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眼药水 - 炎夏将至 - 沧海一鼠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炎夏将至 >

第五十一章眼药水

第五十一章眼药水

肖树和辛夏约好在砖塔胡同附近一家卖西式简餐的咖啡厅见面。肖树在电话里说他吃过晚饭了,辛夏就给他点了杯果汁,自己则叫了杯咖啡,边边喝等待他的到来。

刚喝完咖啡,肖树人就到了,他个子高,又长得精神,一进门就引来侧目纷纷。辛夏不自觉坐直身子,理了理头发,怕自己现下一身委顿的模样给帅哥丢份。转念一想,又觉得未免自作多情了些,于是重新靠回沙发,冲他招了招手,“肖树,这里。”

肖树走到辛夏对面坐下,看了看她面前的咖啡杯,“累呀?”

辛夏把果汁朝他的方向推过去,笑笑,“拿一份工资打两份工,是我命苦,”说到这儿,她顿了一下,“曹叔叔明天是不是不方便,所以派遣你过来?”

肖树喝了口果汁点了点头,“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对案件的保密工作要求很高,除了办案人员外其他人一概不能查阅材料,进入大队也需要上级批准。曹叔叔已经将你想辅助调查的事情向上级请示了,但是被拒绝了,所以他为了避嫌,只能派我这个中间人来通风报信了。”

辛夏有些失望。亲眼看到原始材料对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她可以通过犯罪现场的照片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线索。

肖树似是看穿她的心事,笑道,“你放心,这件案子并没有留下照片,所以由我来转述和你亲眼看到卷宗的效果是一样的。”

“没有照片?”

“对,没有,因为它是一起失踪案,所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犯罪现场。”

“可它并不是一起简单的失踪案,”辛夏皱眉道,“安雅当时刚从梁家‘谈判’出来,她的处境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单凭这一点,警方当时也应该在梁家附近进行重点搜查的。”

“首先梁家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他看辛夏想反驳,忙补充一句,“我知道他们一家人互证没有什么可信度,但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他清清嗓子,“除了这一点,还有目击证人证明,安雅那晚已经走出了砖塔胡同来到主干道了,所以当时主要的搜查地点才不在砖塔胡同。”

辛夏愕然:辛传安的笔记本上没有记录这一点,故而她今日才到砖塔胡同来转悠,想从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可是辛传安为什么没有记录目击证人的证词呢?以他严谨的作风,绝不可能是不小心漏掉的,除非,他觉得那证词并不可靠,或者......参考意义不大。

“目击者是住在胡同口的一个老太太,老人家虽然年龄大了些,但当年眼不花耳朵也不聋,所以证词是可靠的。她说,当天晚上去厕所倒夜壶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姑娘,还把人姑娘的衣服给弄脏了。不过那姑娘脾气很好,并没有因此生气,没说什么就走了。通过老太太描述的模样和着装,警方推断那姑娘就是安雅,由此得出结论:安雅是在走出砖塔胡同之后才失踪的。”

肖树喝了一口果汁,“自此之后安雅就失踪了,那时候天网系统尚未普及,故而她没有在监控里留下任何影像,这也是此案到现在都没有破解的原因。”说到这里,他抿了抿唇,“曹川叔叔有个问题托我带给你:你爸爸为什么会对一件普通的失踪案这么关注呢?它不是什么大案要案,单就案情而言,似乎也并不复杂......”

“我也不知道,”辛夏咕哝,“但我知道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或许,只是一种直觉?”

“你也有吗?”

辛夏看着肖树踟蹰一会儿,说出心底话,“有。”

说完之后,她忽然有点沮丧,手指百无聊赖地摆弄起托盘里的小勺,“可是有什么用呢,没有照片,我什么都做不了,这案子还是一件死案。”

“警方没有留下照片,不代表别人没有。”肖树啜干果汁站起身,冲辛夏一笑,神色灵动。

“什么......意思t?”

