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来吃酒
皇后娘娘登坛之后,乐工再换《寿和》乐,此为酌酒专用。尚仪抱樽斟上慢慢一爵;皇后娘娘双手捧着,献至神位前大礼参拜。乐声止歇,尚仪跪到神位右侧,高声朗读祝辞:“……四月朔日,子皇后武氏,敢昭告于先蚕氏:惟神肇兴蚕织,功济黔黎,爰择嘉时,式遵令典,谨以制币牺斋,粢盛庶品,明荐于神。尚飨……”
第一爵敬过,皇后再接过第二爵,这次自己喝一口——虽说这是祭神,但东西是皇家带来的,皇后算是“请客”的主人,她若不喝那受招待的神明八成也是不好意思喝的。
尚仪随后捧来三牲胙肉——有规矩,牛、羊、豕三牲都要取前肢小腿,放在竹子编的小笸箩里,此器唤作笾(biān)。皇后双手接过,至神位前,高举让神明过目,然后再交给左右女官,由她们摆上供案。菜肴有许多,就不必都由皇后一一进献,而是由婢女们帮着摆上去。
全部捧上已毕,皇后遵礼再拜,又接第三爵酒,这次一饮而尽。这样一来,亲蚕礼算是正式结束了。
亲蚕礼祀完了以后,还举办的最后一项活动——劳酒。
所谓劳酒,就是酬谢参与祭祀的妃嫔,以及内外命妇。皇后娘娘早在宫人的陪伴下,重新换了一套祎衣,只见这祎衣,以深青丝绢织就,上画雉鸡,五彩斑斓的翎羽,朱红色绣花衣袖,黑白相间的黼黻衣领;青色裙裳,以翟羽为饰,华美无比。
而李令月作为公主也绷起小脸,也可能是有些累了。总之她严格按照礼仪,不苟言笑端端方方,正襟危坐在东南方位;由于现在并没有同龄的公主,她虽然有两个姐姐。但大家都知道,上次太子为了给她们求情,请皇后让两位公主出嫁,还得罪了皇后。所以这次,没有一个人再敢提这话。
那两同父异母的姐姐没有来,其实这也没什么,李令月从小到大,与她们没见过几面,对她们没什么印象,也并不亲近。
她的下首就依次坐了,鲁国公府上的夫人并着几位刚及笄的姑娘;还有葛国公府老夫人,也带了几位如花似玉的小孙女,环绕左右。而萧国公府上因为老夫人身体一向不太好,这种场合,也是由世子夫人,带着几房姑嫂陪着,到也热闹。
而杜六叶作为三品女官,也占有一席之位。她坐在离李令月只有一步之遥的侧后方。正好与各国公府的小姐们齐平,坐在她旁边的鲁小姐则时不时的与她耳语几句。
李令月的斜对面,则是英国公府太夫人,女宫们把她老人家的坐位则设于西南。环绕在皇后身侧,陪着她说说话。
英国公府太夫人的身后也跟着不少妇孺,杜六叶看时,发现应该有李琳儿。她听清江源提过这么热心快肠的小姐,就是因为有她的帮忙。清江源才能那么快的找到那些养花基地,并且发觉了李弘将那些花运到了洛阳。
而英国公府太夫人的下首,则依次坐了谯国公府上、还有尚书令府上的家眷……各路侯爵伯府齐聚一堂。一时之间,账内衣香鬓影,彩袖辉煌。大家含笑攀谈,莺莺宴语,好不热闹。
宦官宫女开始依次呈上菜肴,他们毕恭毕敬的率先捧到御案前。然后才由东向西,每席都一一奉满。借着这个机会,杜六叶四下察看,她发现银青光禄大夫房家,坐在中间的位置上,既不显得突出,也不显得寒碜。那房小娥则一直跟她旁边的杜府小姐,说着什么悄悄话。
及至她的案前也摆满了肉食果蔬,杜六叶看时,不过是些糟鹅掌、卤水晶肘子、白斩鸡、福禄团子……还有各种点心,她也顾不得吃,一直低着头,听皇后娘娘与英国公太夫人说着话。
“……你这小孙女长得到是极好的,今年有多大了?可有议亲啊?”
英国公府太夫人年岁已高,满鬓斑白,虽是眼角额头都有许多皱纹,但眼睛清锐,目光灼灼。可见也位十分有主见的老太太,见皇后娘娘问她。依着礼规矩却又不失风度的答道:“娘娘别看她模样儿还算长得俊,但却被我这老太婆和她的父母给惯坏了,很是十分顽皮。平日里淘气得紧。
要说议亲,却是已经与裴家的五郎君换过庚帖了”
皇后娘娘的神色,就有些复杂了。好像皱着眉,却又像松了口气。依然是叹道:“哈哈……本宫看您年岁已高,这丫头又是极好,就不要拘得太紧了。只可惜,已经议过亲喽!你看本宫,还有三个皇子,大都已经成人了,除了老大,其余的都还没有着落呢!”
“老身看皇后娘娘真是多虑了,几位皇子神采斐然,天姿秀敏,都是不可多得的良才。还不知道哪家的闺女,有这样的福气啊!哈哈哈……”
两人如此你来我往的打着机锋,表面俱是笑得和善。谁知道她们心里都在打什么算盘呢?
要说这英国公府的老太太,也真是精明,国公府不管是选了哪位皇子,都算提前站好了队。如今在这风口浪尖上,形势又不明朗,若一失足,简直成千古恨,毁灭的是整个家族。谁肯轻易表明态度呢?英国公府显然不想趟这淌浑水。居然提前把李琳儿的婚事就给定下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说到这件事时,偌大帐篷里其实安静不少。就算有几名贵妇正相笑着说话,也是竖起耳朵仔细倾听,悄悄地注意皇后娘娘的一言一行。
她们不想与皇家攀亲,愿意借势往上爬的人多的得,尤其是那些寒门小户。
令杜六叶感觉有些怪怪的地方,是李琳儿的眼神,她居然满含幽怨地偷偷望向自己?那欲说还休,忧郁苦楚的神情,叫杜六叶心中莫明有些费解和不安。难道她不愿意嫁给裴家五郎君?
裴家?是哪个裴家?左金吾卫裴家?还是御史裴炎家?如果是前者,那到还无所谓。只可惜了李琳儿这样的活泼灵动的妙人,不知配了个怎样的货色?当然了,是杜六叶先入为主,她一想到裴澄欣,就对左金吾卫裴家,没什么好印象。
ps:此处桑蚕礼仪,引用《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第三部》,王晓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