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收附逆利令智昏除异己民怨沸腾
“朕虽受命于天,但也需人谋。”
安禄山话题一转,清醒地说道:
“如果不是大唐天子的昏庸糊涂,不是大唐文武百官的颟顸贪婪,不是朕的神机妙算,审时度势,不是朕的将士们的英勇善战,无坚不摧。哪里有大燕的天下呢?”安禄山谈兴越浓。
“陛下天纵英明,尧舜降世,臣等自愧不如,敬如天神。”
身材高大,背有些佝偻的儿子安庆绪,仗着酒兴,一改平日畏缩的神态,也上来凑热闹,文绉绉地说上几句。
2
果然,安禄山十分满意:
“孩儿啊,你有如此的见识,朕十分欣慰!父皇创业艰难,你等一定要谨记。
要知父皇当初,为了获得圣上的欢心,可说是费劲了心机。唉,创业不易,守成艰难啊!”
安禄山一时,唏嘘感叹,感慨良多。
“父皇圣明!儿臣一向敬仰父皇的赫赫功勋,敬慕圣人忍辱负重的高尚品格。
陛下有兴,何不为臣等讲讲往事,臣等也好学习学习,增长增长见识!”
儿子安庆绪,见父亲兴趣盎然,急忙趁机诱导。
3
安禄山果然非常兴奋,忍不住又讲了下去。
“诸位爱卿一定记得,天宝六载(747年),朕再次入朝,朝见大唐圣上的往事。
那一次,圣上专门在皇宫大摆筵席,宴请朕。
朕察言观色,揣摩圣上的心意,猜透了圣上爱慕虚荣的本性,上奏说:
‘陛下,臣蕃戎贱臣,受主宠荣过甚。臣无异才为陛下任用,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圣人听了朕信誓旦旦的表白之后大为受用,对朕的忠诚,越发深信不疑。
皇上遂命杨铦、杨锜、贵妃兄妹,与朕结拜,让朕等以兄弟姊妹相称。
而朕此时,见贵妃宠冠六宫,与她搞好关系,对朕自身的前途发展十分有利。
尽管朕比贵妃娘娘,大上了十八岁,朕却心甘情愿地将贵妃娘娘侍奉如母。
贵妃娘娘美艳绝伦,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哪个男人不心动呢?
朕暗自为贵妃娘娘惋惜。一个高贵脱俗的丽人,我见犹怜,却被一个糟老头子拥在怀里,令人为之叹息。
朕既然侍奉贵妃如母,因此得以随意地出入宫禁之中,实施朕的宏伟计划。
朕委曲求全,为了讨取圣人,贵妃的欢心,有时与贵妃对面而食,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在宫中,与贵妃兄妹玩牌,游戏。
只可惜,圣人不时地呆在朕的身旁,帮助贵妃兄妹计数着筹码,让朕不能够尽兴欣赏娘娘的姿容美丽。”
想起贵妃娘娘闭月羞花的美貌,安禄山似乎有些歉意,有些惋惜,不禁有些黯然神伤起来。
4
御史大夫严庄,本想借贵妃娘娘的故事,开开安禄山的玩笑,君臣凑凑趣。
他抬眼看见安禄山如痴如醉,若有所思的痴迷神态,心内大吃一惊。
严庄暗自庆幸,自己玩笑的话没有出口,否则的话,可能死到临头,都还不知道原因。
在醇酒作用下,群臣听得有些昏昏欲睡了,安禄山还是意犹未尽。
大燕群臣,只得强打起精神,继续听着安禄山唠叨下去。
5
安禄山沉默了一会,又慢慢地讲了下去。
“渐渐地,朕的机智幽默的言谈,英俊潇洒的舞姿,博得了贵妃娘娘的芳心。
贵妃娘娘一天不见朕,娘娘就好像若有所失,寂寞空虚的心理,就得不到安慰似地。
渐渐地,宫里宫外,开始流传起不少关于,朕与贵妃娘娘的流言蜚语。
朕的许多仇人,也趁机添油加醋,编造谎言,向圣人秘密控告,朕与贵妃娘娘有不可言说的关系,试图陷害朕。
朕一向敬贵妃娘娘如仙女,如神灵,怎么可能有胆量,给圣人带上绿帽子呢?
幸好圣人始终认为,那些诬陷朕的那些话,都是诽谤中伤,空穴来风,捕风捉影,对朕越发地信任。
圣人虽然年老昏庸,但在这一件事上,还算为人光明磊落。他一直坚信,朕与贵妃娘娘之间,是很好的母子关系。
那些流言,的确都是好事者,无事生非、造谣生事编造出来,陷害朕的。
圣人还曾经下旨,对这些造谣生事的人,加以严惩,恢复朕的荣誉。
流言在表面上是被堵住了,但在贵妃娘娘与朕的心里,却激起了无数的涟漪。
有谁不懂得,美女爱英雄,英雄爱美女呢?
女人们,她们的心中,一辈子都在幻想着,真挚的爱情的降临,幻想着心中的白马王子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