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俸禄 - 家祖朱元璋,开局先斩吕氏! - 子非清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4章俸禄

“哎——”

说完这句话,朱元璋一屁股坐在桌前的椅子上,向后靠了靠,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

毕竟这么久的困扰终于被祛除,无论是谁都会有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皇太孙是你的啦,熥儿,你啥心情?”

朱元璋挑了挑眉,饶有兴趣的看着朱允熥问道。

见自家孙儿还在那儿站着,朱元璋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朱允熥见状笑了笑,也一屁股坐在朱元璋的对面,随手拿起桌上的半张烧饼啃了一口,开口道:

“皇爷爷,这么重大的事情,孙儿多少还有有些紧张的,毕竟孙儿还小,怕是……”

朱元璋也拿起桌上的烧饼,刚要吃,一听朱允熥这话,突然提高音量反驳道:

“咋?你还怕那些腐儒不支持?”

“那倒不是。”朱允熥面色凝重的摇了摇头。

“那是因为啥?”

朱允熥陷入了沉思。

历史上的朱允炆当上皇帝不过短短四年,就因无法驾驭藩王以及胡乱削藩,被自己的叔叔朱棣推下了台。

这个藩是肯定要削的,但肯定不是像朱允炆那么个削法。

自己一个平平无奇的穿越者与一位古代的愚钝小王爷之灵魂相互融合,此二者灵魂无论从何角度观之,皆不似具备帝王之术之人。

在这方面,朱允熥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之前所做的那些个崭露头角之事,其实都算是来自后世的”外挂”,并不能真正说明自己有做帝王的实力。

真正助朱允熥能夺得皇太孙这个位置的,其实只是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对幼孙的慈爱。

此时的朱允熥不禁忧虑:自己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一旁的朱元璋见自家孙儿久久不语,茅塞顿开,开口道:

“熥儿啊,你可是在担忧边疆能否安定一事?哎呀,这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皇爷爷虽是年纪大了点,但是咱宝刀未老!咱这把老骨头没之前,肯定得为你扫清一些忧患!”

朱元璋说到这儿,用力咬了一口饼,嚼了两口就咽下继续说道。

“不要求你别的!你呀,就给咱安安稳稳的当个守成之君就成!”

“至于边疆,就都交给你叔叔他们守着就得,食人俸禄,忠人之事。咱每年发给你叔叔他们用之不竭的俸禄,就是为了让他们替你守护边疆。如此一来,你便可在这京城,高枕无忧!”

朱元璋说这话时眉开眼笑的,对自己的这个皇家俸禄制度十分得意。

自洪武九年,朱元璋规定亲王每年食禄五万石米,大明宝钞两万五贯。公主获赐一所庄田,每年收粮一千五石,钞两千贯;郡王米六千石,钞二千八贯。郡主米一千石,钞一千四贯。

数额不小,且朱元璋的子孙开枝散叶,数量众多。

如此庞大的宗亲禄米支出,逐渐的,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朱元璋当初定下这项制度主要是为了确保后世子孙衣食无忧,但结果适得其反。

这个制度肯定是行不通的。

“皇爷爷,孙儿知道您分封藩王并每年给予他们高额俸禄的原因。”朱允熥突然开口。

他将手中吃了两口的烧饼放到桌上,也不怕桌上有没有灰了。

随后拱手朝朱元璋解释道,“您打了大半辈子仗,苦了大半辈子,自然想让后世儿孙享福。可您有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好。”

见朱允熥这一脸认真的模样,朱元璋也严肃起来,也放下手中的大饼,正襟危坐起来。

“啥问题?有话直说!”

“皇爷爷,现在皇室宗亲并不多,朝廷分发俸禄完全无压力,但是若是数十、百年以后呢?受俸禄的皇室宗亲只会愈来愈多。”

朱允熥滔滔不绝起来,眼睛看向朱元璋的眼睛。

“您有想过到那时,朝廷的财政压力会有多严重吗?”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有些惊叹。

“这……咱当时还真没想到。”

老朱说到底还是一个农民出身,对于儿孙绕膝十分热衷,秉着多生的原则,光是儿子就生了二十六个。如今还差最后一个,第二十六子,朱楠尚未降世。

老农民出身嘛,思想根深蒂固,这方面考虑不周也算情有可原。

他看向朱允熥,二人四目相对。

“皇爷爷,空口白谈您估计不大明了,孙儿给您举个例子。”

朱允熥稍作思索,随后认真的说道:

“假设您第一代皇室宗亲二十五人。子生儿,生出下一代子嗣,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嗣封为郡王,大致算来,第二代宗亲至少一百二十五人。”

“孙儿这还只是粗略算算,可能实际比这个数额要多。第三代宗亲大致六百来人。”

“第四代则一千余人。”

“第五代五千余人。”

当听到这个数额从二十五变化成五千时,朱元璋不由大吃一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