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政务司
计划赶不上变化,政务司的组建很紧迫,云哥儿甚至将其重要性放在扩军之前,乱世,粮食比什么都重要。
舒远经过一夜的思考,给云哥儿列了一长串的人员名单,有辎重司的人,有商务司的人,有器械司的人,洋洋洒洒百来号人。
云哥儿扫了一眼,这里面一些人他认识,一些人则是听过名字,还有的则是完全没印象。
舒远掌管辎重司时,与各部都有打交道,自然知道自己需要的人是哪些,云哥儿也没异议。
“伯雄,按照名单,挨个通知,今天之内到政务司报到,不得延误!”
云哥儿将自己的亲兵统领派出去找人,就是体现自己对政务司的重视,不少明眼人已经看到了政务司的地位。
“舒先生,政务司的架构你有何想法?”
百多号人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定各有分工,云哥儿也从人员的来源中大致能看出舒远的想法。
“将军,兹以为可参照县衙六房,政务司下设户、工、兵、礼、刑、吏六曹。”
“六曹么。”
云哥儿在心中默念着六曹的名字,摇摇头,自己不打算进行什么超前化的改革,却也不打算完全照搬。
“不设兵曹,一切军务皆由参谋司自行负责!”
兵曹相当于后世的人武部,不过现在设立还不合时宜,多一级机构,不仅导致人员冗杂,而且必定会争权夺利,这不是以云哥儿的意志而消除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名利。
云哥儿表情严肃,再次强调道:
“舒先生,咱们目前所有的民事政事,都是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破虏军的需要,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舒远有点懵,不过也反应过来,只有军队打赢了,才有资格谈其他,打输了万事皆休。
“工曹暂时也不设,器械司如今人手不足,咱们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打造军械,倘若有需要,可以去找周大福临时调拨部分工匠。”
如今整个器械司上千人,不过很多都是学徒和一些杂工,即使采用了流水线作业,一些精细的工作也需要熟匠才能完成。
舒远点点头,没有什么异议,如今破虏军的财力根本无法支撑工曹全力开动。
“各地巡检司今后划入刑曹吧!”
舒远先是一愣,又是一喜,小心的问道:
“将军,那各地的巡检可是直接划入刑曹?”
如今四个巡检司,均驻有一司士兵,若是直接转入刑曹,政务司以后的腰杆子可就硬了。
“哈哈,老舒,你要是能争得过几个千总,就去找他们要人。”
“得,我还是自己去招人吧。”
舒远一阵无语,秀才遇见兵,有理也说不清。
“如今最紧要的事是把这夏粮给收上来,舒先生,不看到粮食入库,我这心里的大石头就落不了地。”
云哥儿记不清历史发展细节,却也知道每一个王朝末期,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手中有兵,库里有粮,任他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将军,可否通过蛛网,将这黄册和鱼鳞册从衙门里抄录一份出来?”
蛛网的存在并不是什么秘密,不少人都知道有这么个机构,知道顺子还海子在负责,却窥不到内镜。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诏编制赋役黄册,由甲首发给各户依项如实填写,再逐级上报至户部。送呈户部的人口赋役册表面用黄纸,故而得名“黄册”。
黄册一式四份,一份上呈户部,另外三份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每隔十年,黄册就要重新登记填写一次。
而这鱼鳞册和黄册作用类似,是不过记录的是田亩,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并详细登记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等,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因田图状似鱼鳞而得名。
有明一朝,用赋役黄册管理户口与赋役,用鱼鳞图册审察核实并管理田亩,二者经纬交织,互相印证。
“舒先生,那些老掉牙的黄册和鱼鳞册对我们并无多少用处,我意清丈田亩!”
土地,终究是迈不过的坎,简单来说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对于土地问题,云哥儿慎之又慎,小心试探。
自秦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国家以来的两千余年,封建王朝都逃不过三百年更替的历史怪圈。
王朝末期,各类尖锐的社会问题都已积累到极致,即使有志之士力挽狂澜想挽天倾,也不过是垂死挣扎。
土地兼并成了最主要的矛盾,什么是土地兼并?
土地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土地兼并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的过度集中,带来的便是财富过度集中。
既得利益阶级获得大量的粮食和财富,堆在仓库花不出去,便没有扩大再生产的动力,生产效率和创新力都会下降,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社会不平等加剧。
土地兼并不会导致王朝马上崩溃,如艾滋病毒一般,破坏免疫系统,其衍生的一系列矛盾,最终导致庞然大物的轰然倒地。
所以,云哥儿需要一场土地革命,将过度集中的财富再次化整为零,团结多数,打击少数。
“将军,会不会操之过急了点?”
舒远再次被云哥儿的大胆所震惊,清丈田亩,张居正干过一次,死后的下场,可谓是凄惨至极。
“无妨,枪杆子在我们手里!”
云哥儿笑着安慰舒远,他有的是耐心。
“至于今年的夏税,我让蛛网想办法,弄一份去年的卷档,最重要的要让百姓知道该将税交给谁!”
大明的官府如同筛子,只要给银子,丢失几卷无关紧要的账簿也不是什么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