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把握人生(3) - 卡耐基沟通成功学 - 美卡耐基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卡耐基沟通成功学 >

第3章把握人生(3)

日本有一个妇女组织,每天下班时间过后,便有许多太太小姐在那儿打网球,而有一位先生却天天都到那男人禁地打网球。有一天他朋友应邀同运动时,听他说那个组织的名字未免有些犹豫,于是就问:“你怎么不去市立体育馆?”这位先生说:“我不只到那儿玩网球,并且还是那儿的教练,有次网球比赛我还担任领队呢!”原因是,那儿的女性网球好手不多,多半人还在学习阶段,她们有一条原则:“要来打网球就要好好地练。”换句话说,既然来到网球场,就要对网球发生兴趣,除非你生来就是打网球的天才,否则就要练习。

在应酬场合中何尝不如此?我们可曾注意到别人的兴趣?我们与人交往,可曾在这方面努力过?有些人天生就应酬有术,这自然是可喜的。但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我们就需要学习了。

当我们赴一个规模较大的宴会的时候,大家都会有一种不约而同的想法,就是最好避免和陌生人同席,因为和熟人同席就有说有笑,和陌生人就失去乐趣了。这种想法真正是逃避学习应酬的意识在作祟,正如走进网球场而不想练球一样可笑。

在陌生人的宴会上主动与人谈话,是获得更多的朋友的方法之一,在应酬学上,我们可以引用一个名词,说这是“努力学习应酬的表现”。

只有想办法去认识更多的人,并使这些人都成为自己的朋友,才是人生真正的应酬方针。

你会说:“我又不是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是脚踏实地,自己干自己的,有什么必要去认识那么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可以告诉你,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著作,他只需要天才和更多的幽默感,然而,任何人都承认,马克·吐温是一个朋友最多,与朋友相处得最好的人。

他曾说过:“一个人,惟有可以和一个跟自己毫无利害关系的人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有真正的快乐。”

14.尽量迎合别人的兴趣(之二)

一位女学生从某地幼儿师范毕业归来,在洗尘宴上,大家庆贺她的学业成功,我也赞许她选择了这门最好的学问,因为幼儿园者,是求学之门的“人之初”。而初入学的小孩子是最难教的,她专攻这一门,算是难能可贵了。据我所知,目前进师范的人不少,但幼儿园的师资非常缺乏,没有多少人愿意应酬初入学门的小孩。

我向她领教一些应酬小孩子之道,我说:“你在‘幼师’里一定会读到幼儿心理学吧,这比其他重要得多。”

“对的。”她说,“我们几乎花了十分之七的时间去学习这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照你看,小孩子最难应付的地方在哪里?”

“受过幼儿园师资训练的人都不会觉得小孩子难于应付。”

“就是说,在上课时,他们终将接受你的管教,但你要知道,幼儿还有很多事情要应付,比如怕陌生、啼哭、大小便等,我想这些事情你们一定有些秘决。”

“我不知道什么秘诀,但临场的时候,我大可以应付,你要不信,我们开课时,请来看看我们怎样‘应酬’他们吧。”

于是我为了好奇,果然在一个月初幼儿园开课时,亲自去看看这些“幼师”专家怎样应酬小孩子。

去看看幼儿园开课也会领悟到为什么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我去看的幼儿园设在郊区,说起来有点惊人,本学期他们一共开了十八个班,这数目远比他们原来设立的小学和中学班数为多。

开学那一天,汽车来接,学生站满了指定的候车地点,陪来的十有八九看样子一望而知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保姆。又由于汽车不能允许家长搭乘,这些初离父母的幼儿,多半是哭哭啼啼,惹得家长们更不放心,于是他们惟一的办法,是乘坐公共汽车,跟在校车后面,那个月初,那个郊区发生过可怕的拥挤,就是因为这幼儿园开学而造成的。

