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工作+思考=智慧(3)
接了电话后,f的脸色就一阵红一阵白,我从他的手中将电话接过来,只听到:“没有什么但是不但是,寄来的东西的确是迟了,你知道我这东西的重要性吗?”f又将电话接过去,我耳边还听到对方由话筒传出的吼叫,f连连向对方赔不是,但还是说了“但是……但是……”来试图辩解,使得对方火上加火,认为这件事的延误根本就错在我们。
虽然这一整件事情并不一定错在f,但是无论如何,东西延送达已是事实。
因此不应再用“但是……”,而只能恳切地求对方原谅。
我不能说f是对还是错,这种事在我们邮局里是时常发生的。就拿包裹散掉的责任归属问题来说吧!可能是顾客本来就没有把包裹扎好,所以要叫我们打从心里道歉,实在不可能。可是另一方面来说,为什么在窗口交接时,你不告诉他,这个东西易散呢?
虽然有时我们也自知理亏,但就是放不下脸说:“对不起!请原谅!”其实申辩也于事无补,只会让对方更加发火。
如果说:“对不起!但是……”就不算是真正的道歉了。自觉不对就不该说“但是”。即使你有五分理,面对着气呼呼的对方,再怎么努力地辩白也不会被对方接受的。可是人之常情,就喜欢用“但是……”。
我常想这种喜欢用“但是……但是……”的心理真是人的劣根性,每次想改,但总还是在事情发生时,脱口而出“但是……但是……”。这种习惯已成了我们的第二天性,常常不经意地就犯了。犯后又觉得痛苦,后悔自己的行为。
18.笑脸迎人的管理者
笑脸迎人的效用:
我在公司里,是由基层工作人员干起,经过多年努力,才升到现在的职位。曾经是他人的下属,而现在是他人的主管。我深深感受到:一天精神的愉快与否,对于当天的工作效率影响极大。当我心情不佳时,我会将自己关在盥室内,看着镜中那张可怕的嘴脸,觉得真是难看,就试图以微笑来压抑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为了要缓和不愉快的情绪,有事没事就喜欢去照镜子。有一小段歌词:“……面对镜子,磨亮你的心,镜子是神创造的无价宝……”那种自己看了都不舒服的脸,怎能让对你下命令的上级或听你命令的下属舒服呢?所以我的座右铭是:笑脸迎人乃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注重对方的感觉:
人一旦有了晋升的机遇,往往会摆出一副臭架子,即使是对待昔日的旧同事,也一样傲慢神气。如此虽能让他人遵从你的命令,但却不能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人们应该反省的地方。
不过,说归说,却很难做到。因为人们一旦升迁了,总会自鸣得意,有一种超越他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的心理并不是完全不好,只看你是不是很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上。
身为一名领导多名下属的管理者,在一天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
例如:检查产品时,发现有不少劣质品,当你要去指责下属时,是应该摆出一张苦脸、劈头就骂人呢?还是微笑和委婉地将指责的话说出呢?以我的经验来看,前者只能让下属表面上服从你,后者却会让他打心底觉得不好意思而信服你。
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太过和悦,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那当然啦!如果你只是嘻笑一顿,自然不能让职工产生警惕,你应该在和悦的言辞中,让人了解你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我相信只要你真心想做,一定会做到的。
19.争论必胜的诀窍
我这个人很不擅于争沦,虽然明知自己有理,却很容易被人说服,事后才想起应变怎样应对争辩,而每每为了这些事懊恼不已。虽然有点像吃败仗的将军怕谈战争一样,但我还是决心好好研究争论必胜的要诀。
m科长和w科长,一向是水火不相容,常为了一些小事而翻脸。但不可思议的是,每次总是m科长赢得了争辩。我发觉关键就在m科长每当别人说到自己的弱点时就转变话题,若抓到对方的一点缺点就乘胜追击,得理不饶人,这便是使他争辩必胜的要诀。
有一种方法是训练“坚白同异”的口才。如果对方坚决地说某物是硬的,那么你就不要争辩说那是软的,你要说“不!这是白的”。
另一种方法是转变话题,并为自己找借口。如果明知是项冒险,也要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不想去做,或自觉无法达成,就说:“并不是我不会做,而是我不屑去做。”
有这么一位不太会说话的t主任,凡事都坚持己见,而且每次争论总是他赢,原来他总是用“不需要再说了”这种独裁的口气。这种争论必胜的方法实在不高明。
