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新田到76,我没有离开。昨日的太阳还停在半空,照亮废墟、原野。告别了冉师傅一家,可斌的朋友冉启进又领我们去寻访一位民间歌手谭孝汉。
冉启进本身也是一名歌手,年纪轻轻就组建了一支乐队,在乡间承办各种红白喜事,主要唱些流行歌曲;他的父亲也是唱孝歌的,唱的都是传统歌曲。也许是因为刚刚失去母亲,加上这个夏天,天气炎热,草木茂盛,我很想听一听孝歌。
冉启进说:“有些民间艺人确实能干。从前有个叫杨照银的老人,也是唱孝歌的,他文化不高,写东西不行,但摆起龙门阵来,人人都佩服他。有人去世,他去做祭文,也不拿个纸来念,在灵前直接说。”我想去拜访他,可他已经去了外地打工,在工地上帮人照看厂房。好可惜。一路上到处是工地,新田昔日美景,已经给挖得稀巴烂。好在我们寻访的谭师傅家门前,还有一片完整的冬水田。谭师傅头戴草帽,穿一件红色圆领衫,从田间走来迎接我们。
这里是新田龙井湾。晚风吹拂着稻谷,斜阳映照田间。而身后土屋内,光线幽暗,谭师傅身患残疾的妻子靠在一张躺椅上,不能动弹;谭师傅每天寸步不离,尽管也有些牢骚,但仍积极乐观。傍晚,我们就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听谭师傅侃侃而谈。
“前人不摆古,后人失了谱。”谭师傅开口说道,“我叫谭孝汉,1942年六月初三生在新田镇幸福村北家沟,祖辈都在新田盐井湾写田改庄,也就是租别的房子,种人家的土地,这一带主要种谷子、麦子、苞谷、红苕、洋芋、胡豆这些。家族的字派为:一、二、殿、家、邦,忠、孝、明、显、扬,修、齐、平、自、本,呈、现、定、吉、祥。”
“我原先在乡里唱孝歌,我的师父叫肖良成,他唱孝歌,三天三夜不重台,像《安安送米》《王祥卧冰》《闵子单衣》这些他都唱,我师父活到七十六岁,1990年去世。原先他唱,我们记,我父亲也会唱,我们去乡里各地,专门唱孝歌,80块钱一晚上,现在得了病,走不动了。”
我请谭孝汉师傅唱孝歌,可是他说:“屋里有病人,唱了要不得。”
我回头看了一眼他的妻子,脸色惨白,歪在椅子上。我无话可说。
而谭师傅接着说:“欢喜欢喜,越欢越喜。忧愁忧愁,越忧越愁。”而说着说着,竟唱起了山歌。——家里有病人,孝歌唱不得,山歌、情歌还是可以唱的。谭师傅嗓音沙哑,歌声迷人。他先唱了一首《对门那个姐》——
对门那个姐,周身都是花。
打个主意撵到她。
撵到就撵到,明日问征兆,
生姜卖了买支羊毛笔。
那团转一头牛,走马转过楼,
纸糊的窗帘绣花楼。
楠竹节节长,搭上姐屋梁,
鹞子翻叉上屋梁。
走进屋里去,恭喜又恭喜,
恭喜大姐在屋里。
椅子拖两拖,书生你请坐,
奴去给你烧茶喝。
灶儿捞两捞,茶儿滚泡泡,
打开罐儿抓胡椒。
那胡椒有些麻哦,花椒有些辣……
“淡忘了,”谭师傅说,“学唱不离口,学打不离手。三天不做手艺生。”可说着说着,又想起来,并接着唱道:
喝了那个一口茶,问你那一句话,
问你那公婆,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哪有这些话?
奴家的公婆走娘家。
喝了那个二口茶,问你那两句话,
问你的丈夫,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哪来那些话?
奴家的丈夫在学堂耍。
喝了三口茶,问你那三句话,
问你今年有好大?
你喝茶就喝茶,哪有那些话?
奴家今年二九一十八。
后面还有好多,可惜都“淡忘了”,而这“慢节奏”的种种细节,已然将人带入情意绵绵的旧时光中。谭师傅接着又唱起《十二时辰》——
辰时好绣花,想起那冤家。
心中乱如麻,花也不绣嗒。
巳时好绣鞋,情哥哥他不来,
反手拿根青丝线,做了一双溜湿鞋[26],
做起就等郎来。
午时陪郎坐,问郎饿不饿,
忙把花放下,起身去烧火,
烧火陪情哥。
未时喊吃饭,金鸡银鸭蛋,
郎说是多谢姐,姐说是吃素饭,
素饭多吃碗。
申时陪郎耍,象牙梳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