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婴幼儿日常照料与护理(1)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 丁海红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39章婴幼儿日常照料与护理(1)

§§§59.婴幼儿常见问题与应对方法

哭闹

对婴儿来说,哭是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因此当宝宝哭闹时,说明其有所要求。正常情况下,宝宝哭闹,只要妈妈抱抱他、哄哄他便可停止,但如抱他仍然痛哭不止时,便应找出哭的原因。

宝宝啼哭,抱他、喂他,仍哭个不停,且脸色不好、想吐或发现粪便混有血液或黏液时,有可能是肠套叠,要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夜啼原因很多,如太热、太冷、口渴、皮肤痒、异物刺痛皮肤等。此外,由于宝宝边吃奶边睡觉,吸进大量的空气,嗝打不出来也会哭。习惯于被抱着睡的婴儿,夜晚睡眠也会哭。维生素d缺乏病、肠痉挛、蛲虫病也是宝宝夜啼常见的原因。

宝宝哭闹时把脚朝肚子里缩,像虾一样弓着身体哭。通常提示肚子痛,如肠痉挛、肠套叠、肠道蛔虫等,应去医院请儿科医生诊断治疗。

发热、摸到耳朵就哭、摇头或吐奶时,可能是中耳炎,应去医院。突然痛哭后停止呼吸几秒钟,起初脸色红润渐变成紫色,精疲力竭时,是剧哭晕厥。这种发作只是一下子,常见于情绪不稳定的婴儿。

发热、分开大腿换尿布时大哭,则可能是股关节炎,应就诊。卧床不哭,抱起即哭(拒抱)和移动肢体时哭,应考虑肢体疼痛,如骨关节脱位、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扭伤等。如排便时哭闹应注意结肠炎、尿道炎、肛裂、便秘等疾病。

多汗

出汗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通过出汗可调节体温,促进水、盐代谢。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活泼好动,故出汗较成人更多。

在安静、睡眠情况下,多汗则为病理性。很多疾病均可表现为多汗,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病、结核病、疼痛及某些药物反应(如退热药)。如多汗伴有口周发紫、身体发育慢,应去医院;如多汗伴有夜啼、枕秃、方颅等,可能为低钙性维生素d缺乏病;如出汗伴阵发性哭闹,应注意可能是肠套叠、肠痉挛引起的疼痛所致;如多汗伴随有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应考虑低血糖。

病理性多汗护理的重点在于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给宝宝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以防感染。

婴幼儿多汗最常见的原因是低钙性维生素d缺乏病,应给宝宝长期服用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人工喂养儿。

腹泻

通常婴儿的粪便较软,排便次数较多。每天可达4~5次,甚至可达8~9次,然而只要宝宝精神好,体重正常,没有食欲缺乏的现象,父母就不必担心。

宝宝刚开始添加新的辅食,也会有腹泻的情况,这时家长注意不要再加以前未添加过的辅食或增加食物的量,通常过了2~3天后,腹泻自然痊愈,如情况仍未改善,可去医院检查。

当粪便发出恶臭,且掺杂着许多血丝、脓或黏液,并有发热或呕吐的症状时要去医院诊治,最好用干净的小瓶装些粪便一同带去。

较严重的腹泻有时会因体内暂时失去水分而造成脱水的情况,表现为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甚至尿不出尿来,眼窝凹陷,哭时泪少或无泪,嗜睡或惊厥、昏迷等。

其次,可请教儿科医生,咨询喂牛奶时是否要对牛奶进行稀释或脱脂处理,喂牛奶的时间要间隔4小时以上,尽量减少宝宝肠胃的负担。

为了避免腹泻脱水的发生,腹泻时主要为宝宝补充盐水、茶、饮料等,或者喂苹果汁,但注意橘子汁等柑橘类饮料会使腹泻加重,应避免。

便秘

婴幼儿便秘主要看质和量以及对宝宝有无不良影响,而不是以大便的次数来确定。每个宝宝排便的情况都不一样,同时与宝宝吃的乳类、量等有关系。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婴儿大便次数较喂牛奶儿多,牛奶喂养儿大便硬度较母乳喂养儿高。如果宝宝2~3天无大便后,轻轻松松排一次一般硬度的粪便,量也正常,又无任何其他不适,则不能认为是便秘,父母就不必担心。

