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救黎民李泌出山赴国难助主平叛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章救黎民李泌出山赴国难助主平叛

这是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下旬的一天。

近些年来,大唐帝国北方地区的天气,就一直有些反常。

尤其是六七月份,表现特别明显。

或者是酷暑难耐,赤日炎炎,或者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雨倾盆,甚至常有冰雹洪灾降临。

而当太阳出来时,天气常常是一片火热,整天都没有一丝凉风,让人畜狂躁不已。

尤其是天宝十五年七月下旬的这些日子,酷暑难耐的反常气候,尤其令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

太阳刚刚升起不久,大地上一下子就变得骄阳似火,干燥气闷,酷热异常。

这一天上午,灵武到颖阳的驿路上,早已经是人声鼎沸。

虽然天气炎热难耐,但局势的发展,令人更加不安,迫使人们不能够像太平岁月那样,安静祥和地呆在各自的家里,避暑休憩。

太阳直射,燥热难耐,也难以阻挡人群前进的步伐。

道路上的沙石滚烫,热气腾腾,穿鞋走路湿热难熬,光脚踩在地上,烫得人直跳,让人更加难受。

接近正午,驿路上依然是人呼马叫,熙熙攘攘,嘈杂异常,涌动着一股股南向的人流。

在太平日子里,这一段靠近终南山山区,有些偏僻的驿道,常常是行人寥寥无几,显得寂静安详。

这些惶惶不安,担惊受怕的人流,大多是向南出奔的逃难百姓。

他们全家出动,拖儿带母,艰难前行。

全家老老小小,都强忍住饥渴酷暑的折磨,在向前匆匆地赶路,以求保命。

家境殷实的百姓,驾着马匹、车辆,拖着家里值钱的家当和粮食饮水;家境贫困的百姓,就只有一家老小,背负财物,食物、饮水,拖着疲惫的脚步,匆匆前行。

他们一个个栖栖遑遑,拖儿带母,身心憔悴。

这伙逃难的百姓,无可奈何地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酷暑,惊慌失措地向着南方的郡县,漫无目的地逃离。

不多久,不知道何故,走在队伍后面的一大股逃难百姓,突然间惊扰了起来。

“乡亲们,快逃!快逃!快逃啊!盗贼追上来了!盗贼追上来了!盗贼追上来了!”

在驿道上慌慌张张赶路的百姓,听见后方百姓的慌乱吆喝,就如惊弓之鸟一般,越发惊恐不安了起来。

逃难的人群,无论是老是小,尽管他们连盗贼的一点影子,都还没有看见,一个个也都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就都跟着后方百姓的吆喝,人云亦云地大声呼喊了起来。

听到盗贼到来,百姓们恐惧不安,立即手忙脚乱地忙碌了起来,招呼、吆喝着自己的家人,向山野或者偏僻处疾行。

尤其是家族的男人们,更是着急。

男人们一边跟着众人,大声呼喊,一边惊慌失措地招呼、寻找着自己的六神无主的家人。

一家人聚拢以后,家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男人们立即手脚麻利地牵着马儿,赶着马车,领着家人老小,向着荒僻的山野小路,草丛树荫中飞奔而去,躲避着可能出现的盗匪。

2

“先生,大事不好!听后边逃难的百姓吆喝说,大股盗贼追上来了。我们还是到山林草泽中,去避一避吧?”

一个仆人模样的年青人,侧转身子,有些惊慌无助的样子,急急地向着身边的中年男子大声地喊道。

这个年轻人,长相还十分稚嫩,大约只有十四五岁的样子。

“瑞儿啊,你空有一身武艺,也跟着急慌慌地干什么呢?

你不要听风就是雨了。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道路上的百姓是人多势众。

就是有一小股盗匪出现,又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呢?

据我所知,叛逆安禄山的大股贼兵,如今还在潼关的附近徘徊,离京师还远着呢!

不会那么快就追到南山这里来的。

我们这里,离潼关前线还很远很远。哪里会有什么叛贼匪徒出现呢?

大家遭受安禄山等叛贼的劫难,担惊受怕习惯了,都成为了惊弓之鸟,一定是以讹传讹,没有什么担心的。

你仔细看过没有,那里并没有飞扬的尘土出现,一定不会有大队人马前来的。

安禄山的胡人大军将士,虽然残暴猖獗,骁勇善战,但他们的模样奇特,与唐人相貌迥异,很容易分辨。

正因为如此,胡人将士们害怕遭到唐人伏击,心虚胆怯,都不敢单独行军作战,常常是成群结队,仗势着人多势众,为非作歹。

山人以为,一定是潼关溃败逃下来的散兵游勇,或者是小吏地痞,又趁着形势混乱,百姓惶恐,在做骚扰百姓,打劫财物的勾当了。

你不要害怕,拿好你的武器。

我们赶快倒转马头,迎上前去,打探一下,看个究竟,也好让百姓安心!”

镇定自若地大声说话,责备、安慰着年青的仆人的,是一位壮年男子。

这位壮年男子,大约三十五岁左右的年纪,他相貌文雅,身穿白衣,骑着骏马,身背宝剑和弓箭。

他的身边跟着的,就是那一个全副武装,背着弓箭、手拿横刀,有些担心的年青仆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