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打动人心的交际语言(2)
同时,你还要替对方着想一下,你提出的请求将会给对方造成哪些压力,可能存在哪些困难。这些难处,你说出来比由他本人说出来要好得多。“我知道这件事会给您添许多麻烦,但我没有别的门路,只能拜托您了。”这样说,较易使对方乐于为你做事。
请求别人帮忙,一定要讲究礼貌。比如:“劳驾,请把杯子递给我。”“您能帮我把这个放上去吗?”为表示尊重,还可以在提出要求时,用商量的语气:“哪天有空我们再见见面?”“请您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好吗?”
如果用生硬的口吻提要求,那一定会使对方不悦。
7.聊天要聊出名堂来
聊天一般是指没有明确目标的即兴式交谈。跟不同行为、不同辈分的人聊天,往往会得到许多新的信息,甚至使我们触类旁通,使有些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
聊天还有调节心理、愉悦情怀的奇特功效。如果你有什么事愁闷不快的话,通过和熟人聊天,可以一吐胸中闷气,达到开释情怀、平衡心理的作用。
聊天为相识的人之间沟通思想,加深对对方生活、兴趣和经验的了解,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也为不相识的人之间彼此相识和了解,提供了交际机会。总之,聊天能联结友谊,密切交往,寻找伴侣,协调关系。可以说,聊天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古人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佳句。一次有益的聊天,并不亚于读一篇好文章。所以,与人聊天是一件大快事。
但是,聊天要聊出名堂,确有收获,还得费点心思。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既无目的,又有目的。
一般来说,聊天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但从微观角度来讲,闲聊未必就是聊“闲”,而是有目的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带有一定的目的,你就能及时而又恰到好处地发问,调节聊天的内容。
(2)要善择聊天对象。
聊天要做到格调高雅,聊得有水平,善于选择聊友是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聊友的素质决定了聊天的质量。德国伟大作家歌德,几十年如一日,与其秘书爱克曼每天都要聊会儿天,那些天才的机智许多是从闲聊话语中诞生的。他嘲弄世俗,讥讽丑恶,以喷珠吐玉般的格言缀串成令后世惊叹不已的《歌德谈话录》。
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次聊天都有“聊友”在场,所以,选择聊友的圈子不分大小。和水平相当的人,甚至低于己者聊天也不无长进。大可不必囿于己见,拘于一格,而以广开“耳路”,泛论群言为好。
(3)聊天话题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与学者聊天,可以讲些轻松、幽默的奇闻轶事;与主妇们聊天,可以讲讲市场的行情与子女的教育问题;与老人聊天,可以谈谈养生之道、保健方法,甚至愉快的往事;与青年聊天,可以探讨事业、友谊及一切时髦话题;与孩子聊天,可以讲讲童话、寓言等;与一般人聊天,可以拉拉家常。
(4)聊天的范围。
一般说,聊天的范围不受限制,这当然不包括庸俗低级、格调低下、无意义、无价值的话题。搬弄是非,贬低他人,也是不足取的。对方的缺点和不喜欢的不应作为聊天的话题。
(5)聊天的地点。
一般说,聊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但在公众场合下聊天:或喜庆时节大谈悲伤之事也是不受欢迎的。
(6)不提挑战性问题。
聊天时,不要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免得引起激烈争论,弄得不欢而散。不要自以为是,用教训人的口气说话,如果几个人一起聊天,还要注意让大家都有发言机会。
8.求借的语言技巧
向邻居或朋友借东西,这是每个人都可能碰到的事。但是,由于借东西时所用的语言不同,其结果必然大不相同:有的人可能空手而返,有的人却可满意而归。
借东西时应当注意哪些语言技巧呢?