好不容易抵达校门,校内校外哭声震天!你可以想像到几百个小孩子,加上几百随来的家长,啼哭、混乱、拥挤、呼男唤女、排队分班……

但是我看到教师们,包括那位女学生在内,那种镇定如恒的样子,才不禁稍为放心,知道她们必有办法平息这个混乱的局面。

我听见学校用播音器向家长广播,请求大家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因为小孩子啼哭就向他们打骂,因为这是小孩子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学校自有办法管教的,请大家放心好了,第二天最好能够不要跟着小孩子到学校来。

幼儿园应酬小孩子的秘诀,其实只有一种,就是应酬学上所说的“适应别人的兴趣”。

小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呢?只要你懂得揣摩他们的心理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据说在初上课时,有许多小孩子要家长陪坐在旁边才行。但是,这情形只维持了一天,第二天,小孩子自动不要妈妈陪了,因为教师当众对她说:“小丽,你看,阿美都不要妈妈陪呢,让妈妈回到家里替你准备午餐不是更好么?”小孩子的模仿性强,他一看,阿美果然没有妈妈在旁,那么自己也不好意思要了。

有些小孩子在上课时一味哭着,教师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他说:“你看大家都不哭了,你也不要哭吧,等一会我们每人有蛋糕吃。”那个孩子果然不哭了。

和小孩子讲话要用小孩子的口吻,否则他根本就不会接受,更谈不上要他自动听话了。

话得说回来,以上说的,不过是一般的情形,譬如幼儿园开学时那种混乱场面,究竟是怎样收拾好的?不久我照此问及那幼师毕业的女学生,她说:我们都按一个原则去理解这场面:第一天,哭哭吵吵;第二天,还是哭哭吵吵;第三天,大家都乖了;第四天,小孩子们开始顽皮了。

看了幼儿因教师对待小孩子的应酬术,我知道她们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她们能牺牲——不,我说得未免严重了——应该说是“放弃”自己的个性去迎合小孩子们的兴趣和思想。

这种做法出于热诚,而热诚却永远是应酬成功的要素。

当你的内心充满热诚时,你向别人提出的,将不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而是他乐于回答,或者是他所熟悉的问题。

你知道某人去过美国,如果你向他问及美国的事情,他一定非常高兴或滔滔不绝地讲到美国的许多事情,即使你的目的只不过想问问有关美国入境的手续,而他会连带告诉你纽约帝国大厦的电梯快到什么程度、旧金山市的街道有些地方像香港等等,因为你迎合了他的兴趣。

15.协调人际关系的绝招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式,可以使任何人去做任何事。你是否停下来想想这点?是的,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使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别忘了,再也没有别的方式。

当然,你可以用把手枪抵在他的腰间,使一个人愿意把他的表给你。你可以用解雇来威胁他,使一名员工跟你合作——在你转过身之前,你可以用鞭打或恫吓做手段,使一个小孩做你要他做的事。但这些粗鲁的方式,都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反应。

我惟一能使你做任何事的方式,是给你所要的。

你要什么呢?

二十世纪最卓越的心理学家之一维也纳的弗洛伊德说,我们做任何事,都是起自两个动机:性的渴望和做伟人的欲望。

美国最资深的哲学家约翰·杜威教授,他的措辞稍微有点不同。杜威博士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动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记住这句话,它是有特殊意义的。在这本书中,它将出现很多次。

你要什么呢?并不多,只是几样你所希望的东西——你不断地渴望能够享有它们。几乎每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想要:

(1)健康的身体和生命的延续;

(2)食物;

(3)睡眠;

(4)金钱和那些能买得到的东西;

(5)今后的生命;

(6)性的满足;

(7)我们子女的幸福;

(8)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

几乎所有的这些愿望,都能实现——除了一种,但是有一种渴望,跟对食物或睡眠的欲望几乎是同样地深切,几乎是同样地迫切,就是弗洛伊德听说的“做伟人的欲望”,那就是杜威所说的“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

林肯有一次在一封信的开头说:“每一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请注意,他并不是说被赏识的“愿望”或“欲望”或“希望”,他说的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这是一种苦恼而持久的人性饥饿;而一个能够真诚地满足他人这种饥饿的人,就可把别人握在他的掌心里,“甚至当他死亡的时候,殡仪馆的人都会为他惋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