“有本杂志曾经写了这件案子,虽然满篇都是猎奇和夸张的文字,但是有关砖塔胡同的细节描写却很写实。我想那位记者一定去过现场,说不定会也留下一些影像资料,虽然他出于某种原因没有把照片刊登在杂志上。”

“你也看过那篇报道?”辛夏一惊,手里的勺子掉落在托盘中,发出清亮的一声脆响。

***

找到当年写下这篇文章的记者颇费了一番功夫,因为他和辛夏预料的一样,早在十年前就不在杂志社工作,而是转行去当了一名编剧,笔名知音。

不过好在有曹川的帮忙,他还是很爽快地同意了辛夏的见面请求,并且答应把案子的相关资料提供给她。

“我还得感谢那篇文章,当年就是有影视公司看到了那篇文,觉得它有改编价值,所以才联系上我。不过后来虽然没有被改编成电影,但它让我看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方向,所以才成就了现在的我。小辛同志,你也是记者吧?咱们曾经是同行,都知道做这一行多么不容易,想写点有噱头的东西,不是被上面压,就是被下面告,删删减减一番出来,血肉全无,就剩下一个干骨头架子,多没意思,还是早点改行的好。”

辛夏暗想:你的文章要是骨头架子,那别人的岂不是都成了陈年老灰了?不过她面上还是笑着,“这么看来,您当时还有很多讯息没有在文中发布,对吗?”

“当然了,我其实对那案子挺感兴趣的。爱情、背叛、失踪,三点要素它全部齐备了,发出来必定吸引眼球,销量不上去才怪呢。不过当时警方和梁家人都向杂志社施压,所以最后只能不点名道姓的出了这么一篇虎头蛇尾,纪实不像纪实小说不像小说的文章……”

“您当时在砖塔胡同拍了照片吗?”

“有的,我是记者,秉承新闻的真实性,当然是要到现场去的,拍照也是必要的流程。只不过把照片登出来就相当于把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公布了,所以最后才没有放到杂志上。”

辛夏心里砰砰直跳,“照片您还保留着吗?”

“当时是用社里的相机拍的,有备份,曹队打电话的时候专门说了这件事,所以我托以前的同事把照片找出来了。”

怪不得曹川说有惊喜。

辛夏摁捺住激动,目光紧紧追随着知音,看着他从包中掏出笔记本电脑,打开,调出一张照片。

“喏,就是这些,当事人当时拒绝了采访,所以我就在家属院和胡同里照了几张相,也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他把笔记本递给辛夏,自己又点了根烟,拿起手机眯眼浏览上面的信息。

辛夏的手有些抖,因为呈现在她面前的第一张照片就是砖塔胡同。它的样子和现在并无二致,狭窄,陈旧,阳光涂染在地砖和墙面上,反射出冷白色的光泽。

“这里是青山精神病院的后门。”辛夏盯着照片上一面上了锁的小门,暗自咕哝一声。

“看来你去过那里了,”知音放下手机,拖着转椅挪过来,饶有兴趣地在笔记本的屏幕上一点,“没门牌,我当时还奇怪这里是什么地方,还围着电网,后来才知道是个精神病院,怪不得看起来阴森森的。”

辛夏没有接话,眼睛直直盯着照片,仿佛魂识都被它吸了进去。

知音看她怔忪的模样,心底忽然有些发毛,盯着那张自己亲手拍摄的照片道,“小辛,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你不会是什么阴阳眼,能看见鬼吧?”

“您真以为拍电影呢,”过了片刻,辛夏思绪回笼,转脸看着他不自然地笑笑,语言颠三倒四,“电影都不敢这么拍,建国后不允许成精,封建迷信题材上映不了的。”

***

室外阳光灿烂,是深秋难得的暖日。

辛夏看着一地亮白,急不可待地走出办公楼,感受到浓烈的阳光急骤地扑在脸上身上,方才止住颤抖。

她缓了缓心神,走到大厦前方的水池边沿坐下,从背包里掏出一支板蓝根口服液,小口小口吮吸着,另一只手则掏出手机打开相册,看上面那张知音刚刚传给自己的照片。

胡同、小门、高墙、铁网......知音刚才一脸迷茫地问她,究竟从这些钢筋水泥石头墩子上看到了什么,她没有回答。现在,那副照片在她有些昏沉的目光的笼罩下,又聚合出一条淡淡的影子,和她方才看到的一样。

“眼药水。”辛夏看着那条仿佛浮在空气中的灰影,轻道出三个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