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船和粮 - 在明末造反的日子 - 养家糊口的老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0章船和粮

见几人脸上的惊讶之情,郑掌柜便又开口解释道:

“刘老弟,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价格了,要知道这造一艘船可不容易啊,先不不说工匠难找,咱光这造船的木料就得提前数年时间准备,这造一艘船可得要数年时间。”

海船难造云哥儿却是知道的,特别是木板船的时代,材料是一个大问题,不然为何会有“百年海军”之说。

丹麦海军也不会哐哐种树9万棵,直到二百年后才能长成符合造船要求的大树,虽然没有用上,却也能看出造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下水的。

“不光咱们福船如此,这广船和那夷人的西洋船俱是如此,刘老弟可以去打听打听,只有我郑家的船最公道质量最是上乘。”

郑掌柜很是自信,郑家驰骋海洋多年,郑家人在船上的日子比在陆地上还多,自是最有发言权。

海战的核心是什么,一是跑的比你快,二是炮打的比你远,然后追求的才是跑的又快又远,打的又远又准,这时候的商船也有战船的影子,可以说是亦商亦寇,敢出海的商人有几个好人?大吃小的事时常发生。

别看郑家到处宣扬福船能拉多少货,能装多少炮,可实际上当年郑芝龙打荷兰人,靠的不是福船的炮和大,而是采用狼群战术,用快船将荷兰人的船团团围住,再跳板作战,将荷兰人围殴至死,至于海上炮战,还不如放几个焰火来的实在,一是没有什么准头,二是这船上的火炮不如荷兰人犀利,炮战根本不占优势。

“郑掌柜,这海沧船售价又几何?”

海沧船算是中型福船,云哥儿打算买两艘船,一大一小配合使用,目前的实力还养不起两艘战船,毕竟光有船还不行,还得有人有炮,只能算是武装商船。

“海沧船便宜,2000两。”

郑掌柜对卖海沧船没多大兴趣,郑家卖船的利润都是过半,卖一艘二号福船可就是2000多两的利润,这海沧船才能赚多少。

“郑掌柜,我打算要一艘二号福船和一艘海沧船,不知多久能拿到船?”

这郑家远在福建,自是不可能开着空船满世界问人买,想要马上拿到船不现实。

“3个月,刘老弟,最迟3个月,保证交到你手中。”

郑掌柜在心中盘算了一下距离,自己立即动手回老家,船再从老家开过来,虽然是夏季,海上风浪大,不过近海航行也不会有多大岔子,3个月的时间,绰绰有余,至于安全,完全不在他的考虑之内,郑家虽然主要在南方,但没有那个不开眼的海盗敢打郑家船的主意。

“郑老哥,这价格可否……”

云哥儿还想谈谈价格,话未说完便被郑掌柜打断:

“刘老弟,这价格确实没法再降了,林老哥也买成这个价,不过可以船到了再付款,我只收1000两定金如何?”

云哥儿无奈,不过这剩下的5600两三个月后再付,倒是不影响接下来的计划,点了点头,脑中灵光一闪:

“郑老哥,小弟听闻这安南可是一年三熟?”

“你说那地儿啊,随意撒把种子都能长谷子,也就是林子密了些,都是些猴子,不适合我们明人。”

作为常年跑海之人,对于南边的安南倒是熟悉,实在是郑家人常去打秋风,

“如此好的地,可惜了!”

云哥儿叹了一口气,表情惋惜,安南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属于大明,不过很快又被放弃。

想起后世以色列在联大上拿出圣经作为地契,证明上帝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巴勒斯坦划给了以色列时,被东南亚国家喷成了筛子,实在是东大埋头沉思的样子太可怕了。

“哈哈哈哈,刘老弟可是打上了这安南的粮食生意,听老哥一句劝,这安南的粮拉到这山东可不赚钱,要是海上碰到过什么风浪什么,那海里可拾不起来。”

郑掌柜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没说,郑家作为海上霸主,想吃海上这碗饭,从他们的地盘过就得交买路钱,不管是谁,按船收费,童叟无欺,这粮食本就赚不了多少差价,这样一来,能不亏本就不错了。

“哈哈,郑老哥,小弟没那么大的胃口,只是想着这船空着也是空着,所以想麻烦郑老哥帮小弟装上两船粮食。”

云哥儿颇有点为难的样子,搓着手不好意思的说道:

“小弟如今这一大烂摊子,人吃马嚼的,每天也是不少粮食,你也知道这卖盐没什么搞头,能省一点是一点。”

“哈哈,刘老弟这贩盐的买卖我可是眼红的紧,倒个手就是成堆的银子进了腰包,不像我们这海上奔命的,成天风里来雨里去的,赚的都是辛苦银子,不定什么时候就葬了鱼肚子。”

郑掌柜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也不是什么难事,竖起一根手指:

“行,刘老弟,举手之劳的事,我老郑也不赚你银子,如今安南这粮价9钱银子一石,我老郑也就要你1两银子一石,毕竟弟兄们也要些辛苦银子,你看如何?”

“行,一两就一两,郑老哥这个朋友,我刘靖云交定了。”

云哥儿大喜,虽然那边肯定要不了一两银子,也比这山东便宜不少,如今这莱州城的粮价都涨到了1两7钱银子,要是大宗买卖,那三家开的价格则是1两8钱,竟是比少卖还要贵上一钱。

人家嘴上还说的好听,说是不忍乡里乡亲挨饿,亏本卖的保命粮,你这大宗买卖那可就得在商言商了,气的老钱牙痒痒。

“哈哈哈哈,刘老弟也是爽快人。”

郑掌柜心中也很是高兴,只可惜这样的生意可一不可二,这次是搭了空船的便利,就这两船3000石的粮食,自己手中就能白白落下300两,能抵得上自己一年在海上的辛苦钱了。

别看这郑掌柜也姓郑,不过是和郑芝龙沾上点亲戚关系,郑家富可敌国,那也是郑家主支的,他们自是看不上这些小钱,可也不许这些旁支坏了规矩。

毕竟这个口子一开,谁家没几个认识的生意人,都钻了空子,这郑家几兄弟还如何赚钱?郑家还如何发展壮大?

所以这郑掌柜才满口答应,谁都知道这安南的粮食便宜,除了郑家的势力主要在海上之外,这也是一个原因,主支看不上,旁支做这生意一样得交钱,也就这几年不太平,这陆地上的粮价才起来了。

见事情谈妥,在座的各人都是喜笑颜开,一时间宾主尽欢,都觉得自己赚了钱。

将几人都送去休息之后,云哥儿还没来得及高兴,站在旁边的老钱,一张脸都挤成了包子,梁老三则是咧着个大嘴,事不关己的看着热闹。

“把总,你这花银子的速度也太快了,得,不仅把这三艘船的盐花出去了,还倒贴了3000多两,这日子还怎么过哟。”

钱富贵一想着就这一会儿的功夫近万两银子就花了出去,直感觉自己需要缓缓。

“老钱,这不是只带走了4000两嘛,还给你留下2000多两呢。”

梁老三哈哈大笑起来,船是只付了千两银子的定金,但是粮食可是付了全款,郑掌柜接私活儿,自是不可能垫钱。

“老三,你他娘说的好听,剩下的几千两不给了还是咋滴,不如你那月饷先停几个月,等把总手中有钱了给你补上。”

钱富贵气急,这武夫只管打仗,哪里能知道自己为了银子操碎了多少心,挤兑了回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