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唐太子踟躇北行诸将士誓死跟随
一切以大局为重。
第二天,六月十六日的早上,李亨率军按照预定的计划,准备向东,向长安挺进。
为了行军方便,李亨不得不忍痛,把自己身怀有孕的妻子张姝姝和一对小儿女,寄放在了马嵬驿的乡绅李谦的家里。
李亨依依不舍地告别妻子、小儿子李佋(兴王)与小女儿颖儿,率领精锐的两千禁卫军将士,出发了。
按照既定的战略,李亨决定率领大军,先东去京师长安附近,号召和搜罗潼关残兵,扩充自己的军力。然后,再考虑从奉天向北而去,投奔朔方战区。
2
太子先锋元帅哥舒翰,统领的二十万潼关守军,是由河西,陇右两镇为主力组成的。
这支队伍,是李亨为了自保,瞒着自己的父皇,苦心经营的一支队伍。
不想,李亨的努力,最终却功亏一篑。
在桃林之战中,这支队伍,顷刻溃灭,李亨的希望,瞬间化为了灰烬。
李亨对这支队伍的失败与溃散,一直心痛和惋惜不已。
李亨如今,一门心思计划的,就是要尽早、尽快地去搜罗一部分潼关残兵,补充自己的兵力。
李亨盘算着,等到自己的军事力量,有了一些基础之后,再率领完成集结的大队人马,从奉天(陕西乾县)北上,前往朔方战区一带,去寻找他的栖身之地。
这样,就可以避免寄人篱下,受制于人的处境。
3
李亨与父皇在马嵬驿分别之时,实际上随从李亨的人马,只有李亨的儿子广平王李俶、南阳王、李係、建宁王李倓三王率领的禁军飞龙军。
加上父皇分配的其他四军将士,人马加起来,总共才二千人左右,力量十分弱小。
这就是当时,李亨为什么要冒着危险,急急忙忙地想要前去京师附近,收并潼关残兵,以保西北的根本原因。
4
然而,天公不作美。
昨天晚上,连续不停的那场大雨,让李亨更加忧虑不安,满怀愁闷。
六月十六日早上,队伍刚刚出发,李亨很快就发现,如今的天气形势,对大军的行动,是如此的不利。
大雨倾盆,道路泥泞,行军十分不便。大军进展缓慢,旅途很不顺利。
太子李亨一行,刚刚回至渭北,就发现情况不利。
三天前,李亨跟随父皇逃离时,路过渭北,还十分完好的渭河便桥,如今已被洪水彻底冲毁,断绝了前进的道路。
而河水暴涨,渭河河岸边,已经没有了任何船只,可以供李亨的队伍,安全地渡过。
5
情急智生。
李亨决定尝试一下,碰碰运气。
李亨让李静忠在四处张贴文告,号令水滨百姓从军,帮助太子渡过渭河。
结果,却令李亨大喜过望,十分兴奋,他终于看到了平定叛乱的民心的力量。
听说太子率领的官军,将要过河,去讨伐叛军。投向李亨,帮助太子过河的民众,很快聚集,竟然达到了三千余人之多。
渭水的洪水,终于稍稍回落了一些。
在渭北百姓的帮助下,李亨的大军,终于较为顺利地涉水而过了,暂时摆脱了不利的境地。
6
李亨一行,渡过渭河,接近京师时,李亨看到的情景,却使李亨更加失望和心惊。
李亨万万没有料到,长安城内的秩序,会比他预料中的崩溃,来得要快得多。根本就没有留给李亨,从容前去,召集搜罗潼关残兵的机会。
听说皇帝西幸的消息以后,京师长安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库。
京城的局势,十分的混乱。
李亨北上途中,只遇到了一些潼关散卒,并没有像李亨预想中那样,搜罗到大队的溃散人马。
然而,李亨还是想尽力搜罗残军。
7
第二天,六月十七日的早晨,烟雨蒙蒙,大雾弥漫,视线模糊,寸步难行。
李亨率领禁军大军人马,摸索着,继续东向,向长安方向挺进,继续去寻找散军。
“报告殿下,前面人喊马嘶,发现大队人马。估计是叛贼安禄山的人马。
请求殿下指示,我们是绕开叛军,还是杀开一条血路呢?”前锋武威将军陈志和,急急忙忙地走到李亨的跟前禀告道。
李亨思索半晌,立即下令道:
“拦我者死,阻我者亡!立即发动攻击,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突出叛贼的重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