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国家倾颓盼贤士社稷危殆赖良弼
回头再说,太子李亨一直计划,从平凉出发,前往投奔朔方战区。然而,李亨心里犹豫担心,一直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
此时,在朔方担任留后的,是时年四十七岁的朔方节度判官杜鸿渐。
杜鸿渐办事干练,精神奕奕,虽人到中年,但衷心未改。他年轻时就以敏锐好学而著称,自从考取进士,做官以来,一直恪尽职守,对大唐朝廷忠心耿耿,没有二心。
得知潼关沦陷的消息以后,朔方留后杜鸿渐,迅速派出大批的探子,四处侦察叛军的情形。
杜鸿渐密切关注着朝廷和叛军的动向,关注着天下局势的发展,为大唐朝廷的前途,忧心忡忡。
李亨一行,刚刚到达平凉不久,杜鸿渐就探听到了太子李亨一行驻扎平凉的消息。
杜鸿渐十分高兴,心中有了依靠。
他心里那块担忧朝廷未来,担心叛军进攻朔方基地的沉甸甸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然而,朔方留后杜鸿渐等了很久,却既没有听见太子的召唤,又不见太子殿下前来朔方驻跸,不由得十分诧异。
“朔方战区的条件优越,十分安全,太子殿下为什么会逗留在平凉,而不来朔方战区驻跸呢?”
不久,李泌写来书信,委托留后杜鸿渐,问候朔方镇诸位官员将领,似乎有所暗示。
起初,杜鸿渐一直没有能够弄明白太子的心思,没有弄清楚李泌写来问候书信的用意。
左思右想,杜鸿渐才突然恍然大悟:
“太子殿下一向谨慎,恐怕是因为太子殿下,对我们的情况不了解,才会犹疑恐惧啊!
李泌先生写来书信,是试探我们朔方镇将领官员的心思啊!如果我们首鼠两端,态度不明,不是落下了观望投机的罪名,辜负了朝廷的隆恩了吗?”
弄懂了太子的疑惧的心理,明白了李泌先生写来书信的意图,杜鸿渐有了自己的主张:
“我杜鸿渐一向号称忠君报国,如今国家有难,正是表现我杜鸿渐的忠贞,报效朝廷的时机来了。我杜鸿渐怎么能够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呢?
我还是听从李泌先生的暗示,迅速向太子表达我们的心意为好啊!要不然,被太子殿下认为我们首鼠两端,大节不稳,不是会留下千古骂名吗?”
于是,留后朔方节度判官杜鸿渐,当即决定,紧急召集朔方留守总部的官吏们,交换意见,商议迎接太子,前来朔方战区主持大局的事宜。
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盐池判官李涵等朔方留守官员,知道当前的形势危急。
听到留后召集开会的通知以后,大家都马不停蹄,急急忙忙地赶到总部基地,同留后杜鸿渐一道,研讨迎接太子的方略。
2
诸位留守官员,迅速到达了留守府。彼此寒暄行礼完毕,会议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留后杜鸿渐招呼大家坐下,当即器宇轩昂,声音洪亮,开门见山地说道:
“诸位大人,如今西京失守,皇帝西幸,盗匪猖獗,民不聊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我大唐的国运,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太子殿下一行,如今已经到了平凉。虽然李泌先生已经写来书信告知殿下的行程,但殿下却一直逡巡犹豫,没有到我朔方镇驻跸,指挥平叛战事大局。
本官认为,我等应该主动采取行动,迎接殿下,前来朔方,主持全国平叛大局,这才是忠诚烈士的作为。诸君以为如何呢?”
留后杜鸿渐的建议一提出,朔方留守府里的官员,就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对待是否立即迎接太子前来,驻跸朔方的问题,大家却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3
“留守杜大人的提议,很有见地。然我们朔方镇节度使郭大帅,正领兵在外,讨伐叛逆,我们未经郭大帅的同意,就擅自做主,迎接殿下前来朔方驻跸,不是会招致大帅的疑虑吗?
何况,我们还没有接到皇帝陛下的圣旨,不知道太子殿下此行的真正目的。
如果我们朔方收留了太子,恐怕会遭到陛下的猜疑,说我们首鼠两端,心怀二心,不是违背了忠臣的节操,忘记了臣子的责任了吗?”
矮胖精干的的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和杜鸿渐的年纪相当,他首先站起来表示自己的疑虑道。
“魏大人此言差也!”朔方战区留后兼支度副使杜鸿渐,旗帜鲜明地竭力主张道:
“本官认为,我们如今群龙无首,更应该立即迎接太子前来,主持全国平叛大局,而不应当坐观成败,危害社稷大事。”
见魏少游等疑虑不安,杜鸿渐慷慨激昂地继续讲道:
“诸位大人,如今盗贼猖狂,中原板荡,正是奉献我们忠诚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要犹疑不决,心存观望呢?这不是忠臣义士的行径!
既然从李泌先生的书信中,我们已经明确得知,太子殿下如今已到平凉,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立即前去,迎接殿下前来朔方,主持平叛大局才是!
这样,殿下就可以坐镇朔方,号令全国,勘灭安禄山盗贼,重归社稷安宁。
我们不应该因为考虑自己的私利,而误了讨贼平叛大事。”
4
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依然心存疑虑。他又站了起来,表示他的异议和忧虑道:
“大人,你的建议的确很有道理!
然而,皇上最忌讳臣下结党营私,徇私舞弊,最忌讳边将与大臣、亲王之间,互相亲昵交结。
当初,我们的王忠嗣大帅,皇甫惟明大人,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我们贸然迎接太子前来驻跸,会不会遭到皇上的猜忌,说我们意图拥立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