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应对之策
放高利贷的人能有几分良善?
吴管家曾经就和吴老爷子一起,亲手打断了不下二十条腿,至于抢人妻女的事更是家常便饭,他自认自己的狠是赶不上这个躺着的老头的,所以态度很是恭敬,弯着腰,在吴老爷子耳边亲声说道:
“也不是甚大事,方才那亭口巡检司派了人来,说是让咱家交税,让我给赶了回去。”
“嗯?到咱家来收税?这是哪门子的规矩!”吴老爷眼睛一瞪,以为自己听错了,自己辛辛苦苦,花费那么多银子让儿子当了官,为了什么?真以为自己看上了朝廷发的那三瓜两枣?
“是勒,老爷,那巡检司不知道是发了什么疯,竟敢到咱家来收夏税,那小吏态度倒是极好,走的时候还留下了一本《大明律》。”
吴管家将税吏留下的《大明律》掏出来,双手恭恭敬敬的递给吴老爷子。
接过《大明律》,吴老爷子细细翻看了起来,他不说话,吴管家和丫鬟自然是不敢开口,一时间只听见指尖翻动纸张的声音。
《大明律》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敕令李善长、刘惟谦等撰修的一部明代基本法典,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
吴老爷子只听过有这本书,却是一次也没读过,笑话,大明朝廷都不按律法办事,指望百姓依法告官?
“呵呵!”
吴老爷子细细翻看了“户律”的内容,嗤笑一声,将书丢在地上,从摇椅上放下一只脚,竟是将《大明律》用来垫脚,满不在乎的问道:
“可是那海仓刘靖云的人?”
“是的,老爷,那刘靖云最近颇不安分,听说平度州派出来的衙役都被他杀了几人,吓得那些官差们都不敢出城了,如今正在向那些泥腿子们收税。”
吴家作为大商贾,消息灵通,自然知道很多内幕消息,吴老爷子之前还专门琢磨过云哥儿一番,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不过一盐贩子,和自家粮食生意不冲突,也就不再关注,谁知道今天第一次打交道,竟然是让自己纳税。
“呵,这刘靖云和那官府衙门没什么两样,转来转去,都图的是贱民手中的几粒粮食,不过一暴发户耳!”
吴老爷子对云哥儿颇有几分轻视,自家儿子是文官,自是看不上这些武夫,想了想又吩咐道:
“这竖子派人来收税不外乎是想知会吾等一声,这平度如今他说了算,也罢,你明日亲自跑一趟海仓,送上五百两银子,告诉他,咱们卖粮,他贩盐,我们两家井水不犯河水,他要买粮或是卖粮咱家都欢迎。”
“是,老爷,老奴明日就去办。”吴管家点点头,又想起了什么,面带犹豫。
“还有何事?吞吞吐吐干什么,有事就说!”
却是吴老爷子发现了吴管家神色犹豫,主动开口询问。
吴管家咬着牙,面露凶狠的说道:
“老爷,那刘靖云手下的巡检司如今每亩只收一斗的田税,闹的沸沸扬扬,如今家中不少投献过来的人皆是嚷嚷着将土地拿回去,说是不用投在咱家了,这群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嗯?每亩地只收一斗?”
吴老爷子一下惊得站了起来,一旁的吴管家和丫鬟连忙上前搀扶,被吴老爷子一把甩开,挥挥手,让丫鬟下去,只留下吴管家。
“老爷,确实只收一斗,老奴派人打听了,不只是咱们平度,掖县,潍县和昌邑的田税均是只收一斗,不分田地好坏,并且各地的巡检司都放了话,说什么辽饷之类的一律不用交了。”
吴管家很是不解,官府收税恨不得百姓手中颗粒无存,这刘靖云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疑惑道:“老爷,这刘靖云莫不是在出什么幺蛾子?”
吴老爷子来回转着圈,却是始终想不通其中关节,作为商人,如何将利益最大化才是他最关心的,刘靖云这盐贩子是要干什么?剩下的窟窿难不成他自己掏银子补上?
吴老爷子并不知道云哥儿收了税并不打算交给朝廷,所以此刻的他一头雾水,隐隐觉得不简单。
“如今那刘靖云手底下有多少人?”
“老奴估摸着得有千百号人,不然也当不上这几地的巡检。”
吴老爷子吸了一口凉气,这贩盐的买卖真有如此赚钱?竟然能养得起这么多人?
想自己吴家经商几十年,如今不过养着三十个护院,要是将佃户给拉出来,倒也能拼凑出上千人,至于这战斗力嘛,近乎于零。
当然吴家真要是像云哥儿一样,几千家丁也是能养活的,三代人的积累,吴家也算是莱州巨富,田不下万亩,地下还埋着成箱成箱的银子,不过古人讲究一个财不外露,就连田地都不在同一个人名下。
至于不招这么多人,完全是觉得没必要,虽然北方贼寇闹得凶,但山东还算太平,朝廷的虎威还在,吴老爷子从未想过大明要亡了,只是觉得天下不太平,仅此而已。
“派人去另外几家问问,看他们是何反应,明日你暂且也不去海仓了,先缓缓,另外,想要赎回土地的几家,派几个人挨家挨户走一趟,下手轻些给个教训就行。”
吴老爷子思索良久,始终觉得这刘靖云怕是来者不善,是真的要找存在感?还是有什么其他阴谋,心中没有底,毕竟手中有上千人,绝不可等闲视之,至于处罚几个佃户,顺嘴的是,下手轻些是因为田里的冬小麦还需要有人伺弄。
见吴管家匆匆离去,吴老爷子也没有心情晒太阳小憩了,回到书房,开始研墨写信。
第一封先是写给了在武定当知州的大儿子,让他想方设法的打听清楚这刘靖云的家世底细,倘若是个无根无底的家伙,说不得让朝廷剿了他。
第二封则是写给登莱巡抚杨文岳的,在杨文岳刚上任登莱巡抚时,吴老爷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靠上这颗大树,整个登州都不属于产粮区,粮食自给都困难,吴家几乎垄断了登州一半的粮食买卖,杨文岳也是整个吴家最大的靠山。
吹干墨汁,将两封信塞入信封,封上蜡,盖上自己的私印,让家丁快马送了出去,自己则是坐上马车,在家丁的护送下,去了莱州城。
老狐狸的处世之道就是发现一点危险的苗头,就要狠狠扼杀在萌芽之中,不给一点机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是傻子才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