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朝堂暗流 - 魏烈 - 清水茶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魏烈 >

第16章朝堂暗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刘宏心里头明白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鲜有诚心忠君的人,但为了这汉家天下还是强忍着杀人的冲动重新封赏了诸位大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江山就是靠着这帮‘逆臣’维系着,一旦他们有丝毫不顺心,自家的江山就会动荡不安。

皇帝不满意这个结果,各个派系的官员们也不满意。世家派的大人们认为皇帝刻意打压他们在丹毒大案里的功劳,无视世家们为了妥协做出的牺牲,用那毫末小官来搪塞他们。

清流派认为陛下识人不明,不仅让阉党曹氏窃取高位,还将洛阳公认的两个小流氓——曹操、曹疾召入东宫,陪侍太子。

中间派官员们更是不满,他们也在大案里面出工出力。可是好处都被阉党和世家派的大老爷们给攫取掉了,整个派系的官员们可以称得上是收获缺缺。

看起来,大殿里最后的赢家还是那些背靠皇帝的阉党众人。趁着这次丹毒大案的东风,不仅是曹操、曹疾加官进爵,其他的派系成员也是获利颇丰。甚至势力一举超过了老对头清流派,成为了仅次于世家派的朝堂第二大势力。

满意的人自然是默默接受好处,闷声发大财。不满的人虽是满腹牢骚,可也不敢在皇帝面前造次。都说‘伴君如伴虎,虎大要伤人’,今天他们已经否决了刘宏的一次提案。要是再否决一次,估计他们就只能怀着冤屈到高祖皇帝刘邦那里去告御状了。

“既然诸卿对于朕的封赏没有异议,那这次的大朝会就到这里吧。鉴于丹毒大案里卿等的劳苦功高,朕决定赐诸位休朝三日,沐浴一天。

之前为保密将卿等限制在宫内旬月之久,现如今此事已有定论,再约束尔等于皇宫内院中。一则人数众多,于皇家安全有威胁;二则未免显得孤不近人情,阻碍臣子们阖家欢乐。

因此,请诸卿在今天择机离宫。寡人还有要事在身,就先行一步了。”

(刘宏潜台词:事儿办完了,你们该回哪回哪去。限你们今天只能滚蛋,如果搬晚了,不仅不管饭,朕还会亲手把你们赶出去。)

说完也不顾及大臣们那难看的脸色,自顾自的回后宫去了。这大朝会的时间还没有结束,大老板就已经走了,那他们这些打工人再待在未央宫里也毫无意义,只能在三公的带领下各自散去。

曹老爹本来也想随大流回到院子里收拾收拾,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宫回家。可是不想刚一出未央宫大殿,便被各个派系的核心人物盯上了。

先是世家派领袖袁隗首先发难。

“曹太尉!曹太尉慢些走,我等有事求教。还望太尉能够为我等解答疑惑,袁某在此拜谢了。”

清流派的王允也对刘宏的赏赐有所不满。

“是啊是啊,曹太尉。我等对于陛下的旨意有所疑惑,还望曹太尉留步,王某在此谢过太尉。”

“曹太尉……”、“曹太尉……”

看着眼前拦住去路的各派大佬,曹老爹的内心中充满了对于刘宏坑下属行为的深深怨念。但也明白世家、皇帝、名士他谁也得罪不起,与其被别人暴打一通后被迫告知,还不如趁别人给你面子的时候老实交代。

“各位大人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曹某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众人见曹嵩如此识相,不由得心理松了一口气。毕竟曹嵩贵为三公,若是他避而不答,他们这些世家纵使可以用盘外招逼曹嵩就范。可也未免会落下个‘下克上’的负面形象,这对于靠‘脸面’吃饭的世家名士们是不能容忍的损失。

现在曹嵩自己配合,就不需要担此骂名了。一时间大殿外的氛围为之一松,但在看向曹嵩的眼神里不由得带上来一抹鄙视。人性本就是如此不堪,正所谓‘小人诱之以利,君子欺之以方。’,欺软怕硬的劣根性早就深深的根植于这些世家名人的心里,直到最终灭亡的那刻也未曾更改。

“曹兄,我等在此就是想问一句这回的赏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等朝臣怎么看不明白啊?”