(1)不要用“肯不肯”发问。
这样,会使被借一方感到不快。因为,“肯不肯”包含两重意思:肯与不肯,而后面一层意思明显地表明了你对别人的不信任,容易使人产生误会。即使你借到了东西,主人也未必心甘情愿。
(2)求借语言因人而异。
好友不妨随便一些,知心朋友更应直截了当,以免让对方感到“生分”;若是一般朋友,关系平常,不妨先试探一下,然后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比如借钱,老朋友之间可以这样说:“这两天手头紧,借点钱用用!”若是一般朋友,你不妨这样说:“唉,这几天花钱真多,买这样又买那样,到月底还有十多天,这日子过得真紧!”若朋友能悟出你的意思,主动提出帮助你,那你再说借款数字;如对方也大谈钱如何不够用之类的话,对方的意思很明显:他不想借或真的借不出,请你免开尊口。
(3)用商量的语气发问
若借物不成,务请道一声:“没关系。”
许多人向人借东西时,一般能够使用商量发问语,诸如“你的xx东西,借用一下可以吗?”之类,但如果对方婉拒后,有些人往往“嗖”的一声拔腿就走。这一举动常令对方感到不快,因为他会误以为你借物不成顿生怨气。所以,即使借物不成,也应道一声“没关系”,对方会因你的谅解而生快慰。
(4)告诉归还时间。
这样,对方才会乐意借物予你。因为不愿借物的人大概有这样的想法:怕对方借而不能速还;怕对方借而有损。所以,向人借东西除了精心爱护他人物品外,还要尽可能早一些归还。而借物时便告知对方归还时间,这样就会缓解借物时对方的心理负担。因此,即使对方说:“唉,你说到哪里去了!”你仍然别忘了说上一句:“x天后(或x小时后)一定还你!”一定要守信。
9.“谢谢”并非客套话
“谢谢”不仅仅是礼貌用语,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谢谢”这个词似乎极为普通。但运用恰当,产生的魅力无穷。
(1)说“谢谢”时必须有诚意,发自内心,这样,对方才不会感到是一种应酬的客套话。
(2)说“谢谢”时要认真、自然、直截,不要含糊地咕噜一声,更不要怕别人知道你在道谢而不好意思。
(3)说“谢谢”时应有明确的称呼,通过称呼被谢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谢专一化。如果感谢几个人,最好要一个个向他们道谢,这样会在每个人心里引起反响和共鸣。
(4)说“谢谢”时要有一定的体态,头部要轻轻点一点,目光要注视着你要感谢的人,而且要伴随着真挚的微笑,这样在对方心里引起的反响会更强烈。
(5)说“谢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道出致谢的原因,这样才能使你的道谢达到目的。
为别人帮忙、办事,多少总要耗费一些分外的精力,有时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或托情,欠下别人一笔“人情债”。我们道谢时,一般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不安之心。如“真对不起”、“烦您……”、“劳您……”、“实在不好意思”,“真令人过意不去”、“让您费心了”等等。
有时,道谢者在口头表示谢意的同时,往往还要赠以礼物。送上礼物时,你可以随口说上一句:“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或者说:“随便买了点小东西,不知道您喜欢不喜欢。”许多人习惯于在告辞时才这么说,目的在于不事张扬,也便于对方接受。这么做,可以避免物冲淡了人情。否则,有意张扬,反复提及,就有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降为金钱关系之嫌。
对道谢者来说,有机会时在行动上给对方以回报,也是需要的,这种心愿,可能时要适当表露。
你可以说:“今后,能给我一个回报的机会吗?”“我很想投桃报李,需要时可不要把我忘了。”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让我为您出点力,以表示一份小小的心意。“不能赏个脸吗?让我为您奔波一次,以免心中不安。”等等。
道谢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如果使施助者反而因此窘迫,便违背了本意。
为了不致使人窘迫,道谢要考虑时间、地点和对方的特点。比如,被谢者不希望局外人知道自己帮了你,你就应尊重对方的意愿如果恰巧在大庭广众之前遇见对方,就要含蓄地表示谢意,或者小声地耳语,甚至可借握手之机,用热情有力的动作,加上含笑的眼神来表示。也可以说:“xx,我有一点小事想同您单独说几句。”借此离开人群,找个合适处再坦诚相谢。
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在措词上要注意几点:
(1)帮助合乎情理,不足称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