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打动人心的交际语言(3) - 卡耐基沟通成功学 - 美卡耐基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卡耐基沟通成功学 >

第29章打动人心的交际语言(3)

有些人对谈话的题材存在误解,以为只有那些不平凡的事件才值得谈。因此,朋友见了面想开口时,就会在脑子里苦苦思索,企图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的事件或刺激新闻当话题。

然而,这种话题毕竟不多。况且,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不等你讲,人家也许知道了。再者,由于对象不同,某一部分人爱听的,另一部分人未必感兴趣。这样做必然把话题囿于狭小的圈子里。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外,更大量的是爱听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普通话题。例如,孩子大了,进哪家学校比较好;花卉被虫子咬了,该买什么药;这周上映的电视,哪一部最值得看,等等。

对话题的另外一个误解是,以为必须谈些深奥的、显示学问的题材,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因此常在交际场合中想跟别人谈些抽象的理论,或谈一些高深的知识。但这类问题,一般场合上难以遇到知己。

所以,对话题的选择,大可不必作茧自缚。在这方面,国外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做法值得借鉴。

他们开展工作时,有一个必须遵奉的准则:若想与顾客交易,先要具有面对任何人都能开口说话的胆量和本事,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十分钟而又能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最优秀的交际人才。”

其实,只要有心与别人接触,话题实在很多。一个人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话题。

你可以谈理想、谈社会责任感、谈生活哲理;可以谈工作体会、谈同事关系、谈友谊、谈爱情;可以谈书籍、电影、电视、戏剧,把你的欣赏感受发挥一番;可以谈天气、谈游乐、谈衣食住行。

但是,有一些话题是要小心避开的。

(1)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

(2)不要向陌生人夸耀你的成绩,如个人成就,你的富有,你儿子特别聪明等。

(3)不要在公共场合去议论朋友的失败、缺陷和隐私。

(4)不要谈容易引起争执的话题。

(5)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这不是争取同情的正确方法。

有时,对方谈了一些你不愿意谈的话题,这时你就要采取回避的办法。一是开诚布公地告诉对方:“也许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说明白,以后再讨论吧。”二是引开对方的注意力,如接过对方话中某个枝节问题,借请教、阐发等办法把话题引开。

如对方指责一位你熟悉的朋友:“他这个人太小气,那次我和他看电影,他出了票钱,后来却向我要回。”你可以问他:“那次是什么电影?”在对方回答后。你不妨借此评论那个电影,把话题引开。

话题的选择最好是就地取材,即按照当时所处的环境觅取话题。

比如,如果相遇在朋友家里,或是参加喜宴,那么你可以探问对方与主人的关系:“您和某先生是同学吧?”这样,无论问得对或不对,总能得到对方的解释。

“这房间布置得很雅致!”“这台电视机的款式真漂亮!”这虽是一种客气话,但赞美别人的东西,往往可以引起以后的话题。

也可以向对方了解一些熟悉的、有兴趣的问题。如对方是医生,尽管你对医道一窍不通,你也可以打开局面:“近来肝炎又开始流行了吧?”因为这是对方熟悉的问题,对方便容易开口了,这时,你不妨按这条路子谈下去,谈谈肝炎、免疫、中西药的疗效……

找不到话题时,那么也可以沿用中国的老方法——请问对方的籍贯:“府上是什么地方?”而知道了籍贯,话题就容易找了。

13.高明司仪的生花妙语

结婚乃人生中一件大事,故大多数人结婚时,都要举行典礼。婚礼能否圆满成功,固然与环境、各方面准备等因素有关,但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看有没有一个善于随机应变、口才出众的司仪。

妙语生花的司仪能使婚礼分外红火热闹,使来宾在笑声中得到乐趣。那么,司仪应该怎样发挥其口才呢?

(1)开场渲染气氛。

司仪在婚礼开始时,应尽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来宾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借以渲染热烈气氛,为下面各项“节目”的进行做好铺垫。

妙语其实多得很,可以取材于生活,也可以取材于文学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有针对性,要切合新郎新娘及来宾的特点,即要考虑他们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

一次,一位当司仪的给一对较有文学修养的青年主持婚礼。典礼开始,他说了一段这样的开场白:

“今天,承蒙莎士比亚派遣,我不远万里来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主持婚礼,感到十二分荣幸……”话音刚落,来宾们开怀大笑,气氛活跃。

(2)借题发挥别开生面。

有了良好开端,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接下去在每个“节目”中。司仪都要即兴发挥,这样才能推波助澜,使婚礼气氛益趋生动活泼。

有一次,一位司仪主持婚礼,当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时,他发现新娘的名字中有“燕”字,正好与新郎的名“英”字能匹配,于是,他索性吟诗一首:“爆竹声中比翼飞,莺(英)歌燕舞紧相随,四化征程互勉励,双双携得捷报归。”顿时会场掌声一片。总之,在婚礼中,借题发挥的机会很多,只要注意寻找,便可捕捉到。

(3)幽默风趣意味深长。

既要逗趣,又要耐人寻味,这是司仪语言的主要特点。但幽默风趣不等于无聊地插科打诨,更不等于庸俗地耍贫嘴。所以,司仪的语言要含蓄、文雅,切忌低级趣味。有口才的司仪都善于用幽默隽永的语言取代低级、无聊的玩笑,使婚礼在欢声笑语中充满高尚的情趣。

14.吊丧时的交谈技巧

在生活中,不少人感到吊丧的场面很尴尬,简直不知道如何开口。人际交往中,吊丧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学会吊丧时的交谈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抚慰性交谈。

人们失去亲人时,心情悲痛,最需要别人的抚慰。吊丧时,首先要对死者家属致以亲切慰问。如说:“我们全家向你们表示亲切至诚的慰问。”“您要忍痛节哀,保重身体。”“叔父治了那么久,您长期侍候,端茶送饭,尽了孝心,如今,叔父去了,也是非人力所能挽回的事,还望您想得宽些,别太悲伤了……”

(2)询问性交谈。

人在极度悲伤的时刻,很需要有倾诉衷肠的对象。让那些十分悲痛的人哭诉一番,比把话郁积胸间更为有益。因此,吊丧时适当提些问题,引出死者家属的话头,让他们倾诉。如问问死者临终时的情况,有无遗言;问问死者生前治疗情况,假如是交通事故、工伤等意外死亡,则可问事故的详情;问问死者后事的安排,等等。

(3)回顾性交谈。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进行回顾性交谈,即和死者家属一起回顾死者生前的好品行,说说他生前乐于助人、厚道朴实的好作风,勤俭持家、关心子女的好品德等。死者家属对这类交谈往往十分乐意,因为这能帮助他们从悲痛的氛围中暂时解脱。

(4)商讨性交谈。

假如死者家属很年轻,没有料理丧事的经验,那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他们商讨一个恰当的方案。

假如死者家属对丧事准备得过于隆重,浪费太大,甚至有些迷信色彩,这时,要诚恳婉转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言相劝。

(5)使用委婉言语。

尽量避免人们忌讳的“死”字,改用“逝世”、“去世”、“没了”、“走了”等;不说“尸体”,而说“遗体”;不说“死人照”,而说“遗照”;不说“丧事”,而说“后事”;不说“临死前”,而说“临终前”;不说“去买死人衣服”,而说“去买寿衣”,等等。

15.打电话的技巧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话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通讯手段,同千家万户的联系变得越来越不可分离。

打电话,这件事看上去好像再容易不过,实际上,每天都有许多人“犯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