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励精图治欲中兴宠信奸佞梦难成 - 巨变岁月之乱世贤相 - 星河灿烂876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8章励精图治欲中兴宠信奸佞梦难成

当初,李适还是东宫太子的时候,国子博士河中人张涉,担任太子侍读,陪伴太子李适读书。

李适对老师张涉,无比亲近和器重,信任备至。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二十三日,李适即位的那天傍晚,李适就急急忙忙下旨,将太子侍读张涉,召入宫中任职。

无论国事家事,事无大小,李适都喜欢征询老师张涉的意见。李适对张涉的建议言听计从,对张涉非常尊敬。

继位的第二天,五月二十四日,新皇李适特别下旨,将老师张涉安置在翰林院,任命张涉担任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等。

七月二十八日,李适再次任命张涉,为右散骑常侍,继续担任翰林学士一职,供奉宫廷。

八月初七,李适任命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任命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二人都同为同平章事,担任帝国宰相。

乔琳是太原人,生性粗疏草率,喜欢诙谐幽默的言谈,却并没有特别的优点和长处,只因经帝师张涉的推荐,而担任大唐宰相的。

乔琳与帝师张涉的关系十分亲密。帝师张涉借着亲近皇帝的机会,称道乔琳道:

“陛下,乔琳大人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他高瞻远瞩,善于运筹帷幄,足可以委以大任,希望陛下能够任用他。”帝师张涉向皇帝推荐乔琳道。

“先生的推举一秉大公,朕很欣赏他。”

李适听信了老师张涉的话,便起用了乔琳。乔琳便得到了李适的重用,被委任为同平章事。

可是,李适任用乔琳为相,文武百官却并不认同,都感到十分惊异。他们私下议论道:

“朝廷任用宰相,真是天大的笑话!乔琳没有真才实学,不过与张涉关系友好,凭借自己的一张利嘴,说些幽默风趣的话,去讨陛下的欢喜而已。

难道像乔琳这样,没有文韬武略,只凭一张利嘴的人,也能够担任帝国的宰相吗?”

李适听到大臣们对任命乔琳为相的议论以后,十分不解,心里有些疑惑。

2

协律郎吴地人沈既济,也对朝廷任用人才的规矩,很不理解。

于是,沈既济专门上书皇帝,奏上有关选任官员的议论,对朝廷的人事行政,提出改革的建议。

沈既济在奏章里,建议李适道:

“陛下:

臣以为,自从我大唐帝国立国以来,选拔任用官员的办法和规矩,不外乎是遵守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讲究德行;第二个原则就是讲究才干;第三个原则就是讲究工作绩效。

现今,朝廷主持选官事务的选曹,对此三个原则,却全未涉及,全不重视。

他们所实行的考查官员的办法,全部都停留在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书法文理是否恭正?

第二,资历考课是否通顺?

第三,言词是否流利?

第四,应对周旋是否合乎立法?如此等等。

行事安稳,走路规规矩矩,讲话从容,说话慢慢吞吞,这并不表明这个人,就是德行高洁;

撰写文章,清词丽句,文章华丽,条理分明,这并不表明这个人,就是才干卓越;

长期积累下来的资望和考课成绩,这并不表明这个人,就是劳绩优异。

以此四项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而企图延招来天下之士,当然是不可能全部实现的。

现在,居官的人,远离故乡,并不是本地人在本地任职,所以用人,不可以全部根据本地的评议,作为依据。

一个人,有时连熟悉的家乡亲友,都不了解他的为人。

如果由一个部门,单独去审查官吏,难免不弄虚作假,走人情关系,吏部是难以考核详明的。所以,不能够专门交给吏部一个部门,去进行考察。

臣慎重详细地研究了古今有关制度,认为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各部门的长官,应当让宰相做主,提出授官与奖励的意见,而让吏部和兵部,去参预评论。

对于六品以下的官员,或者幕僚佐吏之类人员,应该允许州、府官员,自行任用选聘。

如有牧守、将帅,选拔任用不能出于公正,吏部和兵部,便可以纠察和检举他们,对偏私假冒和有失慎重者,加以治罪。

后果轻的,予以贬官降职,后果严重的,则按刑律的法典去治罪。

如此责成百官,授以职任,谁还敢不尽力办事呢?

倘若朝廷能够做到这些,那么有德有才的官员,虽未奖掖,而他们自然会得到晋升;

没有贤才的官员,虽未贬抑,而他们自然会遭受摈斥。

各方面具有才干的人,都得到应有的官职,得到应有的奖赏,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事情了。

现在铨选官员的办法,都是由吏部去选择人才,而在州郡试行职任。

他的才能与职任不能相称,办事紊乱不堪,如果去责问刺史,刺史,他们就会推脱说,此人是由吏部委任为官的,臣可不敢自行做主,随意废黜;

责问侍郎,侍郎就会说,这是通过考核书法公文和资历考课而授官的,臣可不能保证,他到州郡后一定能够胜任;

责问令史,令史就会说,按察百官,是依据资历和任官升降来办事的,别的事情,臣就不知道了。

百姓徒然忍受这样的弊端,无端受到他们的伤害,又由谁来承担罪责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