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李怀光生怨驻军唐贤臣急谋良策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3章李怀光生怨驻军唐贤臣急谋良策

此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却屯兵中途,按兵不动。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心怀怨愤,对皇帝的待遇很不满意,不肯接受皇帝的旨意,继续率军向前,挺进京师,去攻打朱泚。

李适得到报告,忧心忡忡。

接着,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又不断上表,揭露宰相卢杞等人的罪恶,指责卢杞祸国殃民,认为泾原兵变,都是卢杞等奸佞揽权误国所造成。

群臣议论喧腾,纷纷上书皇帝,赞同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意见,斥责奸相卢杞的罪恶。

李适见众怒难犯,只好妥协。

十二月十九日,李适不得已,终于下旨,将卢杞贬为新州司马,将白志贞贬为恩州司马,将赵赞贬为播州司马。

得知卢杞等三人被贬,朝内欢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稍稍满意。

2

然而,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决定,继续驱逐朝中所有奸佞。

不久,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又上书,弹劾宦官翟文秀道:

“陛下,翟文秀与奸佞勾结,祸乱朝政。请陛下处置他。”

李适一直十分信任中使宦官翟文秀,如今要仰仗朔方军平叛,只得忍痛割爱,下旨将翟文秀杀了。

但李适内心里,对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多次逼迫,迫使自己驱逐卢杞等大不满意,愤愤不平地对左右侍从说道:

“李怀光这个家伙,目无君上,得寸进尺。要不是朕如今要依靠他平定国贼,朕怎么会受他的要挟呢?”

3

十二月末,陆贽又向李适上书,提出对于国事的建议道:

“陛下啊,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盗贼匪徒,致使圣驾流亡在外,主上蒙尘,百姓流离失所,形势令人忧郁。

臣心里是非常沉重,常常独自沉思,应对的策略。

臣思之再三,觉得陛下唯有深刻地反省朝政的失误,痛切地责备自己的过失,使人心感动,以激发天下人心,或者能够使天下百姓,重新心向朝廷。

陛下如果真能接受微臣的建议,诚恳地反省自己的过去,改过自新,希望陛下能够望用谦卑的措辞,祈求天下官吏百姓的宽恕,以获得天下人心。

如果陛下赞同微臣的观点,那么请准许臣在书写诏书时,造词用句,都不讲究忌讳,以感动天下人心,让官吏百姓重新恢复对朝廷的信心。

微臣虽然愚昧浅薄,但一定能够深切体会陛下的心意。或许陛下反省痛切地责备自己的诏书,能够使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接受陛下的教化,有所愧悔。

用言语去打动人心,对人的感动已经很浅了,如果所说的话,又不够实在真切,谁肯惦记信任它呢!

如果陛下今后所写的诏书,有着深刻悔悟的意思,和无限的自责之情,以及改正过失的心意,通过疏导心中的苦闷,使每个官吏百姓的想法,都能够得到满足。哪里还有什么人,不肯听从朝命的呢!

微臣所建议,应该立刻改革的条目,微臣已经恭谨地别写一状,在此一同呈上,请陛下审阅。

除此之外,微臣还有其他一些忧虑的事情。

微臣私下认为,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最难的;话讲得好并不难,事办得好才是最难的。

假如大赦令的文字,写得尽善尽美,十分感人,而只停留在知道自己的过错,以及话讲得好这方面,那么,微臣希望圣上,还是去思考那更难的事情为好。”

李适思考再三,终于表示同意:

“陆先生讲得很对。如今国事维艰,只要是对帝国有利的事情,朕都愿意去尝试。朕这个天子的脸面,又算什么呢?”

4

读到朝廷所颁布的诏书以后,即便是骄横的将领、凶悍的士卒,也没有一个,不感动得挥泪而泣的,李适大为触动。

从此以后,李适将陆贽视为股肱之臣,一日不见陆贽,即感到有些惶惶不安,若有所失,拿不定自己的主意。

一日,李适率领陆贽等大臣,一起去南山打猎。忽然间,陆贽迷路,竟然走失了,脱离了大队人马。

李适心里十分惊恐,非常担心,立即对侍卫们下诏道:

“诸君,你们马上去寻找陆先生,谁找到陆先生,朕将赐银千两。”

重赏之下,侍卫们迅速行动了起来。

不久,陆贽终于跟上了大队人马。李适一见,非常惊喜,急忙嘘寒问暖。

5

有好友刘庆基劝陆贽道:

“先生一生无私无畏,敢于直谏,一心一意为天下百姓着想,着实令人敬佩。

然而,先生你直言太过,甚至直揭陛下之短,合适吗?先生你不怕陛下恼怒、反感,甚至忌恨你吗?”

陆贽回答好友刘庆基道:“我陆贽只求问心无愧就行了。我上不负天子,下不负万民,怕什么呢?”

好友刘庆基十分敬佩,继续提醒陆贽道:

“先生所言,令人钦佩。然而,先生想过没有,你太过直谏,虽是为国家着想,但却强烈地伤害了陛下的面子和自尊心。

你这样做,可不能够得到陛下的宠信和欢心啊!陛下对你,甚至可能会表面尊崇,内心对你十分猜忌啊!

何况,你向陛下提出的哪些,利国利民的建议,恐怕得不到实施啊!

先生难道没有看出,你的意见,已经损害了朝廷那些权贵们的利益,得罪了哪些逢迎拍马的大臣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