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呵
玉柏衡是谁?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不得不细说盟中风头正劲的万衍阁了。
上古至今,修行有三样旧传:术法、符法、阵法。这三样施行出来的强弱都与环境中的灵炁、修行者本身的道行息息相关,唯有少量以灵石驱动的器物可以不受外物影响,便是后来所谓“灵械”的雏形。
但始界灵石匮乏,与其拿去驱动灵械消耗掉,真不如用在自己身上提升道行来得实惠。所以彼时的灵械研究仅作为符法和阵法的附庸,零零散散,不成体系。
直到蜃息盟的先辈们走出始界,不再困于灵炁之事,灵械可以独立运转的种种优点便逐渐显现出来,开始获得重视。
再至四百多年前,一位天才灵械师横空出世,将“灵械”发展出了符法和阵法都不能做出的变化,使它彻底剥离出来,成为单独一门。这位天才灵械师也借此封山,拜大宗师,建万衍阁。
万衍阁自组建以来,更将灵械一门发扬光大,时不时就有惊人之举。尤其在那位阁主大宗师主持修建了那座著名的“天玄地幽五行七巧八卦柱”之后,更是一时风头无两,成了不少后辈的向往之处。
多年来,万衍阁人才辈出,若有一物一事有开创之功的,无论资辈高低,皆可晋为仅次于阁主之尊的“偃主”。
而我们要说的这位玉柏衡,便是十二名偃主之一,也是制作改造“六合棋”的主事人。
其人年逾两百岁,看上去却仅有三十上下,面容堪称清俊。他常穿一袭错金的青灰色长袍,墨发金冠,行走睥睨间,便不自觉地流露出一股淡漠万物的超然气质,使你一眼就明白,这是个惯于“走在人群前方”的人,他的眼睛里只有他所追寻的事物,而毫不在意那些无关此志的闲杂人等。
确实如此,他对于自己所做的东西专注又自负。这在欣赏他的人眼里不失为一样可爱之处,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则完全是欠揍的表现。
今日,是六合棋在众人面前的首次亮相。玉柏衡也领了几位弟子前来巡查,一半是为了保障一切顺利,另一半则多少有些炫耀之意。
“玉偃主,这棋子的做法似乎大有文章啊?”
若听到这样的话,玉柏衡便会不自觉地流露出笑意,说:“不过小试牛刀罢了,再过一两年,你们才知这奥妙在何处。”
他一边说,一边看着棋盘上以固化的灵炁做成的棋子,心满意足。
固化灵炁——这正是他借以获封“偃主”之名的成就。
虽然人们来到蒙初界之后,已经不为修炼所用的灵炁而发愁,但天然的灵石矿仍是越用越少。这于术法、符法、阵法的影响都有限,但于灵械一门却是极大的打击。
若是能回收游离的灵炁再制成灵石,那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们都这么想,但实现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即便后来玉柏衡在机缘巧合下找到了固化灵炁的办法,但要将其长期保存,就只能分成小份再以“壳”封装。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便是“灵琼”。
灵琼所含灵炁较少,使用时需要破壳,破壳后又会很快消散,因而不堪大用,只能作为学生们练习阵法符箓的材料。
玉柏衡的梦想,便是用游离的灵炁做出真正的灵石——那种不需要封装也能稳定存在的、可以平缓散发的灵炁结晶。
外人不能想象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更想不到六合棋中那小小的一枚棋子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一步突破。
这些无壳却能稳定存在的灵琼,即便还有诸多限制条件,已经令他看到了曙光。
他的眼中唯有他所追逐的东西,即便在高不可及之处,他也要找到一条路,想尽办法到达那里。
玉柏衡正踌躇满志地看着那些精细的小棋子,畅想此后的无限可能,却见一名弟子满脸纠结地走来,好像有什么话难以启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