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麻醉(2)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 李敬平邓贵锋等主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63章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麻醉(2)

(二)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1.观察术野和凝血功能检查

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都应该观察术野是否发生dic(凝血功能障碍)。还应观察吸引罐、手术纱布和引流量。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还包括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和凝血酶时间。

2.输入血小板

在输血小板之前如果有条件应做血小板计数测定。可疑血小板功能障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体外循环等)应作血小板功能测定。

asa《2006成分输血指南》指出:

(1)如血小板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100x109l,无须输血小板。

(2)大量出血病人血小板计数<50x109l是输血小板的绝对指征。

(3)血小板计数(50~100)x109l,是否需要输血小板应根据潜在的血小板功能障碍、预计或进行性出血、狭窄腔隙(如大脑和眼)出血等危险因素而定。

(4)已知或可疑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微血管出血,即使血小板计数正常,也是输血小板的指征。

(5)如果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如肝素引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性输入血小板无效。

3.输入新鲜冰冻血浆

出血病人在输注前如果有条件应行凝血功能监测(pt、inr和aptt)。如果pt、inr和aptt正常,无须输新鲜冰冻血浆。

asa《2006成分输血指南》输新鲜冰冻血浆的指征包括:

1pt超过正常值1.5倍,或inr>2.0,或aptt超过正常值2倍,输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2病人输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大约70mlkg),继发凝血因子缺乏,而又不能及时监测pt、inr和aptt,输新鲜冰冻血浆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紧急逆转华法林作用;

4已知凝血因子缺乏而又不能获得特异的凝血因子;5肝素抵抗(抗凝血酶3缺乏)。

4.输入冷沉淀

出血病人在输冷沉淀前如果有条件应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纤维蛋白原>1.5gl无须输冷沉淀。

asa《2006成分输血指南》输冷沉淀的指征包括:

1dic,纤维蛋白原<0.8~1.0gl;

2大量输血病人不能及时监测纤维蛋白原浓度,输冷沉淀以纠正弥漫性微血管出血;

3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病人;

4此外,纤维蛋白原浓度1.0~1.5gl时是否需要治疗应根据潜在或进行性出血、狭窄腔隙(如大脑、眼)出血等危险因素而定;

5血友病出血病人须用特异浓缩物治疗,如不能获得特异浓缩物,则输冷沉淀。

每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2~4gl。因此每单位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纤维蛋白原量相当于2u冷沉淀。

5.大量出血药物治疗

大量出血时可考虑应用去氨基精加压素或局部止血剂(如纤维蛋白胶或凝血酶凝胶)控制出血。

6.重组活化7因子

传统方法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无效时可考虑应用重组活化7因子。

四、少见血液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itp又称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经常输注又易产生同种抗血小板抗体,使再次血小板输注无效。因此,不能轻易给itp患者输注血小板,特殊情形如有危及生命出血,可通过血小板输注加以控制,其适应证为:1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

2血小板计数<20x109l,严重活动性出血者;

3脾切除术前或术中严重出血者。

因脾脏是破坏、清除血小板的重要场所,又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器官,故脾切除后有72.2%的itp患者不再需要治疗。通常手术后血小板迅速上升,大多数患者在2周内恢复正常,但若血小板猛增须防止栓塞现象。

对脾切除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防止术中出血不止。术前可输注浓缩红细胞纠正或改善贫血,手术过程中也可因脾周围粘连、游离脾脏或搬动脾脏过程中及处理脾蒂时可能发生意外的大出血,因此术前必须大量备血,尤其红细胞和血小板,并做好快速大量输血的准备。

(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至今病因未明,也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潘生丁、阿司匹林)、肝素、免疫抑制剂、右旋糖酐及脾切除等治疗,其疗效均难以确定。而血浆输注和血浆置换治疗ttp,疗效明显。

当ttp伴严重血小板减少时可输注血小板,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严重出血并发症。但有报道ttp患者血小板输注后引起突然死亡,减低生存率和延迟恢复,说明血小板输注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急性ttp是血小板输注的禁忌证,但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时可应用。

对于血浆治疗无反应或停用血浆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脾切除术。术前应给予输血以纠正或改善贫血,并且只有通过其他方法控制了血栓形成,才可以进行脾切除或其他手术。患者因长期激素治疗可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围术期需要激素治疗。术中出血时应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当血小板计数>100x109l不考虑输注血小板。这类病人进行全身麻醉时,应避免因气管插管所致的黏膜损伤。

(三)血友病

此类患者手术一般是禁忌的,某些轻型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患者可在成年后发病。血友病系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按缺乏因子不同,分为血友病a、血友病b、血友病c及血管性血友病。它们分别缺乏8因子、9因子或ptc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临床上对血友病的治疗,由于出血的程度不一,其措施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凝血因子替代输血疗法是较为可靠的手段。

对血友病患者行神经阻滞及椎管内麻醉应属绝对禁忌,其他麻醉操作也应轻柔,勿因麻醉操作而增加其出血。

麻醉注意事项:

1首先应向经验丰富的血液病学家咨询;

2应避免肌肉注射用药,患者在计划手术日期前1周内不能服用任何阿司匹林类药物;

3若需多次手术,时间安排上应尽量靠近,以便替代治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