平时注意饮食多样化,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汁或蔬菜泥,如南瓜汁、菠菜汁、胡萝卜汁等。牛奶的调配应按说明,不可随意提高浓度。

生活有规律,养成早晨起床后大便的习惯。

发生便秘时,可做纸捻蘸上少许香油或液状石蜡,插入肛门1厘米处刺激肛门使粪便排出。把肥皂烫软捏成子弹头状,用手塞入肛门保留2~3分钟,也会收到良好效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灌肠。

如系肛裂、巨结肠、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应去医院。

如果大便干燥,量少又难以排出,甚至排便时宝宝烦躁、哭闹,重者惧怕排便,这属于病态。常见的便秘原因有肠梗阻、巨结肠、饮食不当、发热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血便

宝宝排便时偶尔排出血便,不必太担心。因粪便太硬时常会磨破肛门出血,多在便后滴几滴血。可用软纸或布擦干净或用温水洗净,也可用呋锌膏涂擦保护肛门,如肛门肿大、脱落则要去医院就诊。

粪便掺杂着黏液或血液,如果宝宝精神好,不发热,可能是过敏所致(如对牛奶过敏)。

如出血量不多,不必担心,如出血量偏多应去找医生。

如果宝宝粪便中经常有少量血丝,并且有面黄、纳差等贫血现象,要注意可能是寄生虫感染、肠息肉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治疗贫血或手术。肠套叠或痢疾排出的血便,大便中掺杂血液、黏液甚至脓液,宝宝多有哭闹、发热、呕吐现象,必须立刻去医院,不要忘记带上粪便。

不会吸乳头

多见于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常见原因多为妈妈乳头太大、太小或内陷。有时宝宝感冒鼻塞,张嘴呼吸时也会不吸乳头,这种情况下哺乳比较困难,不过不必担心,可采取以下措施慢慢纠正:

在喂奶前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最好采取坐位。先用热毛巾敷乳房3~5分钟,再按摩乳房,促进排乳反射,挤出部分乳汁使乳晕变软,刺激乳头,使乳头立起,使宝宝大口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在口腔内形成一个长乳头,哺乳就成功了。

宝宝饥饿时,应先吸吮平坦乳头,此时吸吮力强,比较容易成功。

哺乳结束后戴乳头罩防止乳头下陷。

偏食及挑食

宝宝在喂养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变化,对食物经常会产生好恶感,导致偏食,多为心理因素所致。偏食严重时会导致营养失调,影响生长发育,如果不严重,父母就不要过于理会,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改变。

每个孩子的偏食各有不同,如果对某些食物感到厌恶,只要以其他食品代替,如厌鱼,却喜欢肉、蛋、牛奶等,这在蛋白营养上就不会构成太大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容易厌恶食品的烹调法。

(1)厌恶鱼

鱼所具有的腥味及鱼刺最容易令孩子厌恶和父母担心,尤其当鱼刺卡喉咙时,会使宝宝再也不肯吃鱼。

烹调法:添加番茄酱或咖喱,可以消除腥味。此外,在蒸熟的鱼上,加点沙拉,也是种好方法。油炸也是除腥的好方法。

代替食品:不吃鱼时,不可勉强,可用其他食品代替,如鸡肉、猪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2)厌恶蔬菜

蔬菜含有纤维,宝宝味觉大多对其不敏感,因此会厌恶,尤其是胡萝卜类蔬菜。

烹调法:把蔬菜切细,加蛋、豆腐,做成肉丸,让孩子感觉不出蔬菜的味道即可。此外,也可将擦碎的胡萝卜和苹果汁混在一起,还可把蔬菜和肉一起煮烂,亦可用咖喱加以变化。

代替食品:厌恶某种蔬菜,只要喜欢其他蔬菜就不必担心。常用代替蔬菜的食品是水果,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水果,十分方便。

(3)厌恶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