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j - 中华成语故事 - 刘丽军马凌云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中华成语故事 >

第8章j

)1.鸡犬升天

[释义]比喻一个人得了势,与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刘安》

[例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从他得势之后,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也都神气起来。

[故事]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被封为淮南王,他无心政事,一心修道,门下养了很多的方士,还编写了《神仙传》八卷,专门论述成仙得道及炼丹点金之术。

传说,有一天刘安家门前来了八个鹤发童颜的老翁,他们要面见刘安,并说自己精通仙术。刘安得到禀报,就吩咐看门人出点难题,试试他们的本事。于是看门人便对这些老翁说:“我们王爷需要的人才有三等:第一等人要会长生不老的仙术,第二等人要有广博的学识,第三等人是勇猛的武士,我看你们都这么老了,没什么用啦,还是快回家去吧!”没想到这些老翁纷纷说道:“嫌我们老,那就变小好了。”话音刚落,看门人面前出现了八个十几岁的小孩,看门人大吃一惊,飞快地跑回去报告给刘安,刘安知道是仙人到了,连忙跑出去迎接。

刘安把八位仙人迎入府中,请他们坐在金玉椅上,奉献上美酒佳肴,然后焚香跪拜。一眨眼,八位仙人由儿童又变成了老翁。他们对刘安说:“你有什么要求,说管说吧。”刘安连忙答道:“我想学炼制仙丹的法术。”仙人们说:“这有何难,我们传授你丹经三十六卷,你依法就能炼出仙丹。”经过一段时间的炼制,仙丹炼好了,为了试验仙丹是否灵验,刘安与八位仙人一起登上高山,他卷重地祷告了一番,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他就觉得身体渐渐变轻,一点点升上天空,最后竟与八位仙人一起腾升而去。在他们站立过的山顶上,留下了十八个清晰的脚印。

刘安家的院子里残留了一些炼制剩下的仙丹,这些仙丹被刘家的鸡狗当食物吃了下去,结果这些鸡狗也都飞上了天空,升仙而去。于是,人们就都纷纷传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

)2.疾风知劲草

[释义]只有在猛烈的大风中,才能发现哪些是坚韧不拔的草。比喻在极圃难的时候,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坚强意志。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同义]烈火真金

[例句]疾风知劲草,通过这场激烈的战斗,看出他是一位意志坚强的好同志。

[故事]疾风知劲草指的是猛烈的狂风刮过才知道只有坚韧的草是无法刮倒的。这句话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说出来的。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大肆捕杀汉室宗亲,当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暴动,汉朝宗室刘秀也乘机起兵。有一次刘秀的部队经过颍阳,有一个名叫王霸的人前亲投军,刘秀听说王霸是个很有志气很有能力的人,就收留了他。

从此,王霸对刘秀忠心不二,随着他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的功劳,在昆阳的战役中,他一举击溃王莽40万大军,刘秀对他更加的看重,任命他为功曹令史。

后来,王霸的父亲生病了,王霸为了回家照顾父亲,就辞别刘秀,回家侍奉父亲。有一次刘秀率兵路过王霸家乡,特地去看望他,这使王霸感激涕零,就再一次离家追随刘秀。

有一段时间,刘秀在军事上不很顺利,为了躲避已称帝的同族刘玄的迫害,就请命去河北作战。在河北,交战频繁又不能取胜,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缺少粮草,军心不振,许多人对刘秀失去了信心,害怕危险,都偷偷跑了,与王霸同时来投军的人也都走光了,只有王霸始终如一地跟随刘秀,刘秀看着王霸又是感动又是感慨,动情地说:“颖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王霸与刘秀关系愈加紧密。在邯郸附近,突遭敌兵奇袭,王霸奋勇护卫刘秀,使刘秀脱离了险境。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自己做了皇帝,他更加信任王霸,一再升他的官职,而王霸也不负刘秀所望,尽职尽责地巩固东汉的政权。

)3.家徒四壁

[释义]徒:只,仅。家中只有四面墙壁。形容极其贫圃,一无所有。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同义]家贫如洗四壁萧然

[反义]家给人足

[例句]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极其贫圃,许多人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故事]司马相如,西汉时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赋》都是大赋中的名篇,但他年轻的时候家境却十分贫困,他曾在梁孝王府上当过小官吏,梁孝王死后,他回成都老家闲居,生活更加困顿。

