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6章无趣
王明远是国内二胡领域最被认可的后起之秀,就好像国际钢琴领域年少成名的郎朗。
王明远坐在姚蜻蜓的院子里,说:“那时候我拉二胡遇到了瓶颈,托了好多关系,这才联系到王裕台王老爷子。王老爷子让我去孤儿院,我背着二胡,去了孤儿院,王老爷子却不亲自指点我,而是让我和一个初中生,好好的谈谈。”
王明远指了指裴洛川所在的方向,小声说:“那时候他才刚上初二。”
方正红、方正火、姚蜻蜓三个人,都是一脸的好奇,等着王明远继续的往下说。
姚蜻蜓在一旁眯着眼睛笑,说:“这汤叫丰腴老鸭汤,做法……很讲究,哈哈哈。”
王明远说:“那时候院子里就只有四个人,我,王裕台老爷子,裴师傅、以及一个和裴师傅一起在孤儿院长大的小屁孩儿。我说的裴师傅,就是他。他当时让我拉了一段曲子,我拉的《良宵》。他说,《良宵》这么简单的曲子,你怎么拉得那么硬?这么简单的曲子,对技法没什么要求,你怎么还把精力都放在技法上?你的《良宵》,一点儿都不是《良宵》,没有意境。”
王明远很是感慨的看了眼裴洛川所在的方向,仿佛是重复着当年的话,说:“属于你自己的音乐,而不是学来的。”
听到意境这个词,另外三人全都竖起了耳朵。技法,只是音乐的血肉,意境,才是音乐的魂。
王明远说:“当时我就很不服气,问他,那你说说,我的《良宵》怎么就不是良宵?怎么就没有意境?他说,你拉的老气横秋,是学来的。教你二胡的师傅,也一定是拉得老气横秋。你知不知道,这首《良宵》是怎么来的?我说,是1928年除夕,刘天华即兴创作的。”
另外的三人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良宵》,的确是刘天华于1928年除夕即兴创作,是他所做十首曲目中,创作时间最短也是最随意的一曲。
王明远说:“他当时听我说了,就摇摇头,说,那你知不知道,刘天华最想做的,就是改进国乐。他在对待国乐的意识上,是偏于开放,倾向于与当时的交响乐融合的。二胡一直以来,除了独奏,大多都被用来配乐。刘天华却是想着,要让二胡融入交响,成为交响乐中的主角。你现在在国际音乐厅,听到以二胡为主的曲子,刘天华功不可没。”
另外的三人再次点了点头。方正红庆幸,二胡有刘天华;方正火遗憾,三弦没有刘天华。这也正是兄弟俩在民乐的造诣上旗鼓相当,却有一人,可以站在国际的舞台,另一人只能遥遥兴叹。
绳子是从六楼的窗口续出来的。
方正红最关心的,还是意境的问题,这也是他承认,自己的《良宵》照比王明远差了好几条大街的问题本源。他说:“可是,你说的这些,和意境有什么关系?”
方正火也说:“是啊,你快说,我们都听着呐。”
王明远说:“你们还不明白?他说我拉得老气横秋,是因为效仿的痕迹太重。我在遇到他之前,都是在学二胡,哪怕学到水平很高,也都是没有跳脱出学的禁锢。听完他说的话,我才开始真的去拉,是拉二胡,凭着自己的心性。他说,刘天华创作《良宵》,其心境怡然自得,拉出来也是清新明快。你没有经历过1928年的那个除夕,亲临不到那份场景,拉出的《良宵》,自然也就缺少了刘天华的意境。即便你拉得再好、再像,你也还是在学,没有超脱学的范畴。”
王明远深深的吸了口气,说:“当时他看着我,问我,你不是刘天华,你为什么不拉自己的《良宵》。难道你此前那么多年,都没有经历过良宵?你说你遇到了瓶颈,是因为你仍然在学习别人,你觉得,学着学着,就突然的学不会了,因为你永远都成不了别人。你,学得已经足够,今后成与不成,只在于能否把心里的音乐,展现在技法上。”
王明远很是感慨的看了眼裴洛川所在的方向,仿佛是重复着当年的话,说:“属于你自己的音乐,而不是学来的。”
音乐,必须是自己的。
方正红豁然开朗。
方正火则是一副失落的模样。
姚蜻蜓凑趣的笑着,说:“听得我都想拜师了。”
王明远一拍大腿,哈哈的大笑,说:“可不!当时我就说,别看你比我小着那么多岁,也不管你是真懂还是装明白,反正我王明远,只要见到了你,就叫你一声师傅。谁知道,听完我说的这话,他边上的那个叫什么小山的小屁孩儿突然就不干了,气哼哼的说,世纪!给他拉一个!让他听听,什么才叫二胡!”
