错话了。陛下有一大堆良臣猛将帮忙,太子放心。”
“那是。别的不说,卢尚书就把礼部理得一清二楚,从来不出差错。喏,永平姐和刘寻的婚礼便是卢尚书主持的。”赵楷趁机把话题引到两人身上。
卢俊装出这会儿才看到永平的样子,在赵楷和刘寻的帮忙下起身,“老臣见过长公主。”
说完想跪,刘寻架住不让。
永平也过来搀扶,道:“卢老莫要多礼。”
“好啊,好。”卢俊演技了得,泪水说来就来。
刘寻走回卢俊面前,行晚辈之礼,“刘寻见过卢老。”
卢俊斜眼,“你便是消得人憔悴的京卫将军?”
“是的…”
“刘朋远呢?”
“他不敢来见你。”
“田地都敢抢,见个面倒是害怕?”
“瞧你说的,他哪敢抢啊?”
赵楷道:“刘寻,你们家的事儿呢,原本归永平姐管,可你若是犯了国律,那我可得秉公办理了。”
“当然,当然。”
永平道:“卢老,我今个儿就是带刘寻来向你请罪的,刘家有啥做得不对的你只管当着我的面说。”
卢俊道:“好,在太子和长公主面前,料想三品将军也欺负我不得。刘寻,我问你,一亩良田一两银子,价格是否公道?”
刘寻道:“按我说啊,至少也得二十两的。”
“既然如此,为何刘氏硬是只给一两?”卢俊问完,不等刘寻回答,又对赵楷道:“太子,州府为何要帮刘氏,甚至不惜用兵强迫?”
赵楷黑脸,大声道:“有这等事?封代呢?喊他来!”
封代早已在门口等着,这时连忙进了院子,道:“卢老,你可是冤枉我了啊,有平民报官,说你们快打了起来,我这才让人来瞅瞅。”
“瞅瞅?那怎么领兵的偏又是刘家的人呢?”
“呃…我的错,是我的错。”
卢俊气道:“长公主,我卢老儿也不是蛮横不讲理的人,你嫁入刘家,于情于理都该在颍州置业,可是你或许不知道刘家人的做派,他们直接派人到地里插牌画线,说是线内都要拿到手,不服的就打!”
“……”赵楷道:“封刺史,可有此事?”
“有的…”
“做何处理?”
“插牌划线之人已经逮到州狱候审。”
卢俊道:“封刺史,你也甭做那个表面功夫,我眼睛没花耳没聋。那些人在州狱里吃得比在他们自家都好,天天有酒喝,我没说错吧?”
“呃,是我管理不严。”
“刘寻,别的不说,这会儿苗子才长,再派些家丁管理,到了秋收,每亩地的收成也有一两的,你说是不是?”
刘寻连连点头,“是,是,是。”
“而且这是世世代代都可以有收成的地儿,子孙后代都指望这些良田谋生呢!你刚才说二十两?我不愿意,一百两我也不愿卖!”
“卢老,你看这样好不好?你把地卖给我,以二十两来计。我来耕种,然后每年的收成,无论多少,我都给你两成。”
卢俊这会儿恢复了一个族主该有的敏锐,道:“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儿?”
刘寻笑道:“这叫联产。到时候咱可以分配好各自种啥,这就避免了一拥而上,造成粮价起伏太大的尴尬,于国于民都是好的。”
赵楷眼放精光,道:“快快快,刘寻,你详细说说。”
“好的。太子,各位,想必大伙儿都经历过的,粮价某些年份会涨到天上去,搞得平民食不果腹。某些年份呢,粮价又降得过分,谷贱伤农。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伙儿消息不通。要么一股脑种,要么约好似的都不种。若是有人可以统领调配,那么不仅可以维持粮价的稳定,还能抽出空来,多种些新种。”
“有道理。”
“而且这也有利于水利兴修,大伙儿可以齐心协力,水源也能得到合理调配。”
封代道:“若是遇到灾荒之年,可由一家牵头,向州府借粮,州府事后也好要债。”
“是的。若是遇到丰收年,那么粮食还可以集中起来做其他用,酒也可以多酿些了嘛。”
卢俊道:“可是我如何知道收成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