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困难气道管理策略(2)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 李敬平邓贵锋等主编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困难气道管理策略(2)

3插管操作应轻柔、准确、切忌使用暴力,同时避免长时间行气管插管。

(三)非预期dvm

1.原因分析

(1)维持上呼吸道通畅失败(最常见)。

(2)喉痉挛。

(3)喉病理改变。

(4)下呼吸道病理改变。

2.维持上呼吸道失败

(1)任何时候出现气道问题,应给予患者100%氧气。

(2)三推手法(triple-thrust)开放气道,实施手控面罩通气。

(3)口咽通气道也许有益。

(4)确保头顶位置是最佳的“清晨溴空气体位”,头下只需要一个枕头,颈屈头伸。

(5)如果仍然无法面罩通气,考虑插入lma或联合导管。

(6)如果对环状软骨进行了加压,尝试小心点释放开。

(7)环甲膜切开术。

3.喉痉挛

(1)用密闭面罩给予100%氧气且呼气阀门关闭,应用cpappeep,尝试手控通气,避免过度加压防止胃胀气。

(2)应用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加深麻醉缓解喉痉挛,或考虑小剂量的琥珀胆碱(0.5mgkg)。

(3)当喉痉挛开始缓解,应该加深麻醉。

(4)如果为严重的喉痉挛,应给予气管插管剂量的琥珀胆碱(1.5mgkg)。

(5)如果没有静脉通路,考虑肌肉或舌下给予琥珀胆碱(3mgkg)。

4.喉病理改变

意外的喉部病理改变所致dvm少见,环甲膜切开术可能挽救生命。

5.下呼吸道病理改变

(1)支气管痉挛:

急性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可以表现为dvm。可以是自身形成或药物的副作用。急性严重支气管痉挛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

1增加七氟烷吸入浓度;

2应用β受体激动剂;

3氨茶碱250mg缓慢静脉注射;

4异丙托溴铵(0.25mg气雾剂)或肾上腺素(10μg静脉注射);

5必要时应用氢化可的松200mg静脉注射。

(2)纵隔肿物:

由诊断或未诊断的纵隔肿物所致的下呼吸道病理改变少见,可表现为麻醉诱导时代通气困难。应用硬支气管镜维持气道通畅可挽救生命。

(四)清醒插管技术

适合于已知dti、已知颈椎损伤、病理性肥胖、预期dti的饱胃患者。但不合作患者、上呼吸道出血、继发于喉周肿瘤的严重喘鸣、局部麻醉药过敏等情况为禁忌。

对患者心理和躯体的干扰程度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操作的轻柔度。清醒插管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口咽喉部和气管上部完善表面麻醉减轻咽喉部反射,辅助适当的镇静可使插管顺利完成。否则,当病人对咽部刺激反应活跃时,任何方法插管都将有困难。

1.一般准备

(1)对患者的气道进行综合评估。

(2)病人的心理准备:解释说明适应证,强调主要是从医疗安全性考虑。

(3)术前用药:给予抗唾液分泌药物,增强局部麻醉剂的效果,改善视野。

(4)准备监测,建立静脉通路,所有患者经鼻导管供氧。

2.插管准备

对2级喉头显露困难,导管选择同正常人,对于3级和4级者,导管选择应较正常患者细1号;准备合适的口咽或鼻咽通气道,不同型号的喉镜片;准备吸引装置。

3.局部麻醉

表麻醉药:1%的丁卡因或4%利多卡因。

4.联合应用麻醉药和苯二氮类镇静药

(1)麻醉下镇痛药可提供轻度镇静、镇痛和镇咳作用,可应用芬太尼25μg(最大剂量可达1μgkg)并准备纳洛酮。

(2)苯二氮类镇静药可以产生遗忘和镇静作用,可应用咪达唑仑(0.5~1mg)递增,但要保持语言能交流,并准备氟马西尼,避免过度镇静。保留自主呼吸和呼吸道通畅。

(五)非清醒插管技术

1.采用非清醒插管的原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