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以下是嘉庆帝之后几位君王的生平介绍: - 从混沌到古代到现代 - 星空无边18888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四十二章以下是嘉庆帝之后几位君王的生平介绍:

1.道光帝:

-早年经历:爱新觉罗·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9月16日),出生于皇宫撷芳殿,为嘉庆帝次子。他原名绵宁,后因乾隆帝曾谕令“将来继体承绪者,当以绵作旻”,改名为旻宁。6岁时,旻宁开始到上书房读书,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乾隆五十六年,10岁的旻宁随乾隆帝到威逊格尔围猎,引弓射中一头鹿,得到乾隆帝的赞赏。嘉庆元年,旻宁成婚,娶户部尚书布颜达赉之女钮祜禄氏为妻。此后,他在嘉庆帝所赐园居“养正书屋”中居住20余年,并写成《养正书屋诗文》40卷。嘉庆四年,旻宁被立为皇储,嘉庆十八年封智亲王。

-登基即位: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旻宁跟随嘉庆帝到热河避暑山庄,期间嘉庆帝突然病逝,旻宁于八月二十七日正式即位,并颁诏天下,改第二年为道光元年。道光帝继位后,首先对军机处的人事进行了调整。因热河遗诏中关于乾隆帝出生地的表述与《实录》及御制诗文集所载有出入,道光帝大发雷霆,令原有的军机大臣一律交部严议。之后,大学士曹振镛、吏部尚书英和和礼部尚书黄钺入值军机处。他还下令各省督抚藩司逐一清查所属陋规,但因此举伤害了各地官吏的实际利益,受到激烈反对,只能下令停止查办。

-平定叛乱:道光帝继位后第十天,西北就传来动乱的消息。张格尔率部骚扰边卡,后发展成大规模叛乱,接连攻陷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等城,伊犁将军庆祥自缢身亡。道光帝以钦差大臣关防授陕甘总督杨遇春,又授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令其率兵前往进剿。最终,在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清军收复西四城,并于十二月生擒张格尔,叛乱被平定。次年五月,道光帝登上午门,主持“受俘”仪式。

-查禁鸦片:道光帝在位期间严禁鸦片,早在道光三年,吏、兵二部就制定了《失察鸦片条例》。此后,由于河工吃紧、漕运危急以及西北用兵等原因,鸦片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处理,鸦片年走私数量不断增加。道光帝令广东方面大员李鸿宾、卢坤等妥议章程,并令各省督抚在全国范围查禁鸦片种卖。后来,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林则徐到达广东后,迫使英人交出鸦片20280余箱,并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鸦片战争:在林则徐禁烟期间,英国侵略者不断对中国实行武装挑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东方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对清军发动武装进攻,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开放五口通商。此后,清政府相继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帝于圆明园慎德堂去世,终年69岁,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庙号宣宗,葬慕陵。

2.咸丰帝:

-登基前:爱新觉罗·奕詝出生于1831年,是道光皇帝第四子。他自幼接受严格的皇家教育,在诸位皇子中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和学识。道光帝在立储问题上曾在奕詝和他的弟弟奕訢之间犹豫,最终奕詝凭借其老师杜受田的指导,以“仁孝”之表现获得了道光帝的认可。道光三十年(1850年),奕詝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

-在位初期:咸丰帝登基之初,颇有进取之心,希望能够振兴大清。他任用了一些有才能的官员,试图改革朝政,整顿吏治。然而,清朝的内忧外患已经十分严重,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领导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占据了大片土地。咸丰帝多次派兵镇压,但效果不佳。

-对外战争: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也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给中国的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咸丰帝被迫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訢在北京与列强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晚年及去世:在承德避暑山庄期间,咸丰帝身心俱疲,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他纵情声色犬马,又吸食大烟,身体一天不如一天。1861年,年仅31岁的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暴毙。

3.同治帝:

-幼年即位:爱新觉罗·载淳出生于1856年,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1861年,咸丰帝去世后,年仅5岁的载淳即位,年号同治。由于同治帝年幼,由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也一同参与朝政。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等大臣联合执政,形成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统治期间: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包括兴办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创办近代企业,培养新式人才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然而,同治帝始终未能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政治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早逝:同治帝自幼身体虚弱,加上宫廷生活的压抑和政治上的不如意,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1874年,同治帝因病去世,年仅19岁。他的去世标志着清朝的统治进一步衰落,也为慈禧太后继续掌控朝政提供了机会。

4.光绪帝:

-早年经历:爱新觉罗·载湉出生于1871年,是醇亲王奕譞之子。1875年,同治帝去世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控朝政,选择了年仅4岁的载湉作为皇位继承人,年号光绪。光绪帝自幼聪明好学,对西方的文化和科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亲政与变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光绪帝逐渐意识到清朝的落后和危机,渴望进行改革。1889年,光绪帝亲政,他开始积极推动改革,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发展近代工业等,史称“戊戌变法”。然而,变法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废除了大部分的变法措施,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天就宣告失败。

-晚年及去世: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政治权力完全被剥夺。他虽然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忧虑,但却无能为力。1908年,光绪帝因病去世,年仅37岁。关于他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有说法认为他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

5.宣统帝:

-登基:爱新觉罗·溥仪出生于1906年,是醇亲王载沣之子。1908年,光绪帝去世后,溥仪被立为皇帝,年号宣统。当时的溥仪年仅3岁,由其父亲载沣摄政。

-退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此后,溥仪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

-后期经历: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之后,他在日本的扶持下,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洲国垮台,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1967年,溥仪因病去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