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五代十国商业中心
五代十国时期有以下一些商业中心城市:
1.扬州:在唐代时扬州就已经是非常繁荣的商业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依然具有重要的商业地位。它处于南北交通的要道,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当时的扬州不仅是国内贸易的枢纽,还与海外有着一定的贸易往来。这里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商品,商业活动十分活跃。杨吴和南唐时期,扬州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后期因战争等因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2.杭州: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吴越国统治者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得杭州地区相对稳定,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杭州位于大运河运输的起点(也是终点),水上交通便利,促进了贸易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杭州的商业日益繁荣,店铺林立,商品种类丰富,成为当时南方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其繁荣的景象也为后来南宋将其定为都城奠定了基础。
3.金陵(今南京):在南唐时期成为政治中心后,商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南唐的统治者重视经济建设,金陵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多,商业氛围浓厚。街道上店铺众多,商贾云集,来自各地的货物在这里汇聚流通。金陵不仅是南唐国内的商业中心,还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是重要的区域性商业城市。
4.成都:五代十国时期,这里先后是前蜀和后蜀的都城。四川地区本身物产丰富,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农业发达,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成都地处西南,相对较为安定,较少受到中原战乱的影响。其商业繁荣,特色手工业如丝织业、制盐业、制茶业、造船业、造纸业、印刷业等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业中心。
5.长沙:是楚国的中心城市。当时的楚国大力发展商业贸易,长沙作为其政治、经济中心,商业活动频繁。这里是南方最大的茶市,茶税成为楚国主要的税收来源,每年茶税所得颇丰。长沙利用处于南北通道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与中原王朝和南方诸国的中转贸易,商业地位日益重要。
6.荆州:是荆南(南平)的都城。荆南地狭势弱,但地理位置重要,处于交通要冲,是北方政权与吴、蜀、楚等政权的缓冲地。其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发展商业,商税收入成为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7.福州:在五代十国时期是闽国的统治中心。这里远离中原战乱,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同时,福州的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贸易。它与海外的联系密切,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港口。
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国商业中心城市与同时期的欧洲城市相比,有以下特点:
1.经济基础与发展程度:
-中国:
-农业支撑有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相对稳定,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四川地区的前蜀和后蜀,赋役较轻,粮价低廉,这使得百姓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而且经济作物种植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像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的贸易十分活跃。
-手工业发达: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高度发展。江浙地区的丝织业技术精湛,生产的丝绸品质上乘;南方的制瓷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瓷器远销国内外;福州、泉州等地的造船业兴盛,为海上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运输工具。
-欧洲:
-农业发展缓慢:当时欧洲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效率较低,农作物产量有限,难以像中国那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物资。而且欧洲的封建领主制度对农民的束缚较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手工业虽有一定发展,但规模和技术水平与中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欧洲的手工业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2.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
-中国:商业中心城市规模较大,人口众多。例如,当时的扬州、杭州、成都等城市,人口可达数十万甚至百万。这些城市不仅是商业贸易的中心,也是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功能较为综合。
-欧洲:城市规模普遍较小,人口较少。大多数城市只有几百人至几千人,上万人的城市已较为稀有。这主要是因为欧洲的城市多是在封建领主的领地内逐渐发展起来的,受到封建制度的限制,城市的发展空间有限。
3.商业结构与贸易范围:
-中国:
-商业结构多元:商业活动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农产品贸易、手工业产品贸易、长途贩运等。而且商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例如,丝织业发达的城市,不仅有丝绸的生产,还有丝绸的贸易,形成了专业化的市场。
-贸易范围广泛:国内贸易频繁,各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活跃。同时,中国的商业中心城市还与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如与东南亚、南亚等地的海外贸易不断发展,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进口香料、珠宝等奢侈品。
-欧洲:
-贸易商品单一:主要以本地的农产品、手工业品以及从东方进口的奢侈品为主。由于欧洲自身的手工业生产能力有限,大部分商品需要从外部进口,尤其是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商品备受欢迎。
-贸易路线受限:欧洲的贸易路线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地区以及一些内陆河流沿线,贸易范围相对较窄。而且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分裂和战争频繁,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4.城市管理与组织形式:
-中国:
-政府管理严格:中国的商业中心城市大多有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例如,政府会对市场进行规划,设置专门的商业区和市场,对商人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以维护市场秩序。
-行会组织成熟:中国的城市中行会组织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行会对商业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规范行业标准,保护商人的利益。商人在行会的组织下,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外部风险。
-欧洲:
-自治权较高:欧洲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城市居民通过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到了自己管理城市的权利,建立了城市议会等自治机构。这使得城市在政治、经济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也导致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5.城市功能与文化氛围:
-中国:
-功能综合: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还是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中建有宫殿、官府、寺庙等建筑,文化教育也较为发达。例如,金陵(今南京)既是南唐的都城,也是文化繁荣之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文化底蕴深厚:中国的商业中心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人在经商的同时,也注重文化修养,城市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欧洲:
-功能单一:欧洲的城市主要是经济中心,政治和文化功能相对较弱。城市中主要是商业建筑和民居,教堂是城市的重要建筑,但文化教育机构相对较少。
-宗教色彩浓厚:基督教在欧洲城市中占据主导地位,宗教对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中的宗教活动频繁,宗教文化氛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