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固守坚城 - 魏烈 - 清水茶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魏烈 >

第103章固守坚城

其他事情可以取巧,唯独攻城必须用人命去填。将军们既然不想用自己的部下去冲锋,那就只能从后方征用大量西域人或者俘虏作为炮灰,替他们去死。

这件事这高顺打退第一波攻城部队时就看出端倪,昨天叛军攻城部队虽然实力不济。但最起码装备齐全,最低级的士卒身上都有身羊皮甲防身。

可是今天一早攻城的人不但没有盔甲,大多数人还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盔甲都凑不齐,更别提武器了。有些人甚至连兵器都没有,随手拿了一根木棍就打算‘攻城’。

虽然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但他万万没想到鲜卑人竟然拿盟友的子民当做替死鬼,用来消耗敦煌城中储备的守城器械。

但是叛军们不会想到为了弥补高顺手下兵力的不足,我说服张温把全军所有的箭矢都留给了敦煌。只要敦煌城内箭矢不断,仰仗汉弩的威力,叛军们永远不可能攻破敦煌城。

兵法云久守必失确实有它的道理,随着叛军们一波又一波‘敢死队’们自杀式的攻城,很快就在敦煌城前筑起了一堵尸墙。让城内守军们的射击视野收到了极大的限制,也让鲜卑羌戎各部落的弓骑兵有了掩护攻城的掩体。

虽然他们的冶铁能力不强,箭头大部分都是骨质的。但是在距离仅有七十步的位置上,对守城方士兵也足够致命。

再加上宋建部本为叛乱汉军,手上存有相当数量的汉弩武器。利用这些武器夹杂在蛮族弓骑兵们的行列里,时不时在上几发冷箭也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一边要负责射杀远处支援部队,一边要与登上城墙的攻城部队展开搏杀,这种昼夜不停的残酷战斗已经让高顺手下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现在又被叛军掌握了支援能力,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军队减员问题。

“高将军,今天你就跟我们兄弟俩交个实底,现在我们手底下能动弹的兄弟到底还剩下多少?也好让我们心里有个数。

眼看着现在每天都有同袍被流矢射中,身为统兵大将我们却不知道家底还剩多少。感觉束手束脚的,连仗都不敢打了。”

高顺理解颜良、文丑的苦衷,从围城到现在已经过了半个月了。考虑到每天敌方进攻的强度和主公留给敦煌城的资源,恐怕现有的守城物资已经消耗的差不多。

看来今天不把实际家底拿出来让两位将军安心,他们是不会出自己的大帐门的。为了防止机密泄露,高顺屏退了左右侍卫,又安排了亲信在大帐周围警戒,这才把家底说了出来。

“两位将军不必惊慌,主公早就料到敦煌必将会迎来一场苦战。在离开前特地为我们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工匠,为我们打造兵器。

这些日子里,他们已经打造了三万箭矢。因为材料取自城中木房,所以强度肯定不及制式弩箭,但也可堪一用。

人员方面你们也不必担忧,这些日子里我已经从城中居民里选出来一些人进行操练,总数已经达到了三千余人。即使五千刑徒军全部阵亡,我们也能撑上一阵子,只是……”

“只是什么?”颜良文丑听到这些好消息本来是心情很好,但一听到高顺来了句‘只是’,就知道里面出了些差池。

“只是敌军的进攻力度比我想象的还要猛烈,单单是今天就已经损失了五百人左右。而临时组建的城卫军又没有足够的训练,更没有见过血,放到正面战场上能发挥出一半的实力就已经是要烧高香了。

如果不能削弱叛军的进攻力度,最多八天,八天后我们就要跟这敦煌城埋葬在一起了。”

“要不咱们给主公他们发信,看看温公那边能不能给我们点支持,最起码也能减少弟兄们的压力。”

对于文丑的提议,高顺表示赞成。在当天夜里,他便派出了三波传令兵趁着夜色的掩护,赶往了大部队的藏身地求援。

在敦煌抵抗的这些日子里,我们也在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

“本想以敦煌为饵,消减叛军主力。可没想到他们这么不要脸,竟然拿西域百姓和我汉家儿郎去当替死鬼。

现在继续敦煌战役已经毫无意义,我建议趁着夜色立即发兵,打乱敌方部署,救出敦煌城里的兄弟们,沿着张掖一线节节抵抗。”

曹操说的是实情,但我也有自己的考虑。

“我不同意,敦煌乃是西域入我大汉的第一重屏障,其城池之坚固,资源之充足为河西之最。如果在这里都不能挡住追兵,那后面的防线就更不能够指望了。温公,请您三思啊。”

张温第一次感觉到这份选择这么沉重,他知道他的决策无论是什么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汉帝国西部边陲的未来走向。

“就按曹疾的方案去做吧!现在朝廷就像是个四处漏风的大封箱,实在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了。

能把叛军托在敦煌一天就拖一天,能保证土地不多丢一寸那就保一寸。只要不让朝廷放弃对西部边陲的输血,那我们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