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朝之相韩琦 - 从混沌到古代到现代 - 星空无边18888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五章三朝之相韩琦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他历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为相十载,对北宋的政治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早年经历与政治作为:

-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考中进士第二名。在章献太后刘娥把持朝政时,他担任小官,就已关注朝局。刘娥崩逝后,仁宗亲政,韩琦在地方和中枢的一些职位上历练。他曾请求恢复旧制,设置传宣合同司,以防止内臣随意支取金帛无印可验的乱象,展现出对制度的关注和改良的想法。后来,他担任左司谏,弹劾对天灾毫无作为的宰相王随、陈尧佐以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等,由此在京中声名大噪。

-军事成就:

-宋夏战争爆发后,韩琦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一起率军防御西夏。他在军中声望颇高,与范仲淹并称“韩范”。两人共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边防,有效地抵御了西夏的进攻,为边境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拥立之功与调和帝后矛盾:

-宋仁宗晚年时,韩琦劝说其趁早立太子。宋仁宗参考韩琦的建议立储赵曙,即后来的宋英宗。宋英宗继位后,与曹太后之间产生矛盾,韩琦从中调和,稳定了朝政。英宗病重时,韩琦又协助英宗确立储嗣之位,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传承。

-晚年对变法的态度:

-宋神宗继位后,韩琦拜司空兼侍中。王安石变法时,他屡次上疏反对。他认为变法的一些措施过于激进,可能会对国家造成不利影响,但他的反对意见并未被神宗采纳。

韩琦一生为北宋的繁荣和稳定尽心尽力,欧阳修评价他“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物,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他去世后,宋神宗亲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其为尚书令,谥号忠献。

韩琦在澶渊之盟中没有起到直接作用和贡献。

澶渊之盟发生在公元1005年。当时,辽国举兵南下,直逼北宋澶州城,在寇准等大臣的力促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之后辽军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杀,辽军士气受挫,加上深入北宋境内担心腹背受敌,便提出议和。最终,北宋与辽国达成了澶渊之盟,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北宋每年向辽国输送岁币,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互市。

而韩琦出生于1008年,也就是说澶渊之盟发生时韩琦尚未出生。所以,韩琦与澶渊之盟没有关系。不过,韩琦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军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如在宋夏战争中与范仲淹共同抵御西夏,后来又参与了庆历新政等。

韩琦在宋夏战争中的具体贡献如下:

1.积极防御部署:

-加强军事设施建设:在秦州任职期间,韩琦增广州城,修葺宁远、永宁二寨,增强了当地的防御能力,为抵御西夏的进攻构建了坚固的防线,使宋军在边境地区有了更可靠的防御工事。

-调整军事布局:宋夏战争初期,宋军在兵力部署和防御体系上存在诸多问题。韩琦经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对陕西的军事防御体系提出了改进建议。例如,他建议增设当地土兵戍守,以增强地方军队的战斗力和稳定性。后来,他还建德顺军(甘肃静宁东北),保护了萧关、鸣沙一带不受西夏侵犯,有效地巩固了边境的安全。

2.稳定军心士气:

-以身作则:韩琦与范仲淹一起,亲自率领宋军抵御西夏的入侵。他们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极大地鼓舞了宋军的士气。在战争的艰难时期,他们的坚定信念和勇敢行为成为了宋军的精神支柱。

-爱护士兵:韩琦关心士兵的生活和待遇,积极为士兵们解决实际问题。他确保士兵们的军饷和物资供应,使士兵们能够安心作战。同时,他对士兵们严格要求,进行严格的训练,提高了士兵们的战斗素质。

3.战略谋划与决策:

-初期主战策略:战争初期,韩琦主张采取攻势,积极主动地打击西夏军队。他认为只有通过主动出击,才能有效地遏制西夏的进攻势头,保卫北宋的边境安全。虽然这一策略在好水川之战中遭遇挫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的果敢和决断。

-后期战略调整:在水川之战的失败后,韩琦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西夏军队的实力和战术特点。此后,他不再一味主战,而是调整战略,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这种战略调整使宋军能够更好地应对西夏的进攻,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4.协调各方力量:

-与范仲淹合作:韩琦与范仲淹通力合作,两人号令严明,共同抗击西夏入侵。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合力。“韩范”之名在宋夏战争中广为流传,成为宋军的中流砥柱,为稳定边境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协调朝廷与地方:韩琦积极与朝廷沟通,向朝廷汇报边境的战况和军事需求,争取朝廷的支持和援助。同时,他也注重协调地方官员和将领之间的关系,使各方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西夏的进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