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孝敬银子
厚厚的账本,在账房手中“哗啦啦”地一页页翻过,纪芷若凝神细听他们报出的数字,不时地询问一、两句,句句都在紧要之处。
她手中的笔写写画画,一份简洁的账目,迅速地形成了。
何氏连声惊叹:“天啊,若儿,你这理家也太厉害了,五姑娘还教了你些啥?你说说,她怎么就这么能干呢?”
纪芷若心中轻叹,这有什么可厉害的,无非就是长辈们教导得力,自己勤学苦练罢了。
纪芷清的父亲,是纪家四兄弟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两榜进士,朝廷命官,若不是英年早逝,必会继承祖父衣钵,撑起家族门楣。
她的母亲,是其父先生的女儿,书香门第,出身清贵,只是身体不好。
两人成亲六年,才有了她这一个孩子,捧在手心里疼的同时,更是悉心教导。
祖父将她接到身边后,疼爱的同时,继续严格教养,连交给祖母都不放心。
纪芷清知书达理、端庄淑惠,琴棋书画均有涉猎,诗书礼仪尤为精通,被誉为“闺秀楷模”,名气着实不小。
但这些并不是她最擅长的。
“女子这一生,最重要的莫过于‘相夫教子’四字,只有辅佐好了夫婿,才能有封妻荫子之福,家族兴旺的同时,还能给娘家以助力……”祖父的教导在她的心头回荡。
对此,她须臾不敢忘。
但简单的一个“相”字,却包含了太多内容。
对外,需熟知朝廷动向;官员们的派系、出身、姻亲等关系脉络;重臣、顶头上司乃至同僚的个人偏爱、嗜好以及忌讳……
这样,就能通过内宅妇人间的交往,展示自家在朝堂上的派别,还可以对攀附对象投其所好达到目的,最起码要做到不树敌,博一个夫婿的仕途坦荡。
对内,需孝敬长辈;处理好宗亲关系、自家兄弟姐妹妯娌之间关系、连侄子外甥也要关照:对有才能的扶植利用、对不成器的戒备管教……
毕竟,独木难成林,一个家族的兴盛,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代人能完成的,而一个不成器的子弟,一个有了污点的名声,却足够毁掉所有人的努力和坚持。
前世的纪家,就是最生动的例子:被除族的纪思源出了事,御史依旧可以参祖父“德行有瑕,教导不力”。
结果,堂堂当朝左相,躲过了败类儿子“蓄意谋害士子”的重罪,却因此将经营多年的仕途毁于一旦。
此外,还有对内宅中小妾、通房的管理等等,简直说也说不完。
至于主持中馈打理钱财,不过是最基本的能力罢了!
当然,这也很重要:相公读书科考;出仕后的交往、打点、孝敬上官;培养自家子弟;资助有潜力的下官组建个人的官场势力;乃至支撑与身份相配的排场……
这些都离不开银子,仅靠俸禄那是痴人说梦。
凡此种种,纪芷清从懂事时就开始学,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勉、自律,以至于这种能力已融进了她的骨血,从前世带到了今生。
只是,祖父从来没告诉过她,如果遇到了荣锦侯那般,烂泥扶不上墙的男子,她又该如何呢?!
却没想到,到了今生,她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凭此改变了纪家整个家族的命运。
那么今后呢,她的才能又要如何施展?
不期而然,她的眼前又闪过谢博衍的脸。
“不,不能再想了。”纪芷若收敛情绪,手中的笔再次忙碌起来。
忽然,账房报出的一笔账目,让她一顿:“孝敬银子,每年一万两。”
这次,不等纪芷若问,何氏已自行奉上答案:“这是给你祖父的。哼!说得好听,什么你爹被除族了,不过是遮遮外人的耳目罢了,收起银子来,不还是毫不手软?!”
账房们面容平静,可见早已得知了真相。
纪芷若呆愣片刻,不由大叫一声:“祖父糊涂啊!”
这笔银子,纪芷清是知道的。
祖父之所以同意了纪思源和何氏的婚事,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恩伯私下里答应祖父,成为姻亲后,将木帮和漕帮的孝敬银子分给纪家一部分。
对此,祖父收得理直气壮。
下官给上官的贿赂统称“孝敬银子”,像木帮和漕帮这样的生意,必须朝中有人,知恩伯空有爵位却无实权,对他们的帮助力有不逮。
两家合作,确实再好不过。
有了这笔不菲的收入,再加上祖父的苦心经营,纪思源成亲三年后,祖父终于坐上了左相的位子,成为当朝正一品大员,达到了文官的顶点。
可是,当纪思源被纪家除族后,这笔银子祖父就不该拿了啊!
祖父明知纪思源和何氏是什么样的人,最擅惹祸,到时岂不是白白受牵连?!
怪不得前世御史参祖父时,祖父辩驳无力,原来两家的关系根本就经不得查啊!
正因心里有了这样的依仗,纪思源和何氏才会这样行事肆无忌惮,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祖父。
“他糊涂?他才不糊涂呢!”何氏不忿地接口:“到了时候就写信来要,我明知他靠不住,又岂能不给?”
“人家那么大的官儿,想帮咱们在两可之间,想收拾咱们还不是手到擒来?!”
何氏又转头劝纪芷若:“女儿啊,别心疼银子,我早就想过了,像‘谋害士子’这样的大罪名,他不会管,但大不来小不去的事,他总得替咱们说话。”
“若不然,我就去御史台告他,到时候,谁都别想好过!”
“不!”纪芷若果断摇头:“祖父不会管的,娘也不敢告!”
“既已除族,祖父推脱起来很容易。罪不至死,娘若告了,就是必死无疑,娘还会告吗?”这完全是她多年历练下来的本能反应、习惯性分析。
而前世纪思源出事后,祖父的做法儿,也很好地验证了她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