有这样一个笑话:某个工厂开会时,全体职工都赞成a计划,只有d主任支持b计划。双方正为此事僵持不下时,公司经理恰好来巡视工厂,大家都询问他的意见,他说:“若选择b方法就实在太愚蠢了。”大家一听心想这下d主任应该服气吧?没想到d主任不急不愠地说:“这种愚蠢的计划和你们这些傻瓜真是绝配。”哈!这种争论的技巧也真是高明。
除非是那种“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的问题,否则每个解决方案都各有它的优点与缺点。而人总也有固执己见的时候,当你坚持己见时,当然不能不讲理,但也不要让对方的蛮理得逞。
2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常常听到管理部门的人员发牢骚,不是说某某科的干劲太差,就是说某某科长没有按照公司的目标方针实施计划。的确,有些具体的执行会与计划背道而驰。因此,管理部门的埋怨也就永无终止。
去年,我的工厂做了st的大改革,以wf的想法为中心,希望能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结果,有的单位成绩平平,有的单位效果印非常令人满意。有一天,我到成绩相当良好的t部门,找他们的主管谈话,他的一番话给了我很深的感受。
自从公司对工厂做了st的改革后,我发现我的单位,效率比其他单位差,于是我就到其他单位参观并和他们的主管深谈,发现他们之所以会有高效率,都是经过了相当的努力和辛劳。于是我便为自己立下一个目标,在目标达成以前,每天都和下属人员探讨之所以不能增进工作效率的原因。
如此做了两三个月后,我们这个单位的效率果然大为提高,但我又担心这样积极地想增进效率是否会使职工过于劳累而又不敢开口?于是我又调查了职工的出勤情况,发现一开始实施计划时,请假人数的确有增加的趋向,但后来就渐渐好转了;终于也很顺利地达到了当初我们自己预定的目标。
身为一个部门的管理者,这一点小辛劳也算不了什么。但是当我们趴在桌上写计划方案时,不能只凭自己的想法,而应该与职工协同一致,不让他们有计划归计划、实行归实行的脱离感,如此才能带动组织,达到预期目标。
21.贪小利的损失
营业科长a在公司是以能干出名。自从他上任以来,营业成绩的统计资料显示上升了百分之五十,为了这个可观的成绩,得意洋洋的a更是干劲十足,希望能为公司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佳绩,他所持的原则是:“一份订单的数量多少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抬高产品的价格。”于是他手下的职员也就遵从他的这项指示,东奔西走地到处接洽生意,在他们的努力下,接到的订单数量果然较往常多出百分之五十以上。
这种增加订单的情形一直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有一天,厂部提出了异议。
生产科的说法是:“每一张订单的量都很少,而且交货的期限也很紧迫,每到了月底就必须加班,真是使人受不了,而且也浪费了不少时间。”(订单的货品数量少,交货期短,价格就高,但这并不是营业良好的现象。)他们的意见是宁可少赚一点钱,而接一些数量多、产品简单的订单。
于是营业科长a和生产科长b便发生了冲突,双方互指对方的不是,为了这个问题僵持不下。尔后,成本计算科的c科长加入了意见,说营业成绩虽然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相对的,产品的成本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所以公司的净利并没有增加。
这么说来,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而营业上的努力和生产线的加班,都只是无谓的浪费罢了。
22.有关自动化的十二法则
b公司的a工厂,利用自己制造的原料制成化妆品和药品,并包装成小包出售。
为了要让工厂自动化,a工厂买进了自动洗瓶机、计量机、温度调节机等国外最好的机器。但是实际生产操作时才发现,这些机器并不如想像中的方便有效,于是便暂停使用,将之堆置在角落,依旧用老方法来生产产品。
此时,我正好为了自己新工厂的建设计划,到a工厂参观,并向他们请教一些关于工厂自动化的问题。他们说:“虽然我们花了许多钱买了自动化仪器,却不知如何使其产生最大效益。”于是我便问他们工厂自动化的经过,并详细了解机器的性能、构造及适用情形等。
我得到的结论是他们对机器的评价过高,而且对机器的使用超过了机器的负荷量。于是我便建议他们将机器用在它负荷得了的地方。
过了不久,我收到a工厂寄给我的感谢信,说机器用在负荷量较轻的地方果然发挥了效用。为免大家重蹈覆辙,在此我提出有关自动化的十二法则:
(1)应有机器现况的详细资料,例如,动作分析和其他附带文件等。
(2)机器的选定和适用范围,应加以考虑。
(3)要充分了解机器原理、性能和构造。
(4)懂得机器的操作方式。
(5)了解机器使用的原料种类、性能和构造。
(6)计算机器的折旧率。
(7)了解机器的保养方法及所需费用。
(8)搜集机器的通融性及类似作业应用实例的具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