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人脉
若说以前死记硬背,拿下县试、府试不成问题,明春至少一个能考一个童生出来。
这话是萧景渊考教过他以后说的,但若是想一次通过院试,还得顾庭轩给他讲讲。
虽说所考的不过是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性理论,圣谕广训等。
但题目、诗、文皆有一定格式,未参加过科考,又无人指点的话,便是才学再好,一旦犯了忌讳,一切皆是无用功。
就是当年苏苒为许修文捉刀的文章,也是那厮提前将要求与避讳都与她说了,过后又在她的文章中稍作修改的。
而苏茗所缺的也不过就是经验,而这段时间苏茗跟在顾庭轩身边,主要也是学习这些。
而让顾庭轩十分惊讶的是,苏茗记忆力十分的好,所有他说过的东西,基本上一遍就能记住。
许是因为久病在床的关系,苏茗喜静不喜动,专注力和耐力都十分惊人,别人十天半个月才能读完一本书,他只要三天便能倒背如流。
唯一的短板,就是字不太好。
这也难怪,这些年卧病在床,连吃饭都要人喂,更别说练字了。
病好的这段时间,虽然也有刻苦练习,但到底时间短,再加上之前久病手腕的手道比孩童好不了多少。
如今,跟着早起跟着习武,也是苏苒怕他的身子到时撑不过三天考试,才提出的建议。
而且多锻炼锻炼人才会渐渐有力气。
再说苏煜和苏荣两个小家伙一大早就手牵手去了私塾。
就算要去县城,也要等他们回来才行。
李氏这也才想起来,家里只有她和苏苒两个人在,尴尬的冲那婆子颔首笑了笑道,“让您见笑了,我也是太开心了。”
那婆子连忙起身回礼,“不敢当姨夫人这话,婆子一听自是听姨夫人安排。”
苏苒请人到堂屋歇息,至于跟过来的车夫,家里没男人在,她也不请人进屋了,从工地上叫了一个远房堂兄弟帮忙将人领到老屋,又拿了茶水点心过去,让人去那边休息。
安排好人,有人帮忙做饭的婶子中午多做几个菜,然后才去私塾接苏茗三人回来。
好在苏震和苏芮都赶着点回来吃午饭。
听到大姨母回来了,一家人都很高兴,吃完饭一通收拾,便一家人一起去县城。
临走前,苏芮去了趟村长大爷爷家,托他们帮忙照应一下家里。
按苏苒的话,他们这一趟进城,少说三五天才回来。
她打算这趟进城,在县城买个院子,一两日怕是办不成的。
其实,这事她已经想了好久,只是之前银子一直不凑手,她便没提。
这次来刚好将事情给办了,县城有了房子,以后她娘想来探望姨母也方便。
而自己有事去县城也有地方落脚,总比住客栈强。
再者明年院试过后,苏茗也要找个书院读书,虽然顾庭轩也能教他,但进学院不仅是为了开拓眼界,知晓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更主要的是结交人脉。
顾庭轩似没有更进一步的意思,但苏茗想走仕途这人脉还是早些结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