当时,成都附近的临邛县县令是王吉,他很钦佩司马相如,就主动和司马相如交往,一起来谈论辞赋文章。在临邛县里有一户非常有势力的人家,主人是卓王孙。卓王孙见王吉如此礼遇司马相如,便也想同他交往。于是他准备了一场盛宴亲邀请司马相如。开始时司马相如并不想参加,但是后来连王吉也亲自来请他,他就只好去了。到了卓王孙家,司马相如的风度举止立刻令所有宾客倾倒,受到大家的欢迎。席间宾客们邀请司马相如弹琴,刊马祖如推辞?不过,一曲天籁般的古琴弹奏,绕梁不绝,让所有宾客惊叹不已。这悠扬的琴声也惊动了内宅中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她循声见到了风流儒雅的司马相如,立刻心动不已。司马相如也早就知道卓文君是当地有名的才女。如今一见更加惊为天人,对她一见倾心。于是便信手弹了一曲《凤求凰》表明心迹。卓文君听后,又欢喜又害羞,脸一红飘然而去了。

虽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互相爱慕,但是卓王孙却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贫穷的书生。两人为此很苦恼,最后卓文君决定抛弃蒂华富贵与司马桕如一起相守。于是两人约好时间私奔了。来到了司马相如的家,卓文君一看真是一贫如洗,家里除了四面墙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可谓是“家徒四壁”。但卓文君并没有因此而嫌弃司马相如,依然一心与其相守。为了生活,卓文君卖掉了自己的首饰,回到临邛县开了个小酒馆,卓文君当垆卖酒,生意还算兴隆,二人日子虽清苦,但很幸福。

卓王孙虽责怪女儿,但他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儿整日在街上抛头露面,于是就开始接济他们。

)4.价值连城

[释义]连城:连厩一片的许多城池。价格值许多座城池。形容物品极为珍贵。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和氏》

[同义]无价之宝

[反义]一文不值

[例句]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抱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文物。

[故事]春币火的时候,楚国有一个叫做卞和的人。他在荆山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于是,便决定将这块璞玉献给楚厉王。

当卞和亲自将这块璞玉贡献给楚厉王后,楚厉王和大臣们相互传看。大臣们看来看去,看了半天,认为它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楚厉王对大臣们的说法有所怀疑,便请来专门的玉匠进行评估,可是连玉匠也认为它只是一块石头。这时,楚厉王表现得非常生气,认为卞和在欺骗自己,于是,便给卞和定下一个欺君的罪名,并)悔其左脚砍掉了,作为惩罚。

后来,楚厉王死了,楚武王继承了王位。于是卞和又将先前翌那块璞玉贡献给了楚武王。卞和心想:武王一定和厉王不一样,他是一个眼光高明的人,一定会识得这个宝玉人,但事情却不像卞和想得那样,武王和大臣们还是把那块璞玉当做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同样的罪名而被砍掉了右脚。

后来。楚武王也死了,楚文王继承了王位。可是这一次卞和却再也不敢进宫献宝了。卞和感到很无奈,抱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大哭了三天三夜,泪水都哭干了,甚至眼睛里都流出了血。

楚文王得知此事之后,便派人将卞和带进宫来,并且命令石匠将璞玉外面的石质剔除。经过一段时间的加工,一块晶莹剔透、珍奇无比的宝玉呈现在众人面前。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秦王得知有这样一块玉后,便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所以才说这块玉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5.见利忘义

[释义]利:利益,好处;义:道义。指看见了眼前的利益,就忘记了道义。

[出处]汉·班固《汉书·郦商传》

[反义]见利思义

[例句]抗日战争期间,一些人见利忘义,居然投靠日本人,残害自己的同胞。

[故事]汉朝的时候,高祖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当上了皇帝,史称汉惠帝。汉惠帝软弱无能,朝政大木又就落到他母亲吕后手中。吕后野心勃勃,处心积虑要夺取刘氏政市又,让吕家坐天下。因此,她封自己的侄儿吕台为吕王,吕禄为上将军,掌握着守卫都城的南北两支禁卫军。她还残酷地害死了刘邦的许多亲属,吓得惠帝不再过问政治。

公元前181年,吕后去世后,刘邦手下的功臣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秘密串联,决定诛灭吕氏家族。但周勃名为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已无兵权,兵马全掌握在吕家人手里。经过一番商量,他们想起了老丞相郦商。因为郦商的儿子郦寄是吕禄的好朋友,可以利用这层关系骗吕禄出来,然后设法除掉他。于是,他们将郦商骗出软禁起来,然后逼郦商劝说吕禄交出兵权。

郦寄被逼无奈,只好去找吕禄,对他说:“您不是刘家的人,却被封为王率领军队,这很容易引起大臣们的怀疑。咱们是朋友,我劝您还是把兵权交回给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这样,刘家的人也不会怀疑您了,您就可以回去享福了。”吕禄本无什么才能,觉得郦寄的话很有道理,便犹豫起来。就在吕禄放松防范的时候,周勃行动起来。他来到北军,让郦寄劝吕禄交出了兵权,并接收了北军,很快又控制了南军,最后,将吕家的人斩尽杀绝。

铲除吕氏势力后,周勃、陈平等迎立刘恒继位,史称汉文帝。郦寄在剿灭吕氏家族的斗争中立了功,被封为曲周侯。而当时有许多人认为郦寄出卖朋友,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