王明远再次的深吸口气,说:“然后,他还真的要去了我的二胡,拉了一曲,拉的就是《良宵》。”
姚蜻蜓三人都定定的看着王明远,方正红问道:“拉得怎么样?”
王明远一拍大腿,哈哈的大笑,说:“可不!当时我就说,别看你比我小着那么多岁,也不管你是真懂还是装明白,反正我王明远,只要见到了你,就叫你一声师傅。谁知道,听完我说的这话,他边上的那个叫什么小山的小屁孩儿突然就不干了,气哼哼的说,世纪!给他拉一个!让他听听,什么才叫二胡!”
王明远尴尬的笑了笑,小声说:“把我给听哭了。”
姚蜻蜓三人都是一脸的懵然。要说二胡里有一首极为知名的曲目叫《病中吟》,拉得好的,倒是极易把人听哭。可是,你这听的是《良宵》,怎么就能把自己给听哭了?
这……
姚蜻蜓三人都是一脸的懵然。要说二胡里有一首极为知名的曲目叫《病中吟》,拉得好的,倒是极易把人听哭。可是,你这听的是《良宵》,怎么就能把自己给听哭了?
王明远时至今日,仍是有些困惑,小声说:“是《良宵》,但是,很寂寞,有一种生无可恋,活着没什么意思的意境在里面。”
姚蜻蜓三人都是一阵的无语,当年,裴洛川在上初二,怎么可能会生无可恋,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王明远说:“那时候院子里就只有四个人,我,王裕台老爷子,裴师傅、以及一个和裴师傅一起在孤儿院长大的小屁孩儿。我说的裴师傅,就是他。他当时让我拉了一段曲子,我拉的《良宵》。他说,《良宵》这么简单的曲子,你怎么拉得那么硬?这么简单的曲子,对技法没什么要求,你怎么还把精力都放在技法上?你的《良宵》,一点儿都不是《良宵》,没有意境。”
方正火纳闷的问道:“你是说,他厌世?”
王明远小声说:“我哪知道,不过当年跟他接触,觉得他表面看起来阳光,内心其实特别的悲观。再说,这都过了这么多年,人的心境总会变的。”
姚蜻蜓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小老弟,是越来越好奇了。
方正红方正火两兄弟,则是细细咀嚼起了王明远刚才学过的话。其实,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表达内心,表现情绪。
是要表达自己的内心,表现自己的情绪。
方正红和方正火两兄弟,都感觉到受益良多。
正好这时候,裴洛川切完了葱花香菜,拿着几只碗走了过来。他盛了五碗汤,每人一碗,自己端着一碗,轻轻啜了一口,问道:“这汤怎么样?”
王明远一拍大腿,哈哈的大笑,说:“可不!当时我就说,别看你比我小着那么多岁,也不管你是真懂还是装明白,反正我王明远,只要见到了你,就叫你一声师傅。谁知道,听完我说的这话,他边上的那个叫什么小山的小屁孩儿突然就不干了,气哼哼的说,世纪!给他拉一个!让他听听,什么才叫二胡!”
另外四人先后的尝了尝,王明远说:“好喝,就是有点淡。”
方正红和方正火也相继的说:“汤不错,就是淡了。”
然后四个人又继续的喝汤,王明远说:“好像也不是太淡,咸淡正好。”
另外四人先后的尝了尝,王明远说:“好喝,就是有点淡。”
方正红说:“喝着喝着,就不觉得淡了,好鲜啊!”
方正火说:“好喝,真是越喝越好喝,这汤有什么说道?”
姚蜻蜓在一旁眯着眼睛笑,说:“这汤叫丰腴老鸭汤,做法……很讲究,哈哈哈。”
之前裴洛川熬汤的时候,他可是就在一旁看着,只是把鸭子焯了几遍,就放在冷水里小火慢熬。
俗话说热水吃肉,冷水喝汤,这汤的唯一讲究,应该就是冷水的时候把焯好的鸭子下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