曹老爹还没听完这话,心里顿时就火了。你袁隗tm会不会说话,竟然用九卿的身份来质问我?还真是不拿我太尉的身份当干粮啊。但是话已经说出去了,就算是为了脸面也不可能拒绝回答。

“袁司徒,陛下的赏赐乃是陛下所做的决定。我等臣子怎可妄测天机,揣摩圣意啊。这雷霆雨露具是天恩,陛下征我儿为洛阳令,他就是洛阳令;辟他为太子冼马,他就是太子冼马。没有原因,也没有为什么。”

(曹嵩潜台词:姓袁的,你别给脸不要脸啊。我儿子的洛阳令被你们这帮孙子搅和黄了,也就算了怕。

现在又来欺负我,信不信老子整死你啊,别忘了你是九卿,老子是三公,单单是官职就能压死你。要是识相的就给我放尊重点,跟谁称兄道弟呢?

至于刘宏怎么封赏的都不管我的事。要问原因,你问他去啊,跟我扯什么劲。)

纵使曹老爹言语里的拒绝意味十足,可是没得到想要的回答,他们又怎么能甘心呢?

见袁隗得罪了曹老爹,王允自觉得顶替了袁隗的角色,和声细语的继续询问。

“曹公勿恼,袁司徒也是一时性急,不慎口出狂言。若有得罪,还望曹太尉宽宏大量,饶恕则个。”

曹老爹对王允的话是一个笔画也不信,可是也不想为了这等小事就跟天下世家之首袁阀闹僵,便只能顺着王允给的台阶与袁隗和解。

“既然是王御史(注:此时王允身份是侍御史。)从中调和,那今日之事就此做罢,还望袁司徒以后谨言慎行,约束自我。”

王允明白这是曹老爹同意了调和关系,可以继续询问了。

“那在下可就多谢太尉赏脸了!但不知太尉能否告知我等,皇帝如此作为到底是有何深意啊?”

随后见曹老爹脸色微愠,立刻解释缘由予以补救。

“太尉息怒,王某绝无轻慢太尉之心。实在是此事与丹毒大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在是不能不让我等多想啊。倘若太尉真的知道些许内情,还望以实相告,以安群臣之心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就差跪下求曹老爹说实话。那还能怎么办?

“非是曹某不愿意以实相告,实在是这缘由实在是羞于启齿。”

大臣们听得是一头雾水,怎么赏赐官职还会羞于启齿呢?难不成这里面真有什么py交易吗?看来这次曹太尉是真的不想说啊!

那王允眼见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丝线索,又那能愿意放弃这天赐良机。趁着大家都在思索的空挡,用手拉了拉好友蔡邕的衣角,示意他加一把火。

蔡邕与王允深交久矣,早已经培养起了些许默契,立刻明白了王允的主意。

“在下议郎蔡邕,见过曹太尉。”

见蔡邕出列,曹嵩心知今天这事不好办了。别人可以用不知道糊弄,他们顶多会骂几句。可蔡邕不同啊,作为能与郑玄、司马徽并称文坛领袖的人物,在士林和民间有着极大的声望,甚至连皇帝都要在一定程度上迁就他。

若是他说曹老爹一句坏话,估计曹老爹这太尉也就当到头了。若是凭着真本事当的太尉自然是毫不畏惧,可惜曹老爹这官是买来的。

皇帝可不会为了一个买官的人与天下人为敌,甚至巴不得曹老爹赶紧下去,好叫他把太尉空出来再卖一次。

想明白了这其中利害关系的曹老爹,对于蔡邕的态度与对王允和袁隗的态度大不相同,那是相当的友善啊。

“不知蔡大家到此,曹嵩这厢有礼了。”

蔡邕见曹嵩对自己的态度非常热情,对于自己任务的完成也多了几分把握。

“曹太尉不必客气,你我同在朝堂之上,应当以朝堂之利对待。应当是下官蔡邕在此拜见曹太尉才对。”

这几句话把曹老爹捧的是有点飘飘然的感觉,也为后面讨论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