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贤宰相遭谗身死奸佞臣祸害社稷
此时,大唐朝中,宰相杨炎,与左仆射刘晏等权臣们的争权夺利,也愈演愈烈。
当初,左仆射刘晏,担任吏部尚书,而杨炎则担任吏部侍郎。刘晏与杨炎,是上下属关系,但彼此都不喜欢对方。
朝廷诛杀奸相元载等人,刘晏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手作用,暗中尽了大力。
而杨炎是元载的亲戚、亲信和党羽,知道元载被诛的真相,心中一直对刘晏,李泌等人,帮助代宗皇帝诛杀元载,怀恨在心,决心寻找机会报复刘晏,为元载报仇雪恨。
及至李适即位以后,刘晏因为长期执掌国家财富赋税的权柄,断了某些利益阶层的财路,众人也颇为忌恨他。
杨炎获得皇帝信任,出任大唐宰相,掌握国家权柄以后,与左仆射刘晏有了矛盾和冲突,打算为元载报仇,于是密谋打击陷害刘晏。
刘晏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
2
于是不久,在宰相杨炎的暗示撺掇之下,嫉恨左仆射刘晏的大臣,开始上书李适,中伤陷害刘晏,秘密提醒皇帝说道:
“陛下:
刘晏身上,兼管的职务实在太多,有专权的嫌疑。臣属专权,没有不危害帝国的,当年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载等人,无不如此。
刘晏身上兼任的转运使一职,请求陛下立即罢去,以免刘晏贻误帝国的大事。”
3
李适不置可否,没有立即表态。宰相杨炎十分清楚李适的心思,却有些着急了。
“陛下外似坦诚大度,实则心胸狭隘,猜忌功臣。一直以来,陛下就对当初父皇宠爱独孤妃这件事,深为嫉恨。
我何不借鉴,侍从李广瑞指控兵部侍郎黎干,内臣刘忠翼的往事,散布流言,搬到刘晏呢?”
宰相杨炎暗施诡计。
4
一天,杨炎利用皇帝召见宰相的机会,在李适的面前,痛心疾首,声泪俱下地控诉左仆射刘晏的罪行说道:
“陛下啊:
臣听说,知情不报,欺上瞒下,因私废公,谓之奸佞,臣一直深恶痛绝。
臣在私下里,曾经多次听说,当初刘晏与奸贼黎干和刘忠翼等人同谋,曾经秘密地上表皇帝,劝说代宗皇帝,册立独孤妃为皇后,希望扶立韩王(独孤皇后之子李迥)为太子,去继承帝国大业。
陛下啊,刘晏等人,明明知道,陛下是先帝的嫡长子,他却要谄媚独孤妃、韩王母子,其居心叵测。
臣作为一朝宰相,却不能声讨他,不能够为帝国铲除国贼,真是罪该万死。”
宰相杨炎莫须有的指控,说中了李适的心事。李适脸色不悦,颔首赞同。
3
而另一宰相崔祐甫,却不认同杨炎对刘晏的指控,认为杨炎是在挑拨离间,诬陷刘晏。
宰相崔祐甫见皇帝脸色不善,急忙竭力为刘晏辩护说道:
“陛下啊,杨相公所说的话,都是一些无法证实真实与否的暧昧谣言,不应该放在陛下的心上。
而且,既然陛下,已经以广阔的襟怀,实行了大赦,就不应该再去追究那些已经过去了的不实之辞了。”
李适依然不动声色,不置可否。
杨炎看见,李适虽沉吟不语,心中却非常恼怒,心中暗喜。
果然,李适踌躇冷静了一会,终于没有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愤怒。他声色俱厉地斥责崔祐甫说道:
“相国大人不要多言!朕多年以前,就是名正言顺的帝国储君了,匹夫安敢如此妄议呢?”
自此,李适越发坚信杨炎对刘晏的指控,对刘晏怀恨在心,决心伺机报复刘晏。
见崔祐甫受到皇帝的反驳,杨炎心中更喜。他火上浇油,又锲而不舍地提醒李适说道:
“陛下,臣认为,尚书省是朝廷大政的根本所在。近来,刘晏却建议设置了诸使职,分割和侵夺了尚书省的很多权力。
臣认为,现在应当恢复原有的制度,不应当让奸邪之辈,去掌握太大的权力。”
李适果然听从了杨炎的建议:
“爱卿说得很对。朕立即下旨,着即恢复旧有的制度,罢黜刘晏的诸使职务。”
4
建中元年(780年)正月二十一日,李适下诏,令全国钱谷,都交给金部(财务司)、仓部(粮秣司)去管理,免除刘晏的转运使、租庸使、青苗使、盐铁使等要职。
那时,贤明的宰相崔祐甫,已经身染重病,多不过问宰相府政事。杨炎遂独揽宰相大权,专门去做快意恩仇、报仇雪恨的事情。
不久,杨炎又上奏李适,重提元载当年提出的开拓疆域建议。杨炎打算,采用元载生前留下的计划,去修筑原州城,做开拓疆域准备。
杨炎还打算,征发长安、洛阳和关内的丁夫,前去疏浚丰州陵阳渠,以便兴办屯田。
李适对杨炎提出的这些建议有些疑惑,一时犹豫不定,没有立即做出实施的决定。
5
于是不久,李适派遣中使李秀山,就杨炎提出的那些建议有何利弊等问题,去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处,征询段秀实等人的意见。
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很不认可杨炎劳民伤财、开拓疆域的建议,跟即